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圍越大,壽命越短?這是真的!

最近發佈的《中國肥胖預防與控制藍皮書》一書中提出,全球大約有40%的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問題,而我國大約有4.4億成年人超重。而且藍皮書還指出肥胖以及肥胖相關疾病,已然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

在多種肥胖類型中,腹部肥胖屬於最危險的一種。腰帶越長,壽命越短,這句英國古諺語正在現代人身體上得到驗證。

腰圍越大,壽命越短?這是真的!

腰帶越長,壽命越短,真不是瞎說的

腹型肥胖的人,脂肪除了囤積在肚皮下面,還會讓肚子裡面的肝臟、胰腺、胃腸道等器官跟著一塊兒遭殃,所以腹型肥胖又叫「內臟型肥胖」。如果心臟、肝臟、腎臟還有一些重要的血管受影響,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尿酸、慢性腎病……都可能找上門,不管得了其中哪一種病,想長壽都是有難度的。

一份對4.6萬女性疾病與腰圍關係的分析報告顯示,腰圍超過89釐米的女性,比腰圍小於71釐米的女性,早亡的風險高出79%。這項數據也印證了“腰帶越長,壽命越短”這句話。甚至有研究報告提出,腰圍每增加1英寸(2.54釐米),患癌的風險就增加8倍。

腰圍越大,壽命越短?這是真的!

胖不胖,不光看體重,腰圍也有發言權

在醫學上,我們習慣用體質指數(即 BMI,等於體重 ÷ 身高的平方)來衡量一個人胖不胖。BMI 在 18.5~23.9 之間為體重正常,24~27.9 為超重,28 以上為肥胖。

但統計顯示,即便是體質指數正常的人,也有 14% 會表現為腹型肥胖,所以,腹型肥胖是一種比較隱蔽的肥胖,不那麼容易看出來。

所以,要記得量量腰圍。按照目前的標準,如果成人男性腰圍 ≥ 90 cm,女性腰圍 ≥ 85 cm,就算是「邁入肥胖界」了。

測腰圍的方法:

在身體兩側找到肋骨最下端和胯骨最上端兩點,取兩點連線的中點,用皮尺水平圍繞一圈,(緊貼而不壓迫皮膚),就能測到腰圍。測量時要脫掉或拉高上衣,身體站直,並慢慢呼吸,不要憋氣,不要吸肚子,可重複測 2~3 次以保證準確性。

腰圍越大,壽命越短?這是真的!

到底哪種人最長壽?

凡事有個度,胖瘦和健康的關係也一樣,太瘦了同樣不好。有研究表明,大腿比較細(特別是BMI<25)的人,得 2 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

而屁股大一點、大腿粗一點的人,得 2 型糖尿病的風險更低,太瘦的人患骨質疏鬆、骨折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會增高。

那麼,到底哪種人最長壽?

有學者進行了長時間觀察,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後,發現 BMI 和死亡風險的關係像一條 U 型的曲線:

腰圍越大,壽命越短?這是真的!

資料截圖

圖片表達的意思就是:曲線兩頭的就是特別瘦的人和特別胖的人,死亡風險都偏高。中間那段 BMI 的人,死亡風險最低,大約是 BMI 在 20~24 之間,可以粗略理解為這些人「更長壽」。

怎麼瘦肚子?

歸根到底就是“管住嘴,邁開腿,需堅持”。

管住嘴

減少總熱量攝入,避免高熱量零食。減少油炸食品、高糖食物,增加果蔬粗糧等富含膳食纖維食物。指定合理健康的減重食譜,但切忌節食減肥。

邁開腿

減少久坐,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建議每週至少五天每天 30 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至於運動類型:快走、慢跑、廣場舞、游泳都行。

需堅持

不堅持,任何事都不會有成果。

當然,人的壽命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除了保持合適的體型和體重,注意體檢、營養均衡、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這些也是很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