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快餐」返璞归真

【国学快餐】返璞归真

胡立根

「国学快餐」返璞归真

【一语破的】

返璞归真:指回归到一种朴素本真的原初状态。语出《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斶(chù,人名)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也。”

「国学快餐」返璞归真

【原典精读】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①。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老子·第十九章》)

注释:①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智慧、仁义、巧利三者都是用来文饰的,所以不足以治天下。文,文饰。

「国学快餐」返璞归真

【点到即止】

返璞归真思想源于道家。老子认为,世间动乱之源有三,一是外界事物的诱惑,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二是欲望使人产生贪婪争斗之心。三是知识使人有了争斗的能力与技巧。他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正是利器、技巧、法令等等,导致人类本真被异化。于是他主张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要求人们“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要“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个人回归到婴儿状态,社会回归到“小国寡民”“复结绳而用之”的原始状态。要理解这一看似极端的思想,当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第一,从老子核心思想“道”入手。“道”有几层意思:一是规律、本质;二是本源;三是自然,自然而然。三者都指向“真”:或本真,或不加文饰的天然之真。“真”,是道家的境界追求,他们以此反对人性的异化。第二,老子用辨证思维告诉我们,知识、智慧乃至一切文明都是双刃剑。第三是老子的“知”与“智”。因为知识是把双刃剑,所以老子一般是反对知识的,他要使民处于“无知”状态,这无疑有违历史发展。关于“智”,老子却并非一概反对。他痛恨的是巧诈、欺骗的诈伪之“智”,这些“智”的本质是“伪”,越“智”越假,越导致人性异化。他倡导通达事物本质、掌握事物规律、领悟道的真谛的大智慧、真智慧,如知人之“智”。《老子》一书,就是智慧之书;其辩证思维,更是一种最高智慧。因而不能笼统地说老子反智。第四,老庄的语言特点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不像温和的儒家,总在那儿苦口婆心,谆谆教导,他们要给你当头棒喝,用极端之语,警醒你,让你及早回头。

返璞归真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甚巨。如隐士文化。史上虽不乏假隐士,但真隐士如陶渊明们,看轻名利,不求闻达,又襟怀高旷,笑傲万物,娱情诗酒,崇尚自然,怡然自得,努力追求人性复归,防止人性被世俗异化。如传统美学。中国美学追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追求童心、性灵,实际是追求超越表象、摆脱造作、回归本真的真善美境界。明代李贽的童心说,即是针对“满场是假”的虚伪现实而发。再如中医养生。《黄帝内经》开篇就是《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取法自然,天人合一,却能享寿百年。所以人应自然无为,返璞归真,做到“形与神俱”,少思寡虑,保持上天赋予的真精真气,吸收天地灵气,以期得道长生。

「国学快餐」返璞归真

【经典推荐】

《老子》、《庄子·胠箧》、《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李贽

《童心说》、陶渊明《归园田居》《桃花源记》、林语堂

《人生的盛宴·谁最能享受人生》

(来源《语文报》)

「国学快餐」返璞归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