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哪位还记得海淀中学?

您哪位还记得海淀中学?

您哪位还记得海淀中学?

但凡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海淀人,一定记得海淀中学,尤其是文革中的海淀中学。

这所学校大约建于1963年,在海淀镇的南面,北与彩和坊小学一墙之隔,西边隔着一片居民区,便是鼎鼎大名的八一学校,西南有十九中,正南是第三师范。

我1965年从南大街小学考入海淀中学,68届,说是在校三年,而真正学习只有一年,一下就变成了"知识青年″。更是看到了文革中的懵懂少年,对校长教师的伤害。

说实在的,当时海淀中学的口碑是很差的,他曾与清华园中学、西颐中学并称三大差校,总之他是一所以平民百姓子女为多的学校。

虽然如此,我在第一年的校园生活中,还是感到校领导和老师们是十分负责和敬业的,是一心想把学校搞好的。当时的校长是石通岭,一位很有风度的学者,副校长孙兆山,教导主任好像是张黎芳,一位胖胖的戴白边眼镜的女同志。我所在的初一(1)班,班主任是毕福田,是一位个子不高,胖胖的黑老头,数学课讲得挺棒,他常引以为傲的是"吴晗(北京副市长,文革中最早因《海瑞罢官》受批判的那位)旁听过我的课,称赞我讲的课`有水平′″。在这一年里,我实实在在的学到了些知识。

而且学校的风气,也还是不错的,初一年级有十个班,语文老师戈平、政治老师(团委书记)李文淑,植物老师柳淑珍,都给我们授过课,也都很负责任。记得那时课间,各教室间歌声不断,初一、二年级都唱《毛主席窗前一盏灯》,曲调很美,唱到"伟大的领袖灯前坐,铺开祖国锦绣前程″和"毛主席挥笔指山川,大地走蛟龙……″时,一般都会全班唱和。而三年级,尤其是三(8)班,在一位姓阮的大姐带动下,会全班合唱《长征组歌》中的《过雪山草地》和《四渡赤水出奇兵》,那叫一个整齐。

进入1966年,随着批《三家村》《燕山夜话》学术讨论的升级,北大聂元梓等七人大字报的发表,文革形势不断升级。一夜之间,红色风暴席卷而来。

海淀中学成立了红卫兵组织,个别有军人家庭背景的学生带头造反,一时间,"打倒石通岭″"打倒孙兆山″的标语遍布校园,许多老师也是榜上有名,什么"揪出、炮轰、火烧、油炸、砸烂、砸碎″等等用语让人眼花燎乱。没有被贴大字报的老师,也是终日惶恐、人人自危。

无知的孩子们,觉得不用学习,没人管是件快事,出身好的,还能戴着红箍,抡着皮带打人,造反有理。没入组织的,不用上学,也乐得逍遥!

有几件事印象深刻。

校园造反没几天,红卫兵拘押了几位老师,拷打罚跪,一位叫杨成贤的老师,失踪后再未找到。

风度翩翩、一头漂亮头发的石校长被剃了个大光头,每天和孙兆山副校长一起,一人一把大竹扫帚,打扫校园。

满腔热血的红卫兵,贴出大字报,举荐一位有着老红军背景的图书管理员,名叫徐程德的老师当革委会主任,并宣称他资格老,并一直受压制,受迫害。但那位老师明智的婉辞不受。最后,在"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工人阶级也能占领上层建筑舞台″的口号中,选了学校的一位电工马X江,当了革委会主任。

这位主任有两件事,让我记忆犹深。

第一件事,是他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毛主席的《七律 和郭沫若先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其中妖为鬼域必成灾中的"鬼域″,并引申出的"含沙射影″故事,不知是否有据,倒也听得津津有味。

第二件事,是他以下乡锻炼之名,把全校师生拉到了他的老家——海淀冷泉大队参加劳动,并创了许多幺娥儿,一个是边批判边劳动,他把那些正在被揪斗的老师带着,白天让人用皮带押着,晚上再让学生轮班批斗。我亲眼见那被打成"国民党207师女兵痞″的张黎芳老师,她已40多岁,让她背上一个高过头顶的大背筐,里面装满了掰下来的老玉米,明明筐已装满,她吃力的背起来,但还有淘气的同学,离得很远,像投篮一样,把玉米扔入筐中。老师渐肩而行,十分困难,而那长着一对大金鱼眼的红卫兵,还在不时用皮带抽打着她。

到了晚上,班上的同学开始了对她的批斗,大家起哄般的喊着打倒和坦白交待以及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的口号,还有的同学会抽不冷子用小砖瓦块抛向老师。

马主任的别出新裁还在于,让同学排队站好,先唱那个"月牙亮晶晶″,再吃忆苦饭,一个由糠、麸子、豆渣、白薯秧粉合成的窝头,这在那个年代并不新鲜,而新鲜的是,大家吃完那个难以下咽的窝头后,马主任喊一嗓子,"上思甜饭″!随后每人发两个馒头,在饭盒里,给你盛上一勺熬白菜和炖肉。之后解散吃饭。只可怜排在队尾,一直撅着的张老师,她被发给了两个糠窝头,困难的咀嚼着。而更令人发指的是,有的学生竟把装热菜的铝饭盒,放在了老师弯着腰的背上!

66年下半年,我们班来一位叫王X贤的老师,是一位极左的老师,他一个劲的对学生声称,"我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出身,我家祖辈是盐业工人。″他的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在传达批判刘少奇的文件时,愤怒的喝斥一位叫王军的同学,说"这个文件,你就不该听,你爸爸被揪出来了,你知道吗?″其实那位同学的爸爸,也是105中的一位老师。后来,他在另一次会上,继续发飚,大声喝斥一位叫王力保的同学,"你爸爸是反革命,被送到东北改造啦!″我们班的那位小男子汉,腾的一下站起来走到他的面前,啪的一下,打了那位王老师一个大耳光,然后,大哭着跑出了教室。把那个老师打懵了。其实,这位王力保的妈妈,也是我在南大街小学上学时,一位让人尊敬的老师,姓康。

后来的两年,基本就是在家混日子。

1969年1月9日,在家荒荒了两年的我们被通知到校,说有重要事传达。还是那位左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习班,接着他说:同学们,你们从今天起,就是知识青年了,今天9号,开始动员,13号走头一批,陝西铜川(我也没听清是铜川还是潼关),20号走第二批,可能是宜川(还是没听清)。

听到此,孩子们都懵了,乱哄哄的议论开了。那天离我15岁的生日,刚过去12天。

几天后,一批同学离开了学校,去了陕西。当时一(5)班,有个女的,叫边X富,她又写决心书,又在动员会上表忠心,许多人在她的鼓动下去了陕西,而她却留下来,去了北京的工厂。据说后来,有许多人从陕西来信骂她。

虽然,在校真正学习仅一年,同学之间,还是建立了不错的友谊,知道即将各奔东西,我和另外五个男同学还在海淀南把角的红艺照相馆合了个影,我到现在还记着他们的名字:魏贵泉、乔善宽、刘秀海、张贺学、洪恩凱。而且班里其它同学的名字,我也清楚的记得。

以后工作了,知道海淀中学曾在八十年代,改过信息学校(中专),再然后,就不知所终了。

我的那些同学们,你们过得都好吗?

您哪位还记得海淀中学?您哪位还记得海淀中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