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羣」用這六種方式做好社羣營銷

再小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品牌。再小的個體,也要有自己的社群。

「社群」用這六種方式做好社群營銷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有某個領域的專長,那可以和我一樣信奉1000粉絲定律,找到1000個鐵桿粉絲,好好精英這個社群,讓自己從經驗“事情”,昇華到經營“人”,人脈關係的核心是從自己給別人提供價值開始,你貢獻多大價值,就能收穫多大價值,就能把自己變成人脈中轉站,吸引更多同頻的人。

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隨著創業成本越拉越高,粉絲來來去去,難以沉澱,公眾號的溝通一對多,不及時,比較封閉,線下溝通成本高,合作過的客戶需要靠投入時間和感情維繫,否則後端價值低,如此創業只會越來越累,創業者建立自己的專屬社群,可以打造個人品牌,事半功倍。

對於自媒體創業,我認為社群是一個服務型產品,要抱著服務的態度,而不是變現的態度來經營這件事,只要能服務好1000個社群會員,口碑會幫我們帶來更大的積累和爆發,時間會幫我們殺死絕大多數急功近利型的競爭對手。

其次,經營社群,當然要有門檻,要收費,但是絕不能賣,要吸引,吸引同頻的人,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吸引對你真正認可的人,吸引那些哪怕你什麼都不提供他們也願意追隨願意挺你的人,也就是鐵桿粉兒,吸引那些願意付出,積極上進,有正能量的人,而不是付費馬上要回報,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的人,社群是一個過濾極好的過濾機制。

我所理解的社群,即基於一個點、興趣和需求將大家聚合在一起組成的社交關係鏈。

去年8月下旬,我開始日更寫新媒體運營文章,日更第21天的時候,讀者只有一千不到,當時,我寫了一篇文章,發佈公眾號,組建了一個社群,三天時間,招募到了135個人,而後封群,進群門檻很低:認可我的文章,任意分享一篇到朋友圈,或者任意讚賞即可。

半年過去了,從這個社群裡面,我找到了三個合作付費客戶,五個報名第三期寫書訓練營的學員,大約有六個內容合作供應商,大約有五個人給我介紹了新客戶,同時我也建立了類似的數個不同主題讀者池子,收穫了一些鐵桿讀者,他們追隨至今,並且經常幫忙轉發、推薦。

同時,從這個群衍生出另一個群,入群要求為自己有在運營公眾號,並且訂閱讀者在一萬以上,用於互推合作、投放廣告,我的公司服務的客戶經常有投放公眾號軟文的需求,所以當時想直接聚焦到一批運營主源頭,我們做大號廣告投放經紀。

三天前,我又發起了一新媒體交流學習社群,文案非常簡單,入群門檻為198元,期限兩年。

一個有價值的新媒體學習交流社群

這次做社群的心態和之前已經不太一樣,因為相比去年剛提筆,現在我已經發布了60萬字新媒體運營原創乾貨,這八個月也帶著團隊,實踐了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新媒體營銷項目,現在的讀者數翻了數十倍,在沒有付費推廣的情況下,靠原創優質內容,在各大平臺分發,粉絲增長不快,但是粘性很強,偶爾推廣一個優質課程,轉化還不錯。

在很多人唱衰公眾號,閱讀量腰斬的今天,我仍然堅持做自己認為值得做的事情,因為對於新媒體創業這件事,我的初心就是思考+實踐+分享,哪怕只有一個人在看,或者十萬人在看,對我的心態是沒有影響的,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保持動態的思考,冷靜的觀察,從內心裡, 我仍然欣喜的看到,很多優質,原創的內容,很多創新的模式,不管在什麼階段,在什麼氛圍之下,永遠有讀者,永遠有人叫好,永遠對人有價值。

我更加認同了以往的一些心態,慢慢來,就是快,個人品牌和公信力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對於原創個人自媒體而言,如何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好狀態的產出,在垂直細分領域精耕細作,就是最好的盈利能力。

從運營角度,如何經營好一個社群,我有以下六點建議。

一個健康的長壽的微信群是基於互動才有價值的自生式生態系統,它既能滿足成員的某種價值需求,又能給運營人帶來一定回報,才能形成良好循環。

社群營銷第一需要具是滿足某個主題的優質價值輸出。

1.新媒體運營/品牌營銷策劃方向,專場分享,每年不少於6次;

2.邀請百萬粉絲大咖主題分享,每年不少於3位;

3.每年拜訪10-20不同領域行家/牛人,獨家訪談手稿,內部分享;

4.杜絕廣告,主題研討,每天更新,解剖案例,洞悉內幕;

5.群內自媒體互推,同行交友,跳槽合作,結交高質量朋友圈;

6.與曉涵一對一專業交流,出謀劃策,解決困惑;

第二,具有一個活躍的靈魂人物,也就是社群領袖。

衝格新媒體通過大量諮詢研究分析,將社群的角色分為內容創造者、評論者、蒐集者、參與者、圍觀者、不活躍分子。他們各自的訴求不一,相互影響和轉換。

在社群運營時,必須對症下藥。如為蒐集者提供有價值的乾貨知識,為評論者提供可以評論的話題,為圍觀者創造看熱鬧的場面,為創造者提供思考的資源和刺激。

但這些成員中,最核心的莫過於社群的意見領袖,即活躍的靈魂人物。他可能兼任思考者、組織者多重身份。如果一個群有兩三個這樣的意見領袖,能激活其他成員,且能碰撞出很多有深度的內容火花。

這也是社交媒體的具有天然渠道的魅力,它集合了一群有溫度有情懷的人,它鏈接的是“人性”,它輸出的是“價值觀”。雷軍,羅胖,大熊都是極其厲害的社群領袖人物,這方面,格力董小姐就略輸一籌了。

「社群」用這六種方式做好社群營銷

第三,設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規則。

任何群體,無規矩不成方圓。社群的最高境界是全民自治,得建立在高度磨合、默契之上。大部分社群都是自治加人治。

說白了,就是有統一、嚴格、被高度認可的群規。

我曾混跡一個收費讀者群,群主十分強勢,只要看到發廣告者便踢,沒有二話。其他群發個紅包也許可以了事。這個群主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行業影響力,大家也願意追隨,所以,這個群的氛圍是相對“乾淨”的一個。

第四,有高質量的線上線下活動策劃。

活動,能迅速催化社群的“溫度”。活動,能讓成員有參與感。通過微商的發展也可以看出,微商是不斷通過活動來提升影響力的,如出國旅遊,抽獎,返利。

活動的策劃需要結合社群的主題和成員的訴求。任何活動中,紅包接龍互動屢試不爽。畢竟誰會和錢過不去呢。微信紅包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可以好好利用。

線下的交流活動,更是維持社群關係鏈持續發展的重心環節。面對面的溝通體驗能迅速拉近群裡成員的關係,通過真實場景強化社群的存在感,豐富成員的體驗,加深關係鏈的沉澱。

第五,要打造獨特又好玩的社群文化。

社群一定要好玩。不好玩,不傳播。玩著玩著把錢賺了把東西學了,相信這樣的群文化每個人都能接受。

我曾在秋葉ppt群了混跡過,他們的群文化就很有意思。一進去就先得自我介紹發照片被調戲,做的好的作品會有人打賞,群員之間更是無節操自黑。每週還有達人做乾貨分享。

他們的群文化便是:一入秋門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這種體驗讓人感知到群裡的每個人都有感情的,有溫度的,互相認可且好玩的。

有種有趣有料的邏輯思維社群之前做的“團要”和吃霸王餐,也是不斷給粉絲製造驚喜,提升參與感,佔商家便宜。

大熊會的宗旨是帶領粉絲髮財,目前已經是國內最大的社會化營銷社群。

社群的核心在於情感歸宿和價值認同,規模巨大又情感趨同的最大社群,便是宗教了。

第六,社群營銷的核心魅力在於“裂變”。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原始的部落情節,開放的互聯網帶來無限的信息量。

每一個社群都一場化學實驗,未來的互聯網是垂直社群的時代。

僅僅從口碑營銷的角度思考,一個企業品牌和消費者的弱關係能通過社群變成強關係,未來也許大家不再相信明星代言的廣告,而是相信某個領域意見領袖的推薦和某個朋友的分享。

小米早期的發燒友文化即是社群的雛形,他們最早找到100個鐵桿米粉,這些米粉不斷裂變,他們影響到的粉絲量17萬,都是有血有肉的產品代言人。

這些粉絲代言人也是通過小米的發佈會、米粉節、體驗店感受到了小米對他們的熱愛,進而迸發巨大的商業價值。

此外,對於社群成員人數也要合理控制。著名人類學家英國牛津大學羅賓鄧巴提出過150定律,人類智力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50人。精確深入交往的人數是20人,這些由大腦新皮層的應對能力決定,過量的人和信息,是低效的傳播,會提高獲取信息的成本。

500人的群,基本相當於在管理一個公司了,崗位各司其職,在線上的方式就更難管理過來。

「社群」用這六種方式做好社群營銷

人不在多,活躍就好。

現在,很多明星已經意識到社群經濟的厲害,開始逐步把粉絲社群化,試圖與粉絲產生共振。而對於企業而言,建立一個社群很簡單,關鍵是如何把社群運營與產品鏈接起來,社群營銷的挑戰,對很多企業來說還是一片處女地,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是巨大的。

聲明 | 本文僅供交流學習,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