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乱世出佳人,她是唯一能和张爱玲比肩的民国才女

萧红——中国文坛的一个传奇,在民国时期,她是唯一能和张爱玲比肩的才女。

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鲁迅先生曾评价她为“最有前途的女作家”,1942年1月22日,萧红与世长辞,在战火纷飞中,寂寞地离开了人间,享年31岁。

乱世佳人,虽然生命定格在了风华正茂的年纪,却为后世留下了最宝贵的文学财富,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等作品无不令世人折服。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小学课本上的那篇《火烧云》

萧红:乱世出佳人,她是唯一能和张爱玲比肩的民国才女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篇美得简直不像话的文章,就是出自萧红的名作《呼兰河传》。

“最坎坷的乱世佳人、一生颠沛流离”

她曾经这样解读自己: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1911年,萧红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

本该含着金汤匙的公主,却被当时的“男尊女卑”思想无情践踏,屡屡遭受父亲的“包办婚姻”,连最基本的素质教育也被无情剥夺。

上小学时,被父亲包办给了呼兰县驻军邦统王廷兰之子王恩甲,而她一气之下便选择逃离,结果还是被父亲软禁了。

就在那段最艰苦的阶段,萧红创作出了成名作品《生死场》,有人说:

绕过萧红成名作《生死场》,不敢说读懂萧红。

萧红:乱世出佳人,她是唯一能和张爱玲比肩的民国才女

她的一生颠沛流离,无论是从感情,还是生活,都是一部辛酸史。

想读懂萧红的作品,就必须了解萧红这个人,而她的一生也离不开与她纠缠不清的四个男人。

陆哲舜:萧红去哈尔滨读中学时,遇到了有妇之夫陆哲舜。

萧红以未婚妻的身份与其一同来到北平进入高中读书,但家里人断绝了对她的钱财供应,跟同样被家里断粮的陆哲舜相看两相厌,最后只得离开北平回家。

汪恩甲:这个谜一般的男人,每次神秘地出现最后又神秘地消失,至今仍不知所终。

因为“包办婚姻”,两人开始了一段“孽缘”,后来萧红却在“怀孕”之时被无情地抛弃。

萧军:被汪恩甲抛弃后,萧军的出现让二人坠入情网,开始了长达六年的甜蜜相伴。他们一起忍饥挨饿,一起孤苦漂泊,一起合著小说,一起在鲁迅的提携下扬名文坛,就连他们的笔名,也是“小小红军”分割开的萧红、萧军。

没有萧军,就没有萧红。

萧红:乱世出佳人,她是唯一能和张爱玲比肩的民国才女

端木蕻良:萧军的不断出轨让萧红彻底绝望,萧红毅然决然嫁给了端木。

可萧红并没有在这场婚姻中收获什么,端木有没有爱过萧红,萧红有没有爱过端木?这似乎都是个问题,在战乱中,端木曾两次抛下萧红自行逃命,这至今为后世诟病。

萧红在感情里一直被动,她的悲剧有渣男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动荡身不由己,更因为她自身性格的缺陷。

“最初的《呼兰河传》、最真实的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

就开一个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

就结一个黄瓜。

若都不愿意,

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

一朵花也不开,

也没有人问它。

一如人生,“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就是最正确的人生态度!

她的《呼兰河传》一改当时文坛“为革命而文学”的左翼之风,敏感而细腻地站在混乱的时代里书写起了关于自己童年的回忆。

萧红:乱世出佳人,她是唯一能和张爱玲比肩的民国才女

那里有儿时的纯真与快乐: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更有宏大而苍凉的人生感悟: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延伸阅读: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生死场》

《生死场》是萧红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作家。

鲁迅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

《小城三月》

《小城三月》收录的是萧红大部分短篇小说,包括其第一篇小说《弃儿》和最后一篇小说《小城三月》。书中所涉多为弱势人物,或描写他们的爱情,或讲述他们的抗争,或摹状庸常生活里的麻木……

想阅读以上书籍,下载途书APP即可免费借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