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債券受到海外機構青睞,而反觀這個國家的債券卻開始被減持

隨著國際環境的日益的錯綜複雜,中國面臨的挑戰也是極為嚴峻的,可以看到最近人民幣出現了一波貶值的浪潮。

在這種背景之下,人民幣的資產應該會遭到別的國家的投資機構拋棄,但是反而卻沒有。

今年以來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反而異軍突起,受到了國外很多投資人和投資機構的追捧。

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境外的投資人,包括投資機構所持有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金額已經突破了1.6萬億的關口,創了將近一年半以來的一個新高。

反過頭來看美國債券,卻意外的遭遇了滑鐵盧,此前俄羅斯更是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就拋售了80%以上的美國債券,如今俄羅斯持有的美債數量不過只有百億左右,和之前的900多億美債,相差甚遠。

不僅僅是俄羅斯在拋售美債,日本,英國等國家也都紛紛在市場上拋售美債,可是為什麼這兩個月的時間裡,有那麼多的國家開始拋售美債?

人民幣債券受到海外機構青睞,而反觀這個國家的債券卻開始被減持

筆者認為有兩個原因。

第一,隨著美元的逐漸升值,其他的國家的貨幣會隨著美元的升值而開始貶值,為了讓本國的貨幣不至於貶值的特別嚴重,這些國家必須要回籠美元,以備不時之需。

因此,很多國家的開始拋售美債,回籠美元,甚至在關鍵的時候,還會再市場上拋售美元,以圖穩定本國的貨幣。

很多國家都已經在這麼做了,不過對於美元外匯儲備充裕的國家而言,穩定本國的貨幣能做到,但是對於美元外匯儲備不充裕的國家而言,面對美元的升值,反而就顯得相形見絀了起來。

第二,美國的政府債務已經上升到了歷史的高位,特別是有相關機構預計,今年美國的政府債務將超過美國的GDP。

而且美國今年以來發債的速度也快了起來,發債的規模更是遠超此前,揹負著巨大債務壓力的美國可以說舉步維艱。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海外的投資機構和國家都不太好看美國債券,所以這兩個月才會出現拋售的熱潮。

反而在這個時候,中國的經濟卻表現出穩中向好的局面,2018年上半年我國的GDP增長了6.8%,雖然在轉型的過程之中,以及現在嚴峻的外貿環境,讓我國的經濟衍生出了一些不確定的因素。

但是總體而言我國所表現出來的蓬勃動力,卻也不可忽視。

人民幣債券受到海外機構青睞,而反觀這個國家的債券卻開始被減持

根據機構的統計,今年的六月份,境外的一些機構在我國銀行間的債券市場進行債券託管的餘額就高達了1.54萬億,單單是六月份增持的規模竟然就高達了1000多億。

在以往根本就沒有哪個月增持數量有那麼高的,可以說六月份打破了一個記錄,而且在16個月內,境外的機構已經連續的增持,而美債的情況卻不容樂觀。

海外機構持有美債的份額從此前的43%下降到了41%,足足下降了兩個百分點。

之所以人民幣債券在海外受到追捧,是因為在現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之下,中國的經濟或許能引領全球的經濟,而雖然美國今年的GDP增長了4.1%,是四年以來表現最佳的一次。

但是許多投資機構都認為,美國的GDP增長或許已經到了一個頂峰,想繼續保持4.1%的增長速度基本上很難實現,而且美國過高的政府負債已經迫在眉睫。

人民幣債券受到海外機構青睞,而反觀這個國家的債券卻開始被減持

不要覺的筆者是危言聳聽,從海外機構不斷減持美國國債就可以管中窺豹,美國的發展是建立在其政府的負債之上,雖然美國的GDP出現了4.1%的增長。

但是可以看到的是,美國的財政赤字,美國的負債,也是跟著GDP的增長出現了水漲船高的現象,而且這個現象會愈演愈烈,或許在未來的某天會被引爆。

​美國每年支付給其他國家的利息,已經是捉襟見肘,所以才會不斷的發行債券進行融資,但是一旦出現兌付危機,那所造成的影響力不亞於次貸危機。

所以在諸多因素之下,美國的國債反而買的人越來越少,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竟然還能保持如此之高的GDP增速。

而且綜合國力也開始不斷的上升,未來的中國所綻放出來的活力,讓許多海外投資機構都值得期待的,所以人民幣債券反而能在今年這樣複雜的國際環境之中異軍突起,不是沒有原因的。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民幣的影響力在日益加深,很多國家都已經開始儲備人民幣,但是如果把人民幣放在國庫裡還不如用來購買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所以人民幣債券就火了起來,和人民幣的影響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就像中國,我們持有那麼多的美元外匯儲備,如果放在央行裡,只會出現貶值的現象,通貨膨脹會吞噬美元的價值,所以,我們才會購買美國的債券,從而讓我們的美元外匯儲備開始保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