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網際網路公司上市潮 其背後「真意」

最近,小編聽到最多的新鮮事就是某某公司上市了、打算上市等等關於上市問題。聽得多了就產生了好奇,怎麼上市都扎推了呢。小編好奇,於是查了查關於互聯網公司上市的問題。

原來,今年上半年,多家主營業務在中國內地的互聯網公司紛紛申請上市,虎牙、B 站、愛奇藝、優信、映客、小米、華米、美團點評、同程藝龍、平安好醫生、獵聘、多益網絡、指尖躍動、寶寶樹、尚德教育等公司都在港股或美股登陸。拼多多、螞蟻金服、騰訊音樂、鬥魚、快手等也傳聞會在今年下半年籌備上市。

這是繼2000 年百度、騰訊、盛大、搜狐、網易等上市;2010 年阿里、京東等電商上市之後,國內互聯網公司的第三次上市潮。很多互聯網科技公司都在扎推上市,不是美股就是港股,反正力求儘快。事出反常必有妖,扎推上市的背後我們必須要好好警惕,畢竟這些科技大佬絕對都不是一時衝動去上市玩玩。

再現互聯網公司上市潮 其背後“真意”

其實,早在半年前,業界關於互聯網行業泡沫再現的論調開始不絕於耳,無論是國外的知名科技網站分析師,還是國內互聯網行業的資深人士,都在擔心會否重蹈十年前互聯網行業泡沫的覆轍。在他們看來,這種擔憂並非沒有根據,對比起十年前互聯網行業的高歌猛進,當下互聯網企業扎堆上市的場景讓他們深表懷疑,憑什麼一家創立短短几年的互聯網企業,就可以如此輕鬆地獲得來自國外資本市場的認可?

再現互聯網公司上市潮 其背後“真意”

但是讓泡沫論者比較難以理解的是,從最近幾個月的海外上市情況來看,美國資本市場對於來自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實際上並沒有太多擔憂,反而給予了不錯的支持,否則也不可能有那麼多家企業能夠順利地批量上市。我們就沒有理由過多地去質疑互聯網企業的內在價值。儘管十年前的互聯網泡沫仍讓不少人記憶猶新,不少觀察人士也拿著現在的互聯網行業數據與十年前來進行對比,但歷史終究不會重演,我們需要遵循的還是經濟規律,而非重蹈歷史。

再現互聯網公司上市潮 其背後“真意”

既然難得有這麼一波上市熱潮來臨,我們就沒有必要去過多地“自設門檻”,上市對於一家企業而言,只不過是一個里程碑。所以淡定看待國內互聯網企業的集體上市,並且對於接下來幾家即將上市大企業,我們不妨給他們多些祝福,畢竟中國互聯網企業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