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煦霏:“春节档”电影市场繁花似锦的“一隅之见”

龙煦霏:“春节档”电影市场繁花似锦的“一隅之见”

龙煦霏财经主持人、博士,工信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品牌案例研究院顾问

俗话说“好饭不怕晚”,2018年的新春佳节“虽然来得晚了一些”,却成就了“春节档”电影的火爆。在这个中华民俗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合家欢聚氛围促成了“春节档”电影市场的一路高歌——2月内地票房100亿元,单月票房首次突破80亿元,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又一个新纪元。始于1997年《甲方乙方》的贺岁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考量中国电影市场年度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5年“春节档”现象持续发酵

中国电影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贺岁档(11月初至次年3月初)、“五一档”、暑期档(6月至9月)和国庆档,而贺岁档的历史更悠久、票房潜力更大,竞争自然更激烈。从观众的角度讲,档期是市场上某类潜在观众有闲暇时间并且愿意集中看到某种类型影片的时间段,一般分为三轮:首轮一般两周,二轮将首映成绩差影院的部分拷贝提供给没上映的影院公映,三轮将拷贝放映权出售给影院自主安排。

近几年“春节档”现象凸显,观众在探亲访友之余已逐渐培养了观影的休闲方式,这种“节日配置”令他们感到“更愉悦、更有面”。2013年上映的《西游.降魔篇》让“春节档”成为当年最热的档期,而2014年的“春节档”则突出了“贺岁档”的独立门户。今年是史上最强的“春节档”,《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等国产电影集体爆发,电影总票房达57.23亿元,创下了新的纪录。

引爆“春节档”的合围力量

中国电影产业从2003年开始逐渐走出低谷,在经济红利和产业政策的驱动下,近年来实现了以约40%的速度的递增。今年繁花似锦的“春节档”是在产业政策的促进下多股力量合围的结果——《电影产业促进法》颁布一年来,观影人次呈现出几何级增长态势,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6.2亿元,比上年的13.72亿元增长了18.08%。

资金渠道多样化。在允许各类企业(尤其是文化产业)投拍电影和允许为电影产业提供融资担保等政策的激励下,投资电影的资方呈现出了“井喷态势”,电影众筹中的个人投资部分也很踊跃。总投资达5亿元的《红海行动》出品方有4家,跟投的影视或影业公司多达14家,传媒/文化/娱乐公司也有11家之多,有效地分散了风险。原本应当于3月18日结束映的《红海行动》延至4月15日,最终票房35亿元已毫无悬念。

硬件建设突飞猛进。中国电影市场终端建设仍然是票房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影院在向二三线城市拓展。2017年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银幕总数已达到50776块,稳居世界第一,今年仍旧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审查制度进一步简化。《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电影剧本只需要到省级以下主管电影部门备案故事梗概即可,这极大地鼓舞了创作者的积极性。2017年全国生产电影970部,门类齐全,其中有故事片798部、动画片32部、科教片68部、纪录片44部、特种片28部。

好题材、好技术带动“人际传播观影”潮。没有做任何宣传的《大圣归来》开启了“自来水”观影模式,再加上“豆瓣评分”,“人际传播观影”的力量不容小觑,观众很享受这种与亲朋好友之间的二度分享,《战狼2》、《芳华》、《红海行动》等就是很好的证明。好电影一定是以好内容为核、好技术为翼,电影的创新发展有赖于技术的创新。从“看电影”到“看好电影”,单纯的商业配置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观众可以自由登陆各种媒体平台表达真实的电影观感,影评论坛不再为专家独有,诞生了“众口塑出”的“口碑电影”。具有好莱坞大片气质的《红海行动》并不契合“合家欢气氛”,选择春节档首映也并不被看好,但影片所展现出的中国在公共事务和国际关系中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却切中了当下的公共话题,再加上视觉冲击效果(观众戏称其为“不睡觉电影”),最终实现逆袭也就在“预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观影成为文化生活习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趋向于内涵式发展(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形成了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电影市场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三四线城市加入到了电影消费的主力军行列。人们的日常聚会不再仅有聚餐、购物等休闲项目,电影消费已经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缺少话剧、音乐会等文化活动的城市,张颐武教授将这种以观影活动为中心、辐射周边的聚会、餐饮、购物等休闲消费模式称之为“电影生活”。从元旦到春节,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的人们回家过年,电影消费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亲人、朋友约着观影、吃饭叙旧,他们的电影消费习惯也主导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

银发消费经济不容小觑。电影市场将最具备观影能力和观影需求的群体分为了三类:一是居住在大城市的中等收入群体,二是在校学生,三是少年儿童。在电影人的观念里,中老年观众更习惯足不出户观看电视中播放的免费电影,而不会花钱去电影院观影。而其实他们是有电影情怀的,5分、1角的电影票和免费露天电影都深藏于他们的记忆之中。观影正在成为老年人聚会的内容之一,《芳华》的国内票房中有3亿即来自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观众,电影生活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春节期间,三三两两的母女合体、中老年姐妹淘的身影穿插于观影人群之中。不仅是城市,从事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尤其是在外务工青年,会选择春节期间带着父母去看场电影,作为孝敬父母的一种表达方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播文化、引领文化的重任。2017年中国整个电影市场虽然突破了550亿元大关,但是进口片占比达48%,而在印度的美国电影票房占比则不足15%。相关研究认为,中国电影票房会在5年内超越美国而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那么,彼时如果中国电影市场达到6000亿元,就有近3000亿元被人家拿走,而且精神文化方面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2018年春节档电影市场的爆发是国产电影发力的起点,对电影产业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未来的中国电影既需要电影人的加倍努力,更需要国人的热情支持。(文/龙煦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