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違約事件頻發 如何看待?

債券違約是指債券發行主體不能按照事先達成的債券協議履行其義務的行為。

債券違約事件頻發 如何看待?

2018年以來,市場中已有近20只債券出現違約,涉及公司中包括多家上市公司,金額合計超過130餘億元。而且可以預見,這一數字還將繼續增長。

債券違約事件頻發 如何看待?

統計顯示,截至5月15日,有172只債券基金今年以來回報率為負,其中19只債券基金年內回報率跌幅超過5%,其中跌幅最大的債券基金年內回報率跌幅達48%。

債券違約事件的扎堆出現,側面反映出國家層面對於債務違約現象容忍度的提升。債券違約也迫使金融機構必須提升資金的管理水平,防範風險,實現轉型升級。

債券違約事件頻發 如何看待?

有金融界人士針對債券違約特點進行梳理,總結了三大風險特徵:

一是再融資“不給力”,因此若上市公司高層表示打算通過再融資解決債券兌付問題,這本身就是債券投資風險驟增的“信號”;

二是一些財政收入吃緊的地方政府城投債違約幾率“水漲船高”;

三是實際控制人風險必須倍加關注,因此只要市場傳聞發債主體負責人存在“被查”風險,公司必須儘早拋售相關債券避免踩雷。

債券違約事件頻發 如何看待?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多種:一方面,嚴監管之下,社會融資結構的變化,對錶外槓桿高、資質較差的企業來說,再融資壓力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在打破剛兌的大背景下,債券投資者信用風險偏好將繼續下行,未來信用事件發生概率增加。

從總體看,目前信用債違約風險整體可控。信用債違約的體量有限,大多數債券型基金對風控較為重視,單個債券違約對淨值的影響不明顯,今年以來超過90%的債基實現正收益。

債券違約事件頻發 如何看待?

但是,債券信用風險不可能絕對消除,市場各方應對風險出清給予足夠的認識和耐心。

債券違約事件頻發 如何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