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的六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木版年画”风格独特,你了解吗?

我国民间有非常多的文化遗产,有的因为“申遗”成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有的也逐渐的濒临消亡。在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很丰富,代表着佛山文化,下面我们来了解几个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

佛山木版年画

佛山的六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木版年画”风格独特,你了解吗?

如今佛山市政府和禅城区已把木版年画列入首批重点项目。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佛山木版年画以清乾隆年间至抗日战争前为全盛时期,产量最高时每年达800万幅,不但成为珠江三角洲家家户户的年节必备之物。佛山木版年画吸收了佛山剪纸,铜凿金花,金漆木雕等传统工艺的精髓,以红、绿、黄、黑四色木板套印,用笔绘彩,勾金粉等技法表现,使画面富丽堂皇,熠熠生辉,其形象精细饱满,线条粗犷,刚劲有力。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及木版年画本身复杂手工工艺,曾经风摩一时佛山年画,如今仅剩冯氏世家木版年画仍苦苦支撑着这门独特的传统艺术。经冯锦强第四代冯氏木版年画传人介绍,“本版年画的工序繁琐、复杂,会做的人不多。如简简单单一个模从本板选材到雕刻,都非常讲究,要学习很久才能出师。

狮舞

佛山的六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木版年画”风格独特,你了解吗?

舞狮是我国重要的民俗活动,可以是一种表演活动,也可以是一种竞技项目。舞狮有南北之分,南狮最为有名的当属广东了。在佛山,舞狮文化非常浓厚,人们喜欢在节庆的时候舞狮,表演者活灵活现的演绎狮子的形态动作,实在精彩。舞狮已成为佛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佛山传承龙狮文化传播于2008年成立,成立至今龙狮表演范围覆盖全国各地,主要活动于珠三角港澳等地区,更多次代表佛山市到国外进行交流。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业务出场表演经验,以崭新的演出道具,资深的表演,及多套龙狮表演方案提供给各单位团体参考选择。特色演出项目包含有,群狮报喜,金鼓齐鸣贺升平,大头佛,双龙出海,步步高升,节节高,雄狮飞跃梅花桩,夜光龙狮演出,传统飞鸿狮艺(雄狮斗蜈蚣,引蛇出洞,高杆青,凳青,盆满钵满。

粤剧

佛山的六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木版年画”风格独特,你了解吗?

清初,佛山戏剧活动相当兴盛,因不断吸收广东音乐、民谣曲律,改用粤语演唱,融入南派武术,使用大锣、大鼓、大笛、喉管,形成了生动传神、语言通俗、声腔独特、武打新奇的风格,是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一大地方剧种。粤剧戏班以红船作交通工具巡回演出,故粤剧艺人又被称为“红船子弟”。据记载,当时佛山镇方圆十数里之地已有大小戏台30余个。清代有这样一首竹枝词:“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节,万人围住看琼花。”可见当时粤剧活动之盛。清朝咸丰四年,凤凰仪粤剧戏班名艺人李文茂,与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合举义旗,将数千红船健儿编为三军,皆衣冠戏服,头扎红巾,称“红巾军”,在广州起义。义军运用粤剧跟斗跳跃之技,攻城掠地。粤剧经过数百年兼收并蓄,不但流行于粤、桂、港、澳、台地区,并随着粤籍侨民散居各地,

龙舟说唱

佛山的六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木版年画”风格独特,你了解吗?

南海龙舟说唱被列入佛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龙舟,或称龙舟歌,也是用广州方言演唱的说唱形式。它比木鱼稍晚问世,其产生有二种说法,一说是清乾隆年间,由一个顺德县的破落大户子弟首创,说是由端午赛龙舟祀龙王唱的颂词演变而来。原盛行于珠江三角洲。流传方式以市井传唱为主,多在水上渡船中,演唱者多为男性,是失明艺人卖唱的腔调。它行腔,用音低沉而稍带曲折,以锣,小鼓作间歇伴奏,声腔短促,诙谐有趣,富有宣泄性效果。另一说以此民谣卖唱沿门乞讨者,都手持顶部有木制小龙舟的拄杖以为标志,故称“龙舟”。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于2006年9月挂牌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培训基地”,地点设在杏坛文化站。利用龙舟说唱底蕴深厚的基础和优势,开办了首期培训班,约有30名学员,年纪从10岁到70岁。创作了21首全新唱词,结集成册。

石湾陶塑技艺

佛山的六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木版年画”风格独特,你了解吗?

广东佛山石湾陶塑技艺是在日用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石湾东汉墓出土的陶塑可见其艺术雏形。石湾陶塑技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唐至明以前为形成发展期,明清时期为鼎盛期,民国时期为低谷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为全盛创新期。石湾陶塑技艺具有丰富的岭南民俗文化内涵,在创作上具有釉色斑斓多变,人物造型生动、表情夸张诙谐的艺术特点。按实物形态可分为人物陶塑、动物陶塑,器皿,微塑,瓦脊陶塑5大类。其制作工艺包括构思创作,泥料炼制,成型,装饰,上釉,龙窑煅烧6个环节,其中煅烧的火候全凭师傅的心得体会,只有技艺娴熟的工匠才能把握。2006年,“石湾陶塑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佛山剪纸

佛山的六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木版年画”风格独特,你了解吗?

广东佛山的民间剪纸,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其风格既有北方剪纸苍劲雄浑的特色,又有南方剪纸剔透秀丽,明静清雅,严谨工整的长处。主要有四大类,即纯色剪纸,衬料剪纸,写料剪纸,铜凿剪纸。近年发展的“铜衬料”剪纸成为佛山剪纸的主要门类,这类剪纸具有金碧辉煌的特殊艺术效果,很受现代人的欢迎,并且,其产品能够远销海内外,不少类似剪纸形式的艺术作品己进入现代化的厅堂装饰。随着佛山手工业的不断发展,铜衬料剪纸在明代已经渐趋成熟,形式多样,造型生动,色彩明艳金辉闪烁,富有装饰性,显示了佛山民间剪纸的浓郁地方特色。

佛山的六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木版年画”风格独特,你了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