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先越:成立8個月推新車 每一步都穩中求進

造車新勢力陣營中,從來不缺後進入者。

自2014年掀起一波新能源造車運動以來,吸引了大批新造車勢力和資本的蜂擁而至。這些後進入者,意圖在新能源新車窗口期到來前穩定根基。

因此,他們一方面要快速造車、完成上下游產業鏈佈局,另一方面也努力爭取進入市場的"準生證"。

2017年9月1日,新特汽車正式成立。作為後進入者,面對已經日趨凸顯的競爭格局,新特需要突破速度如何足夠快和企業如何足夠強兩大關卡。

新特先越:成立8個月推新車 每一步都穩中求進

從結果上看,成立後的第230天,新特便推出了首款A0級電動汽車新特DEV 1。第312天,該車型進入工信部第309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目錄。從公司建立到產品推出再到進入目錄僅用10個月的時間,在眾多新勢力造車企業中的速度可算作前者。

與此同時,與一汽、摩拜、博世等企業的合作,完成了新特在生產研發端、銷售渠道端和供應商端的三大壁壘。

"新特最危險、最難的時候就是在成立初期,現在已經度過了。"新特CEO先越接受《汽車商業評論》專訪時感嘆道。

得益於與一汽在研發製造、智能互聯、移動出行等領域的合作。如今,新特DEV 1正在一汽長春工廠進行生產,未來另一部分產能將落實到貴安的生產基地。

在銷售方面,新特同時切入B端和C端兩個市場。自去年12月份開始,新特已經在全國15個城市建立35個經銷商網絡。8月底摩拜的成都車展上,新特將舉辦一場上市發佈會,預計10月底,新特DEV 1正式實現交付。今年交付的目標是4000輛,明年新特將完成5萬輛的訂單。

新特先越:成立8個月推新車 每一步都穩中求進

經過不到一年的發展,先越總結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造車理念。"新特有一個特點就是未雨綢繆,我們時刻在想怎麼比別人快。"

2018年7月,《汽車商業評論》採訪新特CEO先越,瞭解這家從貴州孵化出的造車新勢力如何實現企業的"快與立"。

新特先越:成立8個月推新車 每一步都穩中求進

國企背景的造車企業

2017年12月,摩拜宣佈進軍共享汽車引起行業內新一輪話題,其首個試驗點將在貴州省貴安新區上線,而與摩拜合作的車企正是新特汽車。

於是,關於"新特是誰"的疑問,讓這家此前默默無聞的新造車勢力逐漸被人熟知。

最初作為貴安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貴州開投)旗下的事業部,經過一年多的孵化後新特才正式投入運營,並於2017年9月1日註冊公司。從投資背景上看,貴州貴安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佔主要股份,因此新特則是擁有國企背景的新造車企業。

作為後進入者,先越直言:"進入造車行業時,窗口期已經關閉了。"因此,新特必須要抓住兩個關鍵點,一是速度,二是夥伴。"只有速度足夠快才能趕上窗口關閉期,只有夥伴足夠強才能在行業裡真正走出來。"先越說。

但他同時也擔憂,"新特作為一個新來者,能不能整合到這麼好的資源,能不能順利的跑到這個速度,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

為此,新特提出創新融合的戰略,成立之初便定位其所有的合作伙伴必須是這個行業裡最頂尖的企業。

今年1月初,新特與一汽的簽署合作協議,使得新特在造車領域邁入正軌。雙方將共同聯合成立研究院。此外,新特負責產品的設計開發及地方准入等,一汽轎車為產品車型進行認證和申報公告等。"這也是一汽首次對外生產合作。"先越表示。

新特先越:成立8個月推新車 每一步都穩中求進

正因為有政府背景和一汽的生態合作為背書,使得供應商保持好的合作心態。先越認為這是一個聚攏效應,"當與頂級的公司進行合作,其他的公司也願意和你合作"。

今年5月,新特還與博世(中國)達成戰略合作,未來將共同推進自動代客泊車AVP(Automated Valet Parking)等項目,並應用於未來車型上。

新特先越:成立8個月推新車 每一步都穩中求進

與時間賽跑

如今,新特無論是在車型推出到上目錄都有著超前的速度,其背後原因與長達一年的孵化期和貴州政府的支持有著舉足輕重的關係。

關於造車所必備的實驗試製、實驗公告、路試等,得益於貴安政府的支持,促使新特快速的建立了實驗室車間。

關於造車速度,先越表示,新特是按照工裝樣車、試驗車、量產車這三部並作一步走。這種方式首先便對供應商提出較高的要求。

"壓力最大的是在供應商環節。"先越直言,為搶佔時間,新特要求供應商直接提供規模供件,而新特汽車開發與供應商的零部件開發幾乎是同步完成的。

為提升供應商的配合度,新特實施了三步走策略。第一,模具階段讓供應商開模,並提供大量資金提高配額度;第二,在批量件階段與供應商從時間進度保障、合同條款、支付、商務條件等進行專門定向的洽談;第三,與供應商就是要談賬期、支付條款。

新特先越:成立8個月推新車 每一步都穩中求進

同樣,在生產階段也分為兩步進行。新特首款車型率先在一汽轎車長春生產基地生產,同時也在貴安新區批建了生產基地,設計產能為20萬輛,該生產線將與長江商用車實現共線生產,預計2019年該生產線全部建成。

7月13日,新特首款電動汽車產品DEV 1(產品型號:CA7001)進入工信部汽車產品公告目錄,成為新特發展過程中的一大標誌性事件,這意味著,新特DEV 1已可正式進入消費市場。

正是因為通過與一汽的生產合作,促使新特迅速獲取生產資質。

新特先越:成立8個月推新車 每一步都穩中求進

2B+2C端銷售

今年,新特的銷售已經獲得4000輛訂單,而明年已經獲得5萬輛的訂單,並已經收取保證金。

根據新特的銷售規劃,新車將成產共享版和普通版兩種版本。目的是為了同時向B端和C端市場共同進軍。

在《汽車商業評論》看來,車企擁有大量的B端大客戶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帶來大量的銷售額,另一方面會因此限制品牌定位。

對此,先越認為,與摩拜的合作採取的是定製策略,銷售B端的同時也想C端逐步推進。

為研發共享版車型,新特收集了很多共享需求、理念,並在三個方面進行優化:

首先是成本控制方面,例如座椅、塑料件等提供成本比較低的且易於清潔、拆卸的配置。

其次是感知層面,車輛植入共享系統,共享車輛可以擺脫手機輸入,實現信息在車端的完全置入。同時還具有深度感知場景,預警車輛信息,實現遠程監控。

新特先越:成立8個月推新車 每一步都穩中求進

第三,體現在個性化配置層面,共享定製版內安裝多個攝像頭用於身份驗證。

據悉,除了摩拜之外,目前也有小二租車、知合出行與新特進行商談。

針對2C端,去年12月份,新特成立銷售公司專門負責銷售。今年將在全國15個城市建立35個經銷商店。

其中,8月15日第一家旗艦店將在海口開業,8月30日成都店也將投入銷售。明年,大概會有覆蓋50個城市的超過100個經銷商店。

新特先越:成立8個月推新車 每一步都穩中求進

2C端銷售方式將更加靈活,根據先越表示,未來新特將會建立體驗店、服務中心以及4S店多種方式共存。同時還會在開展線上銷售。

"這兩個渠道各有各的特點。B端主要是精準定製,C端則依託經銷商網絡。"先越解釋道。目前B端銷售佔整體銷售的三分之一。

而在售後方面,新特也將於一汽進行合作,在一汽奔騰的網點實現售後服務。

新特先越:成立8個月推新車 每一步都穩中求進

造車的生意經

"任何的新興造車要回歸到商業本質,這本身是一門生意。"先越如是說。在公司發展不到9個月,新特宣佈已獲得鼎暉投資領投的數億美元A輪融資。

加上最初孵化這個項目投資的貴安開投,目前新特背後已經擁有兩個千億級別投資商。在投入方面,新特複合累加已經投入幾十億元。"所以說,資金方面我們是不擔心的。"先越表示。

他認為,如今造車新勢力們面臨著造車、賣車和立足的三個關鍵命題。

先越解釋道,今年是造車新勢力的關鍵節點,能否大規模造車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明年開始,隨著傳統車企的推廣力度的加大,留給造車新勢力的機會越來越小。"

及時將車輛賣出去,又要面臨著能否被市場認可。新特首款車型為A0級,之所以從這一級別入手,先越認為"這個市場空間比較大,一年有幾十萬的量,比較容易起量"。而新特決勝的關鍵點則是,顏值、互聯網基因以及一汽品牌的背書。

新特先越:成立8個月推新車 每一步都穩中求進

關於新勢力車企如何立足,先越表示:"新特正是作為後進入者,發展過程中真的走得如履薄冰,因為它不能犯任何錯誤,一個小跟頭就會完蛋。"

他認為,真正強的不是企業本身,還取決於供應鏈體系和渠道。"我覺得造車新勢力要活下來必須過量產關、銷售關和健全的供應鏈關。只有三者的配合度越來越高,其優勢會愈加明顯。"先越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