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的四個體式,跟頸部不適說拜拜

瑜伽的四個體式,跟頸部不適說拜拜

“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會有幾位抱怨頸部不適的朋友,而頸部不適確實相當困擾生活,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疼痛、頭暈、噁心等症狀。當去醫院檢查後,往往會收到聳人聽聞的病理性報告,如頸椎退行性病變、增生乃至頸椎曲度的改變等等。那如何用瑜伽幫助我們緩解及治療這些頸部不適呢?”

什麼是頸椎?

頸椎共有7節,是所有頸椎裡最小且活動度最大的部分。頸椎以一種高度協調的方式來幫助頭部的擺位,對於視覺、聽覺、手眼協調及平衡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第二節項椎位為寰椎與樞椎,第三到七節則是典型頸椎。

頸部不適的原因

頸椎出現了問題,頸椎也很苦,它其實是個受害者,首先,反覆發作的頸部不適往往暗示著呼吸模式的不正常。錯誤的呼吸模式過分上提胸廓,這讓與頸部相關聯的肌肉如斜角肌、胸鎖乳突肌等肌肉過分疲勞和緊張,往往會讓頸部受累。同時,軀幹的穩定性對頸椎的狀態至關重要,而腹壓又是提供軀幹穩定的關鍵,再者,頸椎的臨近關節是胸椎及胸廓,胸椎後凸或曲度過平以及胸廓活動度的下降都會極大影響頸椎的位置與功能。

如何改善頸部不適

當梳理出問題出現的邏輯,我們也得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案。首先,練習正確的呼吸模式,解除腹腔的異常張力,建立腹壓及軀幹的穩定性;接下來強化腹橫肌的前饋機制,建立核心的穩定;最後調整胸椎位置,重建胸廓與呼吸的協作功能。這四個體式分享給大家。

瑜伽的四個體式,跟頸部不適說拜拜

1.腹式呼吸法

做法:把手放在腹部上,兩鼻孔慢慢地吸氣,放鬆腹部,感覺空氣被吸向腹部,手能感覺到腹部越抬越高,實際上橫膈膜下降,將空氣壓入腹部底層。吐氣時,慢慢收縮腹部肌肉,橫膈膜上升,將空氣排出肺部

體式益處:膈肌、盆底肌及腹橫肌的共同協作形成腹壓,這是我們軀幹穩定的核心。只有軀幹的穩定才有頸椎的穩定性和靈活性

瑜伽的四個體式,跟頸部不適說拜拜

2.貓式抬膝

做法:貓式手膝位支撐,腳趾踩地。給指令想象將膝蓋從墊上抬起

體式益處:激活腹橫肌,增強腹橫肌的前饋機制,增強軀幹的穩定能力

瑜伽的四個體式,跟頸部不適說拜拜

3.嬰兒式

做法:以金剛坐的坐姿跪坐在墊子上,雙腳大拇指疊放在一起,雙手輕輕放在大腿上,肩部打開,微微下壓

體式益處:增強胸椎的靈活性,幫助恢復胸椎的曲度

瑜伽的四個體式,跟頸部不適說拜拜

4.側角扭轉式

做法:左腳彎曲在前,右腳膝蓋頂地,骨盆保持位置不變,右手關節處扭轉至左腳膝蓋處

體式益處:增強胸廓的靈活性以使肋骨更多協同呼吸的運動。同時調整骨盆的旋轉,靈活骶骼關節,糾正盆底肌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