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菩薩?|妙印禪心

分享筆下歷程· 講述經典故事· 領略佛教藝術

什麼是菩薩?|妙印禪心

南無觀世音菩薩

什麼是菩薩?

---妙印法師敬撰

什麼是菩薩?|妙印禪心

菩薩,全稱:菩提薩埵,菩提叫“覺”,薩埵名“有情眾生”,故名“覺有情”,也叫“自覺、覺他”。

覺,是覺性、是靈性、是自性、是佛性。

覺,在這裡當動詞用,有“明瞭通達”之意。所以,覺有情,就是“明瞭並覺知自我和他人”的意思。

覺“有情”的人,叫菩薩。什麼叫“覺有情”?怎樣做才是覺有情?

一直以來,我們聽聞的解釋,幾乎都是:令有情覺悟,或已經覺悟了的有情。

而事實上,覺有情的本來含義應該是:從覺自己開始,到保持覺自己,以“覺自己”為般若行,其結果必然是豁然覺他人,乃至覺了一切有情眾生。

覺他人,就是入他人的覺性,與他人的覺性,渾然一體。

而事實上,自己的覺性與他人的覺性,乃至與諸佛菩薩的覺性,是同一個覺性,不分彼此。這是事實真相。

什麼是菩薩?|妙印禪心

因此,修菩薩道的第一步,首先要做到“覺自己”,也叫做“自覺”。

什麼叫“覺自己”?

就是首先要找到自己的“覺性”,也就是要“明心見性”,要“開悟自性”。換句話說,菩薩要“覺有情”,首先要“覺自己”,自己要首先“覺悟到自己”,覺悟到“真我”的存在。

從自覺到覺他,是菩薩修行的必然過程,修自覺是因,而覺他是果。

因此,找到自己的“覺性”,是真正覺悟的開始。一旦悟知“覺性”是真自己的時候,對“肉身是我”的執著,就會立刻破解,儘管此時,一提起“我”,馬上會把“身”作意成“我”的習氣,依然頑強堅固地起著作用。

在此之後,菩薩要回歸自性,要做到終日保持融入自己的“覺性”,終日“覺了那個真‘自己’”,也就是說,要改“把身作意為‘我’”為“把覺性作意為‘我’”(這個“覺性我”,就是父母未生前,本來真面目。這個真面目,沒有面目,無相,無見,非男,非女,非生,非滅,不病不老,清淨不動,非一切法,是真正的金剛不壞之體。)這就是“背塵合覺”,這就是“悟後起修”(找到了覺性,叫悟;守住覺性,叫起修)。

什麼是菩薩?|妙印禪心

第二步,菩薩從“背塵合覺”開始,從堅守自己的“覺性”開始,從“覺真我”開始,隨著五蘊的漸破(這個漸破,是自動的,是守自性的必然結果,是真正的無功用道,務必不要管它。),自己的覺性逐漸明朗。

開始的時候,自己的感覺只是“覺性只在身體內”。可是,一段時期之後,忽然一天,覺性衝出了體內,內外一如,內外同一個覺,覺性豁然開闊,感受自在,身心有大解脫的感覺,“身小心大”的感覺,得未曾有!所謂的“身內真如還遍外”,真實不虛!

此時,忽然理解了《華嚴經》覺林菩薩的偈頌:“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做佛事,自在未曾有”。

心不住於身:就是心不但在身內,心也在身外,而且充滿十方,當然,這個心,是指的“覺性”,不是指第六意識妄想心。

心不住於身也就是:覺性不完全住在身內,不住,就是“不離也不即”。或者說“心不住於身”的另一個感受就是,覺性和身,二者既不是分離的,也不是死黏在一體的。如同水乳交融,既不能分離,也不會化為一體(水依然是水,乳依然是乳)。

身亦不住心:住就是不動,或者說黏止在一起。身若是住在心的某處,身也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活動了。

若不能動,如何做佛事啊?又如何能造業呢?

原來如此!佛菩薩果真不打妄語。

(事實上,身不是有去有來的,而是在覺性中,或者說是在“大圓覺”中,不停地高速度地“生滅幻化”,此處滅,彼處生,因為這種生滅的速度太快,看上去就成了身在運動,好像有來有去,實際上根本沒有)。

什麼是菩薩?|妙印禪心

原來“自己的覺性也在體外,內外都是覺性,一切處,覺性一如”,這就是“自得心開”的真實感受。所謂的“大心凡夫”,所謂的“初發菩提心”,正是所謂的“心開”之時。

當知,從發現自己的“覺性”,到感受到“心開”,需要一個“守覺性修行”的過程。二者不是同時證得或感受到的。

發現“覺性”的時候,證得六祖開悟時候的前三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不動搖”。

而到了“心開”的時候,才證後兩句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當知,“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就是心開之後才能得到的體悟或感覺。

心沒有開的時候,自己的感覺,心在身內,身包裹著心。

而到了心開的時候,感覺到,自己的心,衝出了身內,向身外十方擴充,這時才有了“心包裹著身”的感覺,逐漸感覺到了“心包裹著一切萬法”。

是漸增,感覺到,自己的覺性向十方虛空擴充,十方虛空,皆是我的覺性,這種“大圓覺”的感覺,逐漸圓滿,覺了的範圍也越來越廣,與此同時,自己的這個覺性,逐漸契入了周邊眾生的“覺性”,這個時候,才叫“覺有情”。

什麼是菩薩?|妙印禪心

正如觀世音菩薩所說:“自己的‘覺性’,上契諸佛‘本妙覺心’(即自覺或明心見性,名:菩薩。)(從因地到果地,一直依止此妙覺心,保持著“背塵合覺”。這個覺,就是妙覺本心。);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於諸眾生,同一悲仰(即覺他,名:摩訶薩。)”

由此可見,自己的覺性,能契入到其他眾生的覺性,或者說,自己的覺性,與眾生的覺性,合融為一,眾生的見聞覺知,菩薩一切明瞭,如同自己的見聞覺知,這就是“覺有情”。

如,佛在《楞嚴經》裡,佛能見到阿難所見,也能令阿難看見自己所見。也能知道一切大眾在想什麼。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雲:“勤求無上‘正等菩提’(即:自覺),利樂有情,故名菩薩;具如實覺,能遍了知一切法相(即:覺他),而無所執,故複名摩訶薩”。

覺有情的範圍越大,菩薩的果位越高。等到能夠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的時候,菩薩就成了究竟圓滿佛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什麼是菩薩?|妙印禪心

菩薩乘(bodhisattva-ya^na)︰指大乘佛教。以悟入並堅守真性起修的成佛之路;菩薩乘也可稱為佛乘。大乘佛教認為所有的人都具有佛性,因此如果生起菩提心(就是明心見性---注),就可以成為菩薩。如果懷抱著菩薩的誓願與自覺(守住自性---注),而逐漸積聚六波羅蜜等善行的話,那麼任何人都可以成佛。即使今生不能成佛,在未來的永劫期間也必定可以成佛。具有這種自覺、決心與努力的話,絕對不可以抱著不能成佛的卑屈想法,要具有大自信,以菩薩自命而修行邁進。因此,這就是聲聞乘與菩薩乘(佛乘)間發心之不同所在。----此定義摘自佛學大辭典。

什麼是菩薩?|妙印禪心

什麼是菩薩?|妙印禪心

【妙印法師】字“禪心”。以音聲度眾生,以罕見的高清音質錄製了《乾隆大藏經》部分大乘原著經文;歷時2年,錄製了《成佛之路》1-9大乘音聲法寶講座,教人迴歸“佛經原文”,引人從“原經文”中求法,示人從“佛知佛見”中悟道。先後繼承了禪宗和天台宗諸門法脈,成為集禪宗五脈(溈仰、臨濟、雲門、法眼、曹洞)為一身的禪宗法嗣傳人,以及天台宗兩門的法嗣傳人。

出家多年,終日《藏經》為伴,淨心體研“佛陀經教”,導人以“正見”,誨人以“正修”,倡導永遠以佛陀的“三法印和四依法”為學佛指南,以“本師”為師,以“一切智智”為根本上師,以《乾隆大藏經》原經文的“佛陀真言”為弘法依據;以“般若波羅蜜多”為照妖鏡以明辨世間正、邪之道。以自利和利人為宗旨,以護持大乘佛法為根本,以啟發大眾“發菩提心”為本業,廣度有緣人,普利於社會。

什麼是菩薩?|妙印禪心

  • 關注“筆尖下的修行”,長享智慧清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