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六祖壇經》心得體會札記(6)——真切感悟自性真空妙有

[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六祖在這裡向人們解釋“摩訶”的含義。這段話很不容易吃透和達到深刻的理解,因為它與世人的想法以及思維習慣相差甚遠。

我對於什麼是“大”好似有較深刻的理解,其實不然。六祖講:“心量廣大,猶如虛空。”“虛空”怎麼理解?我作為一個凡夫俗子看待任何事物都遠沒有達到六祖所闡述的那樣的境界。虛空是無形無相和無色的,也是無邊無際的。我等世人滿眼都是“自我”以及與自我相關聯的“外部環境”之相,其他,都一概視而不見。不是這樣嗎?人世間人與自然的矛盾衝突、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以及人自身的矛盾衝突的根源是什麼?說到底就是人的“以自我為中心”!一個人為何嗔?又為何喜?還是逃不出“以自我為中心”?人們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又是如何界定是與非和善與惡的呢?還是逃不出“以自我為中心”,就是佛教所講的“我執”。事實上,多數人就是按照是否對自己有利的角度來看待一切人與事的是非和善惡問題,世人很難把世俗的名聞利養看淡,甚至我們常常把這些東西本身就看成是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所在。我們認為人活著就是要爭貪一些東西,否則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人們覺得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夠得上是人間的聖人了。其實,一個人能夠做到宰相肚裡能撐船離六祖所講的“摩訶”和猶如虛空的境界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這只不過是世人的一種高標準罷了。所以說一個人成道難啊!究竟難在什麼地方?難在心(觀念/境界)的轉變!

按照世間的標準在這個世界上既有是非,也有善惡。其實,佛並不否定世間法的這種劃分,只是佛強調一個人要獲得大智慧(要覺悟)就不能執著於這些事情。一個事情來了就讓它自然的來,一個事情去了就讓它自然的去,而不要有分別。正如佛陀在金剛經中所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所見到的一些世人能夠遇事時做到寬宏大量,大家就都很佩服和尊敬,這樣做是對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修煉這樣的功夫,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和體驗自性的真空的妙處。

這段話的重要性在於指明瞭佛性空和心量大的含義,空與大是一致的。大到什麼程度?大到無邊無沿、無形無象。如果一個人能夠真正懂得這個道理,並能夠做到這一點,這個人還有什麼看不破、還有什麼放不下、還有什麼忍不了、還有什麼看不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