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考古發現顛覆了人們以前的認知?

稻場晚風


歷史上有很多著名事件,被人們普遍認為是真相,甚至很多還寫進了教科書。然而,考古界在考古探究的過程中,一次次顛覆了這些認知!(歡迎關注:峰子奇觀,趣歷史隨時看!)



1、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幾乎人盡皆知。


指西周時期的周幽王,為了搏美人(褒姒)一笑,點燃了示警的烽火臺,將急匆匆、浩浩蕩蕩趕來救駕的八方諸侯,給戲弄了一番。冷美人褒姒看了,果然笑彎了楊柳細腰。


後來犬戎真的來了,周幽王再點烽火沒人信了,諸侯以為周天子又在玩“過家家”,沒一人前來勤王救駕,犬戎大軍攻破周王都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2012年初,北京清華大學在整理一批戰國竹簡時,該竹簡卻明確記載:周幽王因為主動進攻申國,申侯聯絡戎族,組成聯軍,打敗了周王,西周因而滅亡。而且竹簡上沒有關於“烽火戲諸侯”的任何記載,那就更不會僅因為一美女而亡國了。


由此看來,“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純屬一個烏龍。


2、上古“禪讓制”


司馬遷《史記》記載:中國上古時期,帝位傳承是“禪讓制”,即一個君主會將帝位禪讓給德行好的人。



堯和舜之間非親非故,因為舜的德行極好,而堯傳位舜,是為禪讓制,是一種美德。所以,古人崇尚上古社會,古人在讚美人時經常會說一句話:“足下有古君子之風”。


而後來,從戰國時期魏襄王墓中出土的《竹簡紀年》記載:舜是篡奪了堯的帝位。堯晚年喪失德行,舜反叛,把堯囚禁,為了得到帝位還把堯的兒子丹朱給流放了。


《竹簡紀年》原文記載:“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於平陽。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戰國時期的書簡,比後來的西漢司馬遷《史記》要早很多年,那個時代更接近上古時期。


何況竹簡刻字有限,頗為珍貴,比後來紙誕生後用紙寫字要費勁的多,而且墓主人魏襄王身為一代君王身份尊貴,不至於把“造假的竹簡”視為珍寶,連死也要帶進墓中。


3、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


長期以來,歷史界曾普遍有一種認知傾向:認為孫臏和孫武可能是同一個人,《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只是同書異名。



因為都說孫臏多麼牛逼,可卻一直從未見過有孫臏的兵法著作流傳於世,所以認為孫臏並不存在,或者孫臏就是孫武。


直到1972年,臨沂銀雀山兩座漢墓的竹簡出土,居然同時驚現了《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兩部著作,證實了孫武和孫臏並非同一人,而是兩個人,兩部著作各有千秋。


有人說,孫臏本來就是蘇武的後裔啊,這我知道啊,要知道那是竹簡出土以後,後來人們才弄清楚了二人關係。


4、蘇秦、張儀“合縱連橫”對抗


據《史記》記載:蘇秦、張儀都是鬼谷子的高徒,張儀是蘇秦的師弟,兩人以“連橫、合縱”相對抗,各自使出平生才學,以天下為棋盤,鬥智鬥勇,左右天下格局

。(關注:峰子奇觀,後續更多趣歷史!)



戰國時期,各國互相攻伐,時友時敵,誰也不相信誰,各自打著對方領土的歪主意。


蘇秦主張“合縱之策”

,即主張六國合縱,六國抱團則勢力遠遠大於秦,則可以從各個方向壓縮強秦的擴張空間,唯有如此才能六國皆存。


而張儀則站在秦國一邊,主張“連橫之策”,即主張做強秦的盟友,受秦國保護,既能讓別國不敢再攻打你國,還可帶著盟友國你一起分肉,秦大你也會跟著大。否則,秦老大揍你勿怪。


戰國七雄局勢圖


但1973年出土的長沙馬王堆漢帛書《戰國縱橫家書》卻表明:


蘇秦的年輩比張儀要晚,張儀在秦國混到相國時,蘇秦小子尚未踏入政壇。而蘇秦死於公元前284年,張儀死於公元前310年,蘇秦的主要活動時間,均在張儀死了之後。


既然張儀都死了,又何來兩人“合縱連橫”同場對抗一說呢?


暫時先講四個吧。以上,本期回答。更多趣史更新中.....咱們下期見!


【歡迎關注@峰子奇觀,下期不錯過,更多趣史等你!作者/峰子哥】


峰子奇觀


1.對中國古代城市遺址的佈局經過多年的考古積累,學界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對中國古代鄉村的面貌,由於不易留存、考古發現的結果很少,所以一直以來只能通過文獻記載和現代鄉村佈局來猜測。

根據傳世文獻的記載,漢代的“農村”應該是:多處院落毗鄰相連,相近者構成“鄰居”關係,共同構成為“裡聚—村落”社會;每“裡”應該是相對獨立的,有“里門”的存在,以其開闔狀態決定著與外部世界的聯繫與否;在村落的外面則有大片的土地可供耕種。農夫入居在裡,出耕在田,斯為常態。——孫家洲·《從內黃三楊莊聚落遺址看漢代農村民居形式的多樣性》

2.但是,內黃三楊莊遺址的發掘,使人們能夠認知到漢代鄉村生活的一個實例。內黃三楊莊遺址發現於內黃縣梁莊鎮三楊莊村黃河故道地下淤沙土內,是漢代一處鄉村的建築遺址。初步的發掘發現了十四個由瓦房組成的院落,其中仔細發掘的四個院落的大致結構是這樣的——兩進院,坐北朝南,由西門房、東廂房、西廂房、主房(堂屋)組成,庭院周圍或水溝環繞,或毗鄰池塘,庭院一週綠樹蔭翳,樹外即是田疇,前有水井,後有廁所。但是這兩個院落卻並不相鄰,前後左右相距的距離有遠有近,最近的相距為25米,遠的可超過500米,相互之間均被農田相隔。每家庭院南門外均有通向田間大道(一般寬約5米,有的地方寬約7米)的獨家小道(一般寬約3米),每家的庭院均在自己的田中。

3.所以,這一發現告訴我們,至少記載漢代社會生活史料中所述的漢代鄉村不僅僅只有類似於大部分現代農村比鄰而居的“裡聚”一種模式,至少還有內黃三楊莊遺址這樣的獨居形態。


螺旋真理


1984年,安徽省馬鞍山市在進行市紡織廠的基建時發現了三國時東吳名將朱然之墓。朱然在三國時代似乎存在感並沒有那麼高,但他曾與潘璋擒殺關羽,又隨陸遜打敗劉備,也算是東吳的的大人物了 。

經考古鑑定,朱然墓是迄當時為止長江中下游區域已發掘的300多座東吳墓葬中最能反映東吳最高統治集團墓葬特點的一座大墓。墓室雖早年被盜,但許多隨葬的精美漆器倖免劫難。在140餘件出土文物中,有部分還被列為國家一級珍品。


看上去是不是並沒有太厲害?

朱然墓中發掘的一件看起來不起眼的文物卻不僅震動了中國考古界,並且震動了日本全國。

我們都知道,木屐算是日本文化中一件非常特殊的存在,被日本人視作傳統文化中的國粹,輿論一直以來都認為漆木屐是日本人最早發明的。

但在朱然墓中卻發現了一對漆木屐,和當代木屐樣子差不多,通過朱然墓漆木屐的發現,證明了木屐不是日本發明的,二十在中國通過唐文化東傳到日本,最後被日本逐漸使用。

在朱然墓發現了這種木屐後,日本方面還多次請求將其運到日本展覽,在很多日本人看到了在中國出土的木屐後,都紛紛表示詫異,以及那不可避免的尷尬。

但自2002年起,日本人再想看這對木屐,就沒那麼容易,必須到中國來了。這對木屐在2002年,已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一共只有64件,全是國寶。


張明揚不說話


來說一個陳勝吳廣起義的故事吧。大夥兒看看怎麼回事?是不是考古人員又在打陳勝、吳廣的耳光。

我們上學的時候應該都讀過、背過一篇文章吧,叫《史記·陳涉世家》裡面有這麼一段話: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熟悉吧。裡面說到,陳勝吳廣起義是因為“失期”,失期就要被宰,所以陳勝吳廣就揭竿而起了。

但是!但是!

1975年11月,在湖北省孝感地區雲夢縣出土了一批秦竹簡,出土的親簡包括:《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等。

而恰巧,秦律裡面有關於“失期”懲罰的記載。

“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水雨,除興。”

什麼意思勒?就是說徵召不去的,要罰款價值2套鎧甲的錢,預期3-5天的要斥責,遲到6天的要罰價值一個盾的錢,失期超過十天的,要罰價值1套鎧甲的錢。但是如果因為下雨天氣等原因失期的,免除處罰。(個別字可能翻譯不是很準確)

大夥兒看出毛病沒有?

《史記·陳涉世家》裡面記載,下雨天,失期了,就要被宰殺,而出土的秦律裡面卻說下雨天失期是免除責罰的,甚至最高責罰也是罰款,與課本記載的完全相反。

這算不算打臉?

不過這裡面還是有漏洞的,到底是秦律出錯還是秦律的規定只是故作仁慈,實際並未執行,還是陳勝吳廣故意扭曲法律,為鼓動起義而故意誇張了徭役遲到的懲罰,亦或是秦二世修改了秦法。

雖然這次出土的考古文物,不能就這麼推翻《史記》的記載,但是裡面還是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瞎想的空間


笑嘗歷史百態


1.《孫臏兵法》的出土

除了史書記載以外,也沒有看到孫臏的任何著作。甚至有人認為《孫臏兵法》就是《孫子兵法》。

原來史學界一直有觀點認為孫臏和孫子可能是同一個人。《孫臏兵法》出土後,基本確定了兩人、兩書是完全分別存在的。

2.睡虎地秦簡的出土

記載範睢被判死刑,不像司馬遷說的那樣跑路了。

根據這批秦簡裡的法律規定,陳勝吳廣被髮配漁陽,在大澤鄉因雨被阻,是不應該被砍頭的,最多也就是鞭笞而已。

3.殷商時期青銅器可能來自於古埃及

殷商時期青銅器的Pb同位素組成高度放射性,國內唯一與之Pb同位素組成吻合的銅礦峪銅礦的Pb、Sn含量與殷商青銅器十分不吻合,表明國內的銅礦都不可能的殷商青銅器的產源。殷商青銅器的Pb等時線年齡約為20~25億年,表明來源於太古宙克拉通地區,存在可以製造青銅器古文明的太古宙克拉通地區僅有北非地區,即古埃及。這表明,殷商時期的青銅器銅的原料產地為古埃及。

4.金縷玉衣的出土

1968年,西漢劉勝和竇綰夫婦墓中發掘出兩套完整的古代帝王貴族的葬服“金縷玉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考察,這兩套“金縷玉衣”是我國考古出土中,時代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兩件。我看了一個紀錄片,清楚記得裡面說在此之前,金縷玉衣是傳說中的東西,沒有人知道完整的是什麼樣的

歷史是什麼


談不上顛覆,只能說是戳穿了一些謊言。

1《史記》裡有記載,黃帝部落來自西北。

2通過考古得知黃帝時期對應為仰韶文化遺址,而仰韶文化遺址的分佈為,陝西2040處,河南1000處,甘肅1000處,山西1000處,陝西為仰韶文化的核心。

3復旦大學李輝教授,用最科學的dna檢測,得出以下結論,陝西為華夏,河南土著只有東夷+荊蠻。陝西的華夏族征服河南後,河南才有了華夏文明。


謝強的母親是井蓋


1.《道德經》或改稱《德道經》

《老子》一書也稱《道德經》。傳世的《道德經》一書,前半部分論“道”,後半部分論“德”。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一批帛書,其中有兩個版本的《老子》,但均是前半部分論“德”,後半部分論“道”,與傳世版本上下兩部分剛好相反。研究者認為出土的帛書是西漢初年抄寫的,其版本早於傳世《道德經》,更接近古書原貌。如此一來,《道德經》或許應該稱《德道經》了。

2. 張儀時代早於蘇秦

馬王堆漢墓還出土了一組和傳世《戰國策》類似的竹簡,經整理成書後命名為《戰國縱橫家書》。這本古書有很多內容與傳世《戰國策》大體相同,但也有一些記載與傳世史籍不同。研究者認為,根據這本古書,張儀生活的時代要比蘇秦早。傳統說法認為,蘇秦與張儀是同一時期活動的人物,一個搞合縱一個搞連橫,這是後世的誤傳。

3.胡亥或許並未篡改詔書

2009年北京大學獲得了一批西漢竹簡,整理後其中有一篇名為《趙正書》,研究者認為成書年代可能為西漢早期。書中記載,秦始皇臨終前,丞相李斯、御史馮去疾主動上奏請求立胡亥為儲君,並非如《史記》記載的是篡改了詔書。書中還記載,趙高是被秦將章邯所殺,而不是《史記》說的被秦王子嬰所殺。

4.規模宏大的阿旁宮只是想象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在其在位的第三十五年,開始興建阿旁宮,“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三十七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病故,此時阿旁宮並未建成。胡亥即位後繼續修建阿旁宮,李斯、馮去疾等人因進諫停止修阿旁宮被下獄而死。關於阿旁宮的規模,唐代杜牧的《阿旁宮賦》說:“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但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阿房宮考古隊隊長李毓芳稱,從對遺址發掘來看,阿房宮根本就沒建成,更沒有被項羽焚燒的痕跡。千古名篇《阿旁宮賦》中對阿旁宮的描寫,只是文學想象。

5.蔡倫是不是紙的發明者?

《後漢書》記載:蔡倫發明了“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的造紙術,從此大家都開始用這種方法造紙,用這種方法造的紙稱“蔡侯紙”。近年來在陝西省和甘肅省多地出土了西漢時期的紙,根據它們的發現地分別被命名為灞橋紙、中顏紙、放馬灘紙、懸泉紙、金關紙。這些發現顛覆了人們認為東漢時期蔡倫發明造紙術的認知。有研究者認為,西漢時期的造紙法是“澆紙法”,蔡倫發明的造紙法是“抄紙法”,這是兩種不同的造紙方法。但也有研究者認為,這些“西漢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如果這些“西漢紙”是紙的話,埃及的“莎草紙”也是紙,那麼“莎草紙”才是世界上最早的紙。

甘肅放馬灘西漢地圖

埃及莎草紙

6.孫武、孫臏究竟誰是《孫子兵法》的作者?

雖然漢代及其以前的史籍對孫武、孫臏二人均有所記載,但傳世僅有一本《孫子兵法》。從宋代開始人們就產生了很多爭議:有人認為歷史上並無孫武其人;有人認為孫武和孫臏是同一個人;有人認為《孫子兵法》是後世之人偽託“孫武”之名而作的;有人認為有孫武和孫臏這兩個人,但現存的《孫子兵法》作者是孫臏……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同時出土了竹簡本《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這確定了《史記》等早期文獻記載的真實性,孫武和孫臏各有其人,他們都寫了“兵書”,傳世《孫子兵法》應為孫武所做。

暫時先寫這麼多吧,其實還有一些。


饕餮的盛宴


根據看到的一些資料,被考古發現顛覆的人們以前認知的歷史事件主要有下幾個。

一、孫武和孫臏、《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孫武和孫臏是同一個人,這是因為孫臏沒有著作流傳於世,所以無孫臏其人,同時也就認為《孫子兵法》就是《孫臏兵法》,是同書而異名。《史記》雖有關於孫臏的記載,但不足為據。1972年在山東銀雀山兩座漢墓中,同時發現了《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說明孫武和孫臏並非一人,而是兩人;《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並非同書而異名,是兩本不同的兵法。這就徹底改變了人們以前的認知。

二、關於“七損八益”。“七損八益”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七損八益”是對藥理或對病理的解釋。在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竹簡《天下至道》裡記載,“七損八益”講的是“房中術”,與藥理和病理毫無瓜葛。

三、關於“烽火戲諸侯”。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西周的滅亡,是由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造成的,這個說法流傳極為廣泛,甚至被選入了歷史課本。考古發現的竹簡記載,西周的滅亡,是因為周幽王主動進攻申國,申侯便聯絡戎族打敗了周幽王,西周因而滅亡。竹簡上沒有提到“烽火戲諸侯”的歷史事件,“烽火戲諸侯”純屬子虛烏有。

四、關於堯舜禪讓。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中國上古時期實行的是禪讓制,這個也被寫進了歷史教科書。根據《竹書記年》記載,事情並非如此,是舜篡堯位而不是禪讓。《竹書記年》上說:“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於平陽。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可見堯舜帝位的更替,並非禪讓。舜與禹是否禪讓,現在不得而知,說是禪讓,估妄信之。

五、關於陳勝、吳廣起義。根據《史記•陳涉世家》記載,陳勝、吳廣押解徭役因遇大雨誤期懼斬而揭竿起義。《史記•陳涉世家》裡說:“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記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這也被寫進了歷史教科書。1975年,在湖北雲夢縣出土了一批竹簡,其中有:《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等。其中秦《徭律》規定:“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水雨除興”。意思是說,徵發徭役,如果怠慢不加徵發,應罰二甲;遲到三到五日,斥責;遲到六到十日,罰一盾;超過十日罰一甲。如果遇到發大水下大雨,可免除本次徵發。根據這樣的秦律,陳勝、吳廣怎麼能僅僅因為大雨誤期而起義呢?看來《史記•陳涉世家》記載有誤。

以上這五件事就是被考古發現所顛覆的認知。僅共參考。


王寶山10


河南安陽殷墟中同時發現了黑人和白人。商朝其是一個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等多種族並存的時代。這個答案顯然讓人匪夷所思,但考古的確已經證實的這一點,下面具體介紹。


殷墟出土黑人和白人人骨

中國考古學之父與安陽殷墟主要發掘者李濟先生,在殷墟發掘結束之後將依據考古發現,寫了一本書,書名叫《安陽》。該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在殷墟出土了蒙古人、黑人還有高加索人的頭骨,但是這些人的頭骨都是在殉葬坑裡出土的,頭骨的主人都被殘酷的處決了,這說明河南本來是有黑種人和白種人的,最後只剩下黃種人,至於黑種人和白種人後來為什麼在中原地區消失了,這又是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

依據這些發現,黑人來到中國的歷史將從明確記載和考古證實的唐代往前拉兩千年到夏商時期,下面是《安陽》一書的部分截圖。




依據這一事實,結合中國古代的歷史傳說,可以做出以下推斷:

  1. 夏商時期一定是一個類似今日美國多種族共存的國家,並且黃種人居於統治地位,黃種部落、白種人部落和黑人部落是相互征伐的

  2. 現代部分中國人一定保留有白種人與黑種人的母系基因,因為在繁衍艱難的夏商,肯定殺死父系,留下母系來繁殖後代。


  3. 黑人和白人被逐出中原地帶。中國古代某些邊緣地區政權極有可能是白種人或者黑種人,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可能是秦人,六國對西部的秦人稱為秦戎,並且按照地圖來看,秦的西部緊靠義渠戎和大月氏,而大月氏和義渠都是白種人,那麼秦人種肯定有部分白種人,並且不排除是一個白種人為主的國家。下面貼出秦代地圖。



炎黃二帝是白種人的傳說究竟真假

坊間一直有文章說炎帝皇帝是白種人,大部分讀者都是不屑一顧,認為是譁眾取寵博人眼球混淆視聽,但是歷史研究嘛,不妨試圖推測一下。眾所周知,蚩尤被炎黃合力擊敗後,蚩尤一族向湖南湖北貴州一帶遷徙。苗族是蚩尤後代毋庸置疑,其至今仍有蚩尤崇拜,修建有大量的蚩尤廟。苗族的人種屬性為黃種人。那麼這樣反推是不是可以說明,黃帝和炎帝部落中的白種人和黑種人勝利了。秦人是化外的西戎,很有可能和鄰居大月氏同類都是白種人,那麼做個大膽的假設,秦朝貴族是白人政權。



推翻秦的項羽和劉邦都是楚人,楚國向來被稱為南蠻,而南蠻就是南遷的蚩尤後代。楚人代秦,是不是有可能是黃種的蚩尤後代擊敗了秦朝白人貴族。當然這一切都是個人假設,沒有得到過求證,但是秦人中部分是白人這一點得到了歷史學家的證實。並且經過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秦以前沒有文獻,文獻方面無法證實秦人是黃種人,也無法說明秦人是白種人。下圖為某博士論文的截圖片段。


匈奴人是白人,並且商代帶已經進入中原

匈奴人大都是白種人,這已經被考古及文獻證實,區別與傳統人們眼中對匈奴在長城以北蒙古草原的事實,匈奴在夏商時期就已經出現在河南地區,這讓人詫異,是不是匈奴本身就是從河南遷到了草原,這存在極大可能性。司馬遷《史記·匈奴列傳》這樣記載匈奴的來源: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後裔也

按照史記記載,匈奴的確源自炎黃部落。


2017年在殷墟墓葬中居然也發現了匈奴人。你想想,在距內蒙古數千裡的河南安陽出現了匈奴人,這意味著什麼。


廣諫院


傳說美洲印第安人中流傳著一個古老傳說:古時候有13個水晶頭骨,能說話,會唱歌。這些水晶頭骨裡隱藏了有關人類起源和死亡的資料,能幫助人類解開宇宙生命之謎。

根據傳說,人們必須在2012年12月21日之前找到全部頭骨。那一天是已經循環了5126年的瑪雅曆法的終結。除非13個頭骨聚集在一起並按正確的位置擺放,否則地球將飛離軸心。只有那樣做,頭骨的超自然力量才能挽救地球。當然,這只是傳說!但是,科學家在對已經發現的水晶頭骨進行深入的研究時,卻發現水晶頭骨具有人類不為人知的功能,或者說是秘密!

科學家們曾把水晶頭骨和真正的人類頭骨作了比較,發現除了眼部特徵稍稍偏於人類的正常範圍以外,其他參數都與真正的人類頭骨相差無幾.我們知道,近代光學產生於十七世紀,而人類準確地認識自己的骨骼結構更是十八世紀解剖學興起以後的事。這個水晶頭顱卻是在非常瞭解人體骨骼構造和光學原理的基礎上雕刻成的,一千多年前的瑪雅人是怎樣掌握這些高深的解剖學和光學知識的呢?水晶頭骨都是用高純度透明水晶製成,上面沒有任何明顯的工具切割跡象,它們在製作時完全沒有考慮到水晶的自然軸,這在現今的科學技術也很難辦到。如果將激光射入水晶頭骨的鼻腔時,頭骨就會發出光芒,表面出頭骨的稜鏡作用。

傳說水晶頭骨共有13個,並且13個神秘水晶頭骨在世界各地散佈著,其中最著名的一顆水晶頭骨就是“末日頭骨”。1924年,這顆水晶頭骨被安娜-米切爾-海吉斯(Anna Mitchell-Hedges)持有,她是從養父——英國探險作家F.A-米切爾-海吉斯(F.A. Mitchell-Hedges)那裡繼承的。據安娜稱,這顆水晶頭骨的歷史可追溯至3600年前,頭骨的眼睛可以釋放出藍色光芒,當它擺放在計算機旁時,曾多次導致計算機硬盤“崩潰”。目前,這顆水晶頭骨從未接受任何實驗檢測,原因是現持有人並不允許這樣做。為什麼呢?

美洲印第安人中流傳著一個古老傳說:古時候有13個水晶頭骨,能說話,會唱歌。這些水晶頭骨裡隱藏了有關人類起源和死亡的資料,能幫助人類解開宇宙生命之謎。根據傳說,人們必須在2012年12月21日之前找到全部頭骨。那一天是已經循環了5126年的瑪雅曆法的終結。除非13個頭骨聚集在一起並按正確的位置擺放,否則地球將飛離軸心。只有那樣做,頭骨的超自然力量才能挽救地球。

此外,科學家們做過這樣的實驗,他們把水晶當作信息的存儲介質,用激光把一些信息寫進去,一段時間後又用指令將它恢復,裡面的數據完好無損。實驗證明,如果在數千年、數萬年前有人把數據寫進水晶頭骨的話,它依然可以保存到今天。如果水晶頭骨真的是一個信息存儲器,那麼,數千年前的古代瑪雅人是怎樣將信息儲存進去的呢,他們是不是已經掌握了現代人還沒有掌握的科學技術呢?人們又該如何將信息提取出來呢?科學家們對此束手無策。小夥伴們,你有何感想呢?

歡迎關注自媒體【讀聞世界】,更多所讀所聞的未解之謎,人文見解等你來分享。總有一篇富有建設性的新主張能夠令你醒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