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樓市迷霧:「棚改」效應進與退

7月10日,今年首個強颱風“瑪莉亞”登陸福建,浙江省杭州市天氣預報迅速發佈了大風預警。

來杭州打拼近8年的周國良抬頭看了一下天空:“這天氣,出車正涼快著呢。”作為千島湖人,他一直對這座城市充滿期待,希望通過努力能夠在杭城置業安家。

多年間,周國良每天開著出租車穿梭於杭州這座城市的大小街頭,幾乎見證了這座城市裡的每一處變化,但最近幾年杭州的大拆大改,漸漸地讓這位“老司機”開始習慣於手機導航。

這種變化源於杭州為舉辦G20和亞運會,開啟一輪突飛猛進的城市化建設佈局。而貫穿其中的棚改工作,尤其是鼓勵貨幣化安置,成為杭州這一輪城市“翻新”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公開信息顯示,2013年2015年期間,杭州推進棚改的力度逐漸升溫,至2016年下半年,杭州更是制定了拆遷10萬餘戶的棚改攻堅計劃,2017年遂成為杭州拆遷的高峰。

在此過程中,棚改貨幣化安置在加快城市更新速度的同時,也逐漸顯露出其連帶效應。大量現金流入樓市,帶來了強有力的市場預期,催熱了杭州房價逐漸走向升溫的態勢。受其傳導,杭州的土地市場也逐漸趨熱,成為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重要見證者之一。

統計數據顯示,2017杭州市土地出讓金收入2190億元,同比增長32%,在全國範圍內僅次於北京(樓盤)市,位列第二。而2018年上半年,杭州十區的土地出讓金達到1420億元,遠超歷史同期。

受訪專家表示,近年來杭州樓市的新一輪升溫,主要源於政策刺激與其他城市熱潮的傳導。其中“去庫存”增加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使得資本流動進一步湧向房地產行業,棚改需求在杭州樓市近年來逐漸升溫的過程中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

棚改“加速器”

這幾年,周國良能夠切身感受到杭州棚改的速度。

“幾年間,搬了好幾個地方租房子,原來租城中村的房子,一個單間只要600元,現在越來越難租到了,房租也漲了一倍多。”周國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杭州棚改帶來的拆遷速度與範圍愈發擴大,打亂了他常年堅持租低價房省錢買房的計劃。

周國良的境遇只是杭州棚改加速推進下的一個縮影。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自1998年杭州主城區啟動撤村建居城中村改造工作以來,針對城中村的棚改計劃呈現出階段加速的特徵。

統計數據顯示,1998年至2015年的近二十年時間內,杭州共有246個行政村撤村建居,其中只有68個村已經完成改造;而2015至2017年,杭州棚改明顯開始進入加速推進的階段,尤其是2017年一年內就完成了69個村的整村徵遷“清零”工作,徵遷5098戶。

過去“難啃”的城中村改造工作,為何在近幾年內獲得如此快的提速?其背後,正是在此期間陸續加碼的鼓勵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起到了一定的助推效果。

7月16日,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棚改貨幣化安置降低了房屋實物分配中的扯皮現象,通過貨幣化安置的種種補貼與獎勵,居民的拆遷意願加強,使得拆遷明顯加快。

公開信息顯示,杭州鼓勵棚改貨幣化安置在2015到2016年期間達到了相關政策出臺的高峰期。

其中在2015年,杭州市政府先後出臺了三項實施政策,分別對國有土地、集體土地徵收貨幣化安置給予不同程度的補貼和獎勵。

7月11日,中國指數研究院杭州分院副總經理高院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樓市需求量充足,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來自棚改貨幣化安置後產生的市場需求。

“杭州還不是最明顯的,越往三四線城市這種現象越明顯,這也成為當地去庫存的重要推動因素。”高院生指出。

事實上,同多數城市一樣,杭州的棚改攻堅計劃與“去庫存”這兩大艱鉅的任務並行,而棚改貨幣化,正好又能夠同時解決這兩大難題。

土地“渦輪”

事實上,在杭州棚改貨幣化安置大力推進的同時,當地的土地市場也同步攀升。

據杭州透明售房網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至今,杭州土地市場的出讓成交額不斷打破先前的歷史記錄。其中,2016年的土地成交額為1624.1億元,環比上漲144.7%;2017年的土地成交總額達到2025.4億元,環比增幅為24.7%。

2018年上半年,杭州的土地市場總成交額達到1417億元,位居全國首位,比第二名的北京市超出677億元。今年5月,杭州一地塊拍出了107億元,折算樓面價為5.5萬元/平方米,刷新了杭州市的歷史新高。

分析人士指出,近幾年杭州土地出讓金額位列全國第一的原因,跟其他幾個排名靠前的城市相仿,棚改、拆遷與賣地形成了一種在地方上進行資金流動的閉環。

其基本邏輯為,央行通過國家開發銀行和農業開發銀行發放定向貸款,地方政府使用這筆資金進行棚改貨幣化安置拆遷戶,然後將騰出的土地出讓給房地產開發商,再將土地出讓金還給兩大開發銀行。

至此,棚改拆遷戶成為過去兩年間杭州樓市呈現“拆遷-地王-限價-搖號”這一生態形成的助推器。

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博士後楊軼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土地價格的上漲,也直接推高了當前不少城市的房價水平。

“根據統計局公佈的70城房價指數檢驗,我們發現貨幣化安置套數每增長1%,伴隨著當地的房價就會上漲1.72%。”楊軼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數據研究的角度來說,棚改貨幣化安置一定程度推高了當地的土地價格,也間接傳導至樓市,推高了房價上漲的預期,三者之間呈現出一個正向相關的關係。

周國良對於杭州房價的上漲深有體會,他說自己差一點就實現不了在杭州買房安家的理想了。

“原本崇賢那邊僅6000-8000元每平的房子,2016年G20峰會之後跑去一問,房價就漲到了16000元/平左右。”周國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當初看房時猶豫了一下,結果杭州G20峰會後不久房價便上漲了一倍多,這讓他現在仍後悔不已。

好在,得益於今年4月初杭州開始執行搖號政策,幾天前周國良在崇賢終於搖到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儘管單價相比之前看房時上漲了不少,但這次他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在這個城市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感。

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陳建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杭州的這一波房價上漲,既有城市化改造、棚改貨幣化安置的影響,也有G20峰會和亞運會城市發展預期的推動。

“樓市政策的調整,也會逐漸傳導至土地市場和棚改政策的執行方面。”陳建軍告訴記者,2018年上半年杭州先後出臺的購房搖號、企業限制買房等調控政策,後期將逐漸在杭州房地產市場上發揮一定的市場調控作用。

對於現階段的周國良而言,每天睜眼時總價超百萬的房貸壓力,已成為驅使他出門勤奮工作的最大動力,風雨無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