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之後,溼疹突襲

成人患上特應性溼疹的最高概率是在20至40歲之間。如果小時候有過特應性溼疹,一般會在投入職場或開始做家務和照顧孩子時患上手部溼疹,原因是雙手經常接觸水和其他刺激物或過敏原。就算沒有溼疹病史,也可能因為工作環境的灰塵、化學物質或汙染物所刺激,導致身體多處出現溼疹,對生活造成不小影響。

由於先天性因素,有些人會比較容易患上特應性溼疹,原因包括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或是免疫系統超級容易過敏。

和兒童溼疹不同的是,成人發病時一般不會限於手肘前面、膝蓋後部和頸項,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受影響,最嚴重的情況是涉及全身皮膚,造成泛發性表皮脫落性皮炎,發癢程度會給患者生活素質造成極大影響。

發癢別抓 保溼要勤

要避免特應性溼疹變本加厲,就要在初期症狀出現時就認真對待。這些症狀包括:皮膚髮癢發紅,有些發炎地方會有水泡和流膿,接著出現鱗屑。建議:初期症狀一出現,就要馬上求醫並接受治療。他說:“應該在皮膚全乾的時候塗上保溼乳,特別是可同時針對皮膚變乾和發癢的防痕癢保溼乳。最常見的抗炎劑是局部類固醇,藥效多強則要視皮膚部位而定。

吉小姐(30歲)在加拿大念大學時因為當地天氣乾燥而患上溼疹,回國工作後情況加劇。她說:一發癢我就抓癢,沒想太多,結果溼疹在幾天內就蔓延到雙腳和小腿各處,我必須慎選衣服,以免引起其他人注意。吉小姐求醫後利用藥物舒緩溼疹情況,但偶爾還是會因為工作環境或生活方式有變而復發,除了舒緩壓力和注重保溼,還得在必要時候塗藥。

另一患者李先生(45歲)同樣面對溼疹不時復發的問題。他去年年初因為腰部發癢而看了幾名家庭醫生,不見好轉,只好到處求助。他說:醫生說溼疹在這個年齡層相當常見,溼疹可能是壓力和流汗所引起。局部類固醇雖然有用,但始終有副作用如導致皮膚層變薄或苔癬化,所以我儘量通過保溼避免溼疹復發。

改變生活方式對抗溼疹

溼疹患者因為皮膚敏感,所以選用新產品時要特別小心,應該先在小部分皮膚試用一週左右才開始更廣泛使用。

建議患者採取以下措施,避免溼疹復發:

減少接觸灰塵和化學物質。避免極幹或極熱的環境。減少壓力。接觸清潔劑或處理食物(尤其是蛋白質類)時戴上手套。避免過度洗手。選用性質溫和的清潔劑。如果雙腳可能接觸清潔劑,就先穿上靴子。持續使用保溼乳,尤其是較乾的皮膚部位。一旦出現發炎情況,就塗上抗炎劑如局部類固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