搶人大戰愈演愈烈,天水何時醒來?

一年之計在於春,2018年的春天裡,國內城市卻在規劃它們的十年之計。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全國範圍內各主要城市相繼出臺了吸引高校畢業生的人才引入優惠政策,引才政策的核心主要集中在落戶、房子和現金補貼等方面。其中,以西安市為代表,成都、杭州、南京、武漢、長沙、廈門、天津、福州、濟南等城市發佈的條件最為誘人;隨著今年3月份西安市戶籍新政的第四次升級,以及3月22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佈《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這場被媒體稱為“搶人大戰”的城市人才搶奪戰愈演愈烈。

搶人大戰愈演愈烈,天水何時醒來?

一、為什麼搶人

為什麼各城市爭相開出優厚條件,上演畢業生爭奪大戰?總的來說無外乎兩個原因:

一、人是勞動力,是創造力,是消費力,能夠帶來財力、地力、活力。更徹底地說,城市的本質和核心是人;優秀的城市,是優秀人口的聚合。青年人才與城市,本來就是互相吸引的關係。也正因如此,英國各地的年輕人依然在源源不斷地進入倫敦,法國的年輕人在奔向巴黎,日本的年輕人在湧向東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到大城市尋找夢想,這是全世界都在發生的事情。因此,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首都人口,佔到了全國的10%甚至20%、30%。但對於中國,卻有著與這些只有一個首都、一個超級集中的特大城市的中等國家不同的局面。

二、人們的生育意願下降,人口危機顯現。前段時間有一篇“刷屏文”指出,我們還是被“人口雪崩”的數據嚇壞了:2017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63萬人,這一數據比之前各方的最低預測還要更低;2017年人口出生率比2016年下降了0.52‰,只有12.43‰,這一數據比日本的出生率還低,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了5.32‰的驚人低生育水平。

因此,自從西安打響新一輪人才爭奪戰以來,一時間全國各地都在搶人,北京在搶人,上海在搶人,南京在搶人,杭州在搶人,武漢在搶人,成都在搶人,長沙在搶人,西安在搶人,重慶在搶人,合肥在搶人,鄭州在搶人……為搶奪人才,各大城市“屢出奇招”!在人口增速放緩,存量競爭下,幾乎所有二線城市都加入了搶人大戰,連北京這種一線城市也終於坐不住,開始搶人了。

搶人大戰愈演愈烈,天水何時醒來?

但是,從規模上說,中國是一個“如世界一般”的國家,或者說,大一統的超大型文明。中國一個省的規模,相當於歐洲的國家;各省的省會,就好比這些國家的首都。不得不承認,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漸行漸遠。但人口一旦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有技術、有創意、能創新,就產生了“新的人口紅利”。勞動力緊俏,人才更加緊俏,各個城市自然願意拿出資源吸引人才紮根。能否搶到足夠年輕人才資源,成為決定未來城市興衰的關鍵。可是,天水似乎還在沉睡,關中天水城市群圓了天水多年的“脫甘入陝”夢,可是等來的確實群主西安大規模的吸血,天水何時醒來,何時能讓自己的孩子不在遠赴他鄉,留在天水成了每一個天水人心中的通。這造成了幾個間接後果:

1.“落戶難”現象在北上以外的城市消失,即便是北京,也在這波潮流之下更新了自己的招才政策;

2.“用腳投票”日益成為可能,關門打狗式的招商招才政策,註定受到市場的懲罰;

3.戶籍制度被詬病了幾十年,在尚未改革為居住證制度之際,終於在人口新形勢下迎來了它的瓦解開端。

事實上,即使在人口紅利持續釋放的21世紀,城市之間的人口爭奪戰在過去很多年前就已經悄悄地在進行。根據北京城市實驗室(BCL)街道精度的數據研究,2000年時全國39007個鄉鎮街道的平均密度為873人/平方公里,到2010年則上升到977人/平方公里,人口增長的趨勢延續,但是這10年間依然有33%的街道人口密度出現了下降,而出現大幅增長的街道僅有9%。這說明即使是在我國城鎮化“大躍進”過程中都一直伴隨著集聚效應和分化的現象,這當中城市邊界的增長並不是普惠,而是零和博弈。這個現象將會在未來人口紅利趨緩的過程中日趨明顯,爭奪存量人口,搶佔剩餘人口紅利,將成為今後城市間的新常態。

不經意間,越來越多的二線城市加入到人才爭奪戰中,並漸漸進入白熱化狀態。值得注意,如今的二線城市留人政策早已不再僅僅侷限於高端技術人才,近千萬的大學畢業生同樣是備受青睞的對象,政策著力點也放在了畢業生最為關心的戶口、住房、創業扶持等多種實際需求上,“零門檻”落戶、購房租房優惠、現金補助等措施基本成為“標配”。其實對於年輕人來說,城市最珍貴的東西往往就是無限的可能性。對於城市來說,想要發展,最關鍵的就是吸引來人才,留下人才,為城市的發展留下人口紅利。

二、城市戰爭

在中國城市版圖上,幾條無形的線賦予四百多座城市不同的地位,不管是“一線”、“二線”、還是“十八線”。這些稱謂大都約定俗成。除了北上廣深四個城市是一線外,公認的二線城市有成都、杭州、武漢、南京、天津、蘇州、西安、重慶、廈門、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大連。有時還包括寧波、無錫、福州、合肥、濟南、東莞等。從人口規模、地域面積來說,中國的一個省,就相當於歐洲一個國家。而當經濟規模也能等量齊觀的時候,例如廣東相當於西班牙,四川相當於波蘭,山東相當於墨西哥……這些省的省會,怎麼就不能與這些國家的首都比一比呢?

搶人大戰愈演愈烈,天水何時醒來?

31省區市2017年上半年GDP總值及對應國家

所以,現在各個城市都在紛紛叫響了自己的宏願。在高水準的基礎設施(高鐵樞紐、國際航線、地鐵網絡)、招商引資(跨國企業集團總部、研究院、領事館與簽證中心)競爭之外,從去年的大學生畢業季,各二線城市突然掀起了搶人大戰,指向的確切目標,就是那些大學畢業生們。新經濟浪潮下的城市戰爭,其核心戰場不再是大港口、大機場等硬件基礎設施,而在更高技術含量的人才爭奪戰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漢。武漢的89所高校數量在全國僅次於北京(91所),而多達130萬的在校大學生數量,更是位居全國之首,全球之冠。作為大學生數量全球第一的城市,武漢本來是最不愁青年人才供給的。到2014年,武漢高校畢業生達到30萬,但只有10萬留在武漢就業,其他2/3基本上都流向沿海地區。

搶人大戰愈演愈烈,天水何時醒來?

而同是教育大省的廣東和浙江,其畢業生留在本省的比例分別高達85%和80%。當時的大學生就業流向追蹤調查顯示,全國前五大跨省就業遷移路線,分別是武漢到深圳(第一),武漢到北京(第二),長沙到深圳(第三),武漢到廣州(第四),哈爾濱到北京(第五)。前五名中,武漢出現了三次,而且均是人才流出方。

武漢當地媒體紛紛發問“武漢為何留不住自己培養的人才?”。直到2017年2月,武漢正式提出力爭5年內將100萬大學生留在武漢。4月,武漢正式成立“招才局”,將招才引智列為“一把手工程”。

搶人大戰愈演愈烈,天水何時醒來?

隨即大力放寬大學生落戶條件:大學畢業生憑畢業證即可申請登記為武漢常住戶口。在政策利好的護佑下,2017年留漢大學畢業生達28.29萬人,留漢比例猛增到97%,是往年的2倍,可謂是大獲成功。但架不住西安力度大,3月22日,西安掀起新的落戶風暴,表示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就可以落戶西安。光2018年前三個月,西安遷入人口達到21萬,接近去年的總量。二線城市“搶人大戰”如火如荼,但這時,幾個碩大的身影進場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幾個一線城市也紛紛加入戰局,摩拳擦掌,為自己未來的發展儲備高端人才。

三、天水醒來

那麼在這樣一個“大吸血時代”,天水該怎麼辦?改革開放四十年,雖然天水的高等教育水平一般,但是幾十年天水為全國輸送了幾十萬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無數天水優秀學子從天水走出,服務全國,這真的是一件讓人痛心的事。但是,如果在今天這個人力資源為王的時代天水繼續沉睡,將只能是坐以待斃。

搶人大戰愈演愈烈,天水何時醒來?

天水需要積極行動起來,需要在培育人才軟環境上下功夫,如果還是繼續過去的老樣子,舊思想,天水將只能淪為其他城市的子宮和血液。天水推動一系列的制度建設、規則建設、公平透明的市場秩序建設、深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需要加大力度,堅決推行,形成令人刮目相看的天水吸引力,以求形成良好、濃厚的幹事創業、宜居宜業的環境,留住人才。

人才代表著創新與活力,留住了人才,就留住了一座城市的未來。在“搶人才大戰”之後,天水更應該思考的是,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做大做強產業鏈,為人才創造更多發展機遇;要創造良好的教育、醫療、營商環境及城市環境、居住條件等,讓人才能夠在這些城市紮根。一座城市怎樣對待人才和人才怎樣回饋城市是相輔相成的,一座城要以“誠”留人,築好巢,讓“鳳”留得住。這方面天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魯迅說過:“我常常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我自己。”每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天水人,都不應諱疾忌醫,而應當勇敢地拿起改革的解剖刀,割除自己靈魂深處的一切毒瘤和病根。如果我們天水繼續抱著過去僵化的思想、陳腐的觀念、封閉的意識、萎靡的士氣,那麼,不是危言聳聽,在改革開放下一個十年接力賽中,我們天水將被別人拋得更遠!

搶人大戰愈演愈烈,天水何時醒來?

搶人大戰越演愈烈,歷史不允許我們再躺在過去的老路上上酣睡了。環顧神州,時不待人:寶雞經濟上去了,咸陽經濟上去了,省內各城市也在你追我趕。每個有志的天水人都應該捫心自問:怎樣才能讓自己無愧於做伏羲的子孫?怎樣才能無愧於腳下這塊深愛的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