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官员奏折写“天下有道”,朱元璋:说我是盗?结果悲剧

朱元璋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他统一中国惩治贪官,大兴海禁虐杀功臣,他既战功卓著也劣迹斑斑。在武臣拥护朱元璋称帝后,他曾打击文人,引发了一场“文字祸”。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随着社会越来越稳定,那些成天舞刀弄枪的武臣渐渐失去了用处。朱元璋知道,打天下需要武将,但治理国家还得靠文臣。于是,朱元璋开始依赖文臣治国,因而引发了一众武臣的不满。

明朝一官员奏折写“天下有道”,朱元璋:说我是盗?结果悲剧

不甘心遭冷落的武臣开始向朱元璋进谗言,让他堤防文官,并说:“当年张士诚厚待文人,而文人却给他起了‘士城’这个名字,《孟子》里有一句话是‘士诚,小人也’,您看文人多坏,表面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背地里却暗藏祸心”。自此,朱元璋便对文人起了疑心,再看他们写的文章时,总会留心是否有字句暗讽自己,而文章这种东西,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朱元璋疑神疑鬼,于是看什么都像骂自己。

当时明朝有一个上贺表的制度,凡逢年过节、皇家庆典或是官员向皇帝表示谢恩时,都需要写一篇贺表(即短文),里面要颂扬皇帝,表示感恩。但贺表有规定,要规避皇帝的名号,比如可以出现一个“朱”或者一个“元”字,但是两个字不能同时出现,如果实在避不开,就要将该字缺笔,少写一横或一点。而许多文人,就因为这份贺表,掉了脑袋。

明朝一官员奏折写“天下有道”,朱元璋:说我是盗?结果悲剧

有一次,朱元璋给浙江的官员加了薪水,于是官员们联手呈上一篇《谢增俸表》给朱元璋,朱元璋对贺表中的一句话十分不满,即“作则垂宪”,意思是皇帝制定了准则为后人提供了法律依据。而朱元璋不这么想,他觉得“作则”的谐音是“做贼”,官员们暗讽他当年参加义军是做贼。于是,朱元璋一怒之下,将代笔之人处死了。

之后,北平文人写了一篇给朱元璋祝寿的《万寿表》,因里面有“垂子孙而作则”被杀;桂林学府文人在新年里给朱元璋写《正旦贺表》,因里面一句“建中作则”被杀;而有人的贺表里写“天下有道”,朱元璋以为,“道”即是“盗”,于是也下令将此人处死。还有一名杭州府徐教授,他写的贺表里写“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朱元璋说,“生”即是“僧”,我曾做过和尚,“作则”也就是做贼的意思,于是徐教授被杀。

明朝一官员奏折写“天下有道”,朱元璋:说我是盗?结果悲剧

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现在不单“则”不能写,“生”也不能写了,跟“僧”近音的不写,跟“发”有关的也要慎写,曾有大臣因贺表中有“取法”,跟“去发”近音被杀的。甚至很多时候,官员都不知道文字错在什么地方,就得罪了皇帝。

而除了官员,其他上书的人也不能幸免。有一位高僧,给朱元璋写了篇谢恩诗,其中有这么两句话,一句是“金盘苏合来殊域”,另一句是“自惭无德颂陶唐。”朱元璋说,你用“殊”是说我“歹 朱”,还说什么“无德颂陶唐”,是说我无德?于是,来谢恩的高僧也难逃一死。

明朝一官员奏折写“天下有道”,朱元璋:说我是盗?结果悲剧

这些朱元璋时代“文字狱”的极端事件,虽然很多在我们看来是无事生非,文人们卖弄文字却引来杀身之祸,但是否真有其事学者们各执一词,明朝人将这些真真假假的事情演绎得灵活灵现,实在让人无法分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