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產業如何走出困境?蘋果界名人曹儒爲你「指點迷津」

蘋果產業如何走出困境?蘋果界名人曹儒為你“指點迷津”

蘋果產業如何走出困境,是當前廣大農業人普遍關心的問題,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須弄清造成困境的原因,筆者認為造成蘋果產業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2點:

蘋果產業如何走出困境?蘋果界名人曹儒為你“指點迷津”

1、面積大,總產多,市場消化不了,供大於求。

我國蘋果面積目前己達4000萬畝左右,產量超過4000萬噸,面積和產量均超過世界面積、產量的50%,而我國人口僅佔世界人口的20%左右,20%左右的人口要消費50%以上的蘋果,顯然是不可能的,必然會造成滯銷,導致競爭異常激烈,相互壓價,損傷果農及經銷商的利益。

2、質量不高,競爭能力差,出口量少。

我國蘋果雖然面積大,總產多,但質量普遍較低,缺乏市場競爭力,出口量不到10%,與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比較,尚有很大差距。

蘋果產業要走出困境必須做好以下2個方面的文章:

1、下大力氣調整產業結構,淘態落後產能。蘋果產業應向優生區集中,逐步淘態非優生區蘋果。優生區發展的重點應放在規模化經營上,發展的方向以矮化、短枝型為主,同時下大力氣解決灌溉及機械化耕作等問題。

2、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切實提高蘋果質量。走質量效益型道路。在這方面我建議以下3點:

1、加大有機肥投入,逐步減少化肥用量。

有機肥是提高果品品質的基礎,我們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大部分在1%左右,有些還不到1%,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士壤有機質含量一般都在3%以上,高者己達到8%。他們的蘋果質量高首先是得益於土壤有機質高,我們的蘋果質量低,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土壤有機質低。

對此,我們必須要有充分的認識,下定決心,出實招,千方百計廣闢肥源,增施有機肥,並減少化肥用量。牽牛要牽鼻子,我以為增施有機肥,就是牽住了提高蘋果質量的牛鼻子。

2、以質為先,適當控產。

生產蘋果要以質量為先。有了質量,才會有效益,有市場,有競爭力,離開了質量,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產量應以質量為保證。

在我國目前的地力水平下,我以為不要宣傳提倡8000斤—10000斤單產,產量過高必然會影響質量。

根據我國當前的地力水平,我覺得中高地力水平畝產4000—5000斤,中等以下地力水平畝產2000—3000斤較為適宜,這個產量,只要質量有保證,也不會少賣錢,甚至比目前一些高產低質的果園效益還要高。

3、適當晚採。

適當晚採不僅可以提高產量還能提高質量。早採的蘋果營養少,含糖量低,風味淡,適當晚採,蘋果充分成熟,蘋果營養豐富,風味濃,口感好。

事實上我們有相當一部分果園蘋果早採,影響了蘋果的質量。以嘎啦為例,適宜採摘期應在8月20日左右,紅富士適宜採摘期應在10底至11月上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