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牌遭遇停車難!

時尚的漸變綠底色、不限行、不限購,還能享受購買補貼和貸款優惠,以及在大量停車場享受首兩個小時免費停車,新能源汽車的“誘惑”對生活在機動車行駛管理嚴格、停車成本高昂的城市消費者來說,無疑具有強勁的吸引力。不過,在停車場起落杆面前,新能源車牌卻遭遇了“咫尺天涯”的尷尬,越來越多的車主攤上了新能源車牌無法識別的糟心事。

新能源車牌遭遇停車難!

車牌綠了,車主的臉也綠了

“我開車進小區的時候,讀的是前半部分的車牌號碼,出來又讀的是後半部分的號碼,為了這事還在小區門口查了好長時間。”車主黃先生十分無奈,換了綠牌兩個多月以來,他常常因為車牌識別故障進不了停車場,“畢竟我出門不能把車停路邊,大部分時間還是要停到小區或車庫裡,這就會造成很大的麻煩。”

“因為多了一位數,很多停車場識別不了,最尷尬的是,有一次我掃碼抬杆都很順利,可是出車庫時,系統先是沒有響應,然後顯示屏上突然出現停車費3000元,當時可把我嚇壞了。”車主小祖說起前些天的停車遭遇,仍然心有餘悸。他說,當時工作人員也懵了,只說是系統更新慢導致的數據錯亂了。

另外,還有車主反映,部分停車場系統還會將新能源汽車認定為“無號牌車輛”,導致車輛沒有對應的出入場記錄,在停車場內無法準確定位和自助繳費等等。

車牌識別系統升級刻不容緩

針對新能源車牌識別出現的漏洞,交警部門回應,考慮到車牌識別系統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已通知停車場適當增加人工服務,同時要求各停車場及相關單位儘快把車牌識別系統升級,並在智能車牌識別系統成熟的情況下統一推廣使用。

近年來,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利好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無論在產銷量還是增速上,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都名副其實位列世界第一。摩根大通最新預測稱,到2020和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佔全球銷量的比重也將分別提升至59%和55%,也就是說,3到5年後,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佔據全球半壁江山。這也意味著,車牌識別系統智能化升級工作刻不容緩。

智慧停車系統識別率高達99%

在不少城市,雖然新能源車牌識別系統升級工作已經展開,但礙於停車管理單位不夠重視,配合度和執行力不夠、宣傳普及工作不足等原因,導致整體進度相對落後,甚至停滯不前。相反地,在技術領域,智能車牌識別卻得到了迅猛發展。

以迪蒙人工智能無感停車為例,該系統可自動識別藍牌、綠牌車,支持綁定多張車牌,藍牌、新能源車牌靈活切換,甚至可以為無牌車設置虛擬車牌,實時計費、無感停車。得益於人工智能、區塊鏈、圖像識別技術的發展,通過在停車場出入口安裝高清電子車牌識別系統,或在路側停車位安裝高位視頻,利用高清視頻採集技術和智能車牌識別算法,精準識別率高達99%,結合反向尋車、共享停車、無感支付等功能,可真正實現人工智能無感停車。

新能源汽車停車難問題突出

目前,停車難已成為阻礙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一大突出問題,新能源汽車停車時往往有充電需求,而一般配備充電樁的停車收費相對比較貴,但仍阻止不了燃油車“鳩佔鵲巢”的行為,這也進一步加重了新能源車停車難度。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國政府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除了在車輛購置上實施政策扶持,還應該在完善相關的配套設施上下功夫,從買車到停車實現全覆蓋。“利用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智慧停車系統能夠識別出是新能源車牌,還是普通燃油車車牌,並實施差異化收費,從而為新能源車騰挪更多車位。另外,智慧停車系統還可以通過增設充電樁子系統,幫助車主快速找到可以充電的停車位。”

結語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種被動的管理方式,在智慧交通、綠色交通領域已經行不通,城市交通管理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需要統籌規劃,協調多方資源和力量,具體落實到新能源汽車產業、停車產業也是如此。光是一套智慧停車系統,就集結了高位視頻樁、誘導屏、充電樁等智能硬件設備供應商,停車管理雲平臺、地圖導航、電子支付等系統軟件開發商,以及停車後市場服務商,形成一條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釋放巨大的市場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