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清上次是什麼時候,看到內斂的程維在發佈會,用了接近二十分鐘袒露心跡了。他全程沒講滴滴的輝煌,而是講:“差距”。
程維分享了一個故事,他2016年去日本,日本雖然沒有成熟的叫車軟件服務,還只是電話叫車,但給了自己完全不同的感覺:接待他的司機,一絲不苟,西裝領帶,戴著手套。而他在MK Taxi(日本出租車公司)訓練視頻裡,看到司機們把出行服務當成事業,要做到精益求精,甚至把出車前要把車軲轆都擦乾淨,不斷研究到底是蹲下15度,還是30度以讓客戶的手臂抬起來更舒適的時候,程維在內心意識到,這才是極致,而他“內心的驕傲都沒了”。
83年出生的他一手拉開了中國共享經濟的大幕,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為中國互聯網趕超世界貢獻了巨大的力量,內心藏著驕傲也理所當然,但顯然,他有更大的格局和追求:不但要快、大,還要做到好。滴滴要成長,不是在國內佔據到市場份額的第一,甚至不是開創了一個新的模式就止步了,而是要“迴歸”,在技術彎道超車後,真正迴歸到標準和服務中,唯獨這樣,才能放眼世界,以工匠精神贏得世界的尊敬。
程維的願景是:“我們希望滴滴被全世界記住,不僅僅因為高效便捷、因為我們的技術、還因為我們的服務。”
可能就是這樣燃燒至今的情結和胸懷,才有了2018年6月29日,滴滴專車的品牌和服務全新升級,更名為禮橙專車。
先說“禮橙”這名字,是真的好。我們都知道,程維創立滴滴的時候,給公司起的名字就叫“小桔科技”,滴滴的色調,就是“橙色”,溫暖,又象徵著果實的豐收。禮橙,禮貌的禮,橙色的橙,把本來就溫暖的滴滴色,又加重了一度;禮橙的諧音又是“里程”,不但貼合了滴滴的主營業務,而且還有這麼層寓意:有多少里程,就有多少禮橙,對顧客,是服務貼心的溫暖;對競爭對手,彷彿又看得見老大的霸氣。
禮橙專車上線的背後,是滴滴的專車業務戰略從“決勝”到“優勝”轉變的結果。從“決”字到“優”字,一字之差,差的是競爭的策略、底氣、實力、格局。“決勝”代表什麼?狹路相逢勇者勝。兩邊都有資本的支持和輸血,那就看誰的執行力更強,更決斷,甚至誰更狠,而“優勝”意思著什麼呢?
三個字:領先者。實現規模、產品、服務、品牌等全方位的升級和領先。
滴滴為此積累了最少兩年。
在2016年褪去了內心的驕傲後,程維回國,告訴滴滴的專業事業部:“一定要戒驕戒躁”,其時,滴滴快車和Uber的補貼大戰正是紅火的時候,在某種意義上,“補貼”(實質是企業和背後的資本方能不能咬牙堅持住,耗光對手的耐心和韌性)關係到企業的競爭能不能決勝,在當時看,滴滴和Uber也確實都傾其所有,但在程維吐露心聲後,我們才發現,即便在企業退一步可能就是萬丈深淵的補貼戰境地下,程維仍然是清醒和目光長遠的,他仍然堅持滴滴要能沉澱下來,除了做最有創新力的出行產品,也要做最有品質的出行服務,因此,程維給補貼戰中的滴滴留了一塊兒“自留地”,就是滴滴專車。
那滴滴專車都把精力和資源投入到了哪兒了呢?程維說:“在過去一年,過去1年多,我們業內率先推行了認證司機模式,規範專服務流程,對司機進行了全方位培訓,夯實了滴滴的服務基因。”
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今天,滴滴專車是唯一車上有水的專車出行產品。這看上去就是一瓶水的問題,但背後又牽涉到很多複雜的連鎖反應,比如一輛車,有水,容易,但如果要保證幾十個城市裡每一輛專車的車上都穩定而持續的提供水,是很複雜的;而就算把水的問題解決了,也還是會在一些特定的場景裡遇到特定問題,比如有的乘客一次就拿了四瓶水走,有的乘客喝了一小口又蓋上蓋子放回去,如果司機疏忽了,下個乘客喝了,那可能就是一起服務事故,這裡面有無數的細節,如果要功利的衡量投入與產出,那其實不放水是最優選擇,滴滴內部其實也討論了十幾次,到底要不要放水,好在滴滴的專車團隊最終選擇了擔當,把這個“擔當”擔當了下來。
當然,專車在夯實服務的過程裡,並非一味地迎合顧客,而不顧司機的利益。程維說的他曾接到過一個“投訴”,乘客說滴滴不夠人性化,為什麼呢?這位乘客說自己的飛機晚點,結果預定的專車司機等了他一個半小時,自己非常過意不去,希望滴滴能給司機一些補償。程維告訴他,其實滴滴早有準備,在專車裡就有接送機的選項,直接在接送機入口下單,告訴滴滴航班號,滴滴會在後臺關注航班的動態,以保證司機及時或者不浪費時間接到顧客。
程維在心裡的驕傲,其實是留給滴滴的專車司機的, 當他看到司機們整齊劃一的服務流程,貼心和專業的服務,真的是由衷地感到驕傲和佩服。而沒有參加補貼大戰的滴滴,去年還實現了300%的成長速度,在今天,升級為“禮橙”專車,開通獨立的熱線電話,也就順理成章了。
“禮橙”專車的上線絕對不是僅僅“服務更好、更專業”這麼簡單,這意味著,專車將真正在做好標準化的服務的基礎上,加強對客戶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滿足。
比如,禮橙專車會針對企業級服務市場提供更多細分場景的專項服務,對企業而言,不論員工出差旅行,會議用車、VIP接送等等場景,都可以通過禮橙專車解決,對企業而言,長期固定購買車輛聘用司機的費用就可以解決,和聯合辦公空間類似,其實這在某種意義上才是真正的“共享經濟”。
針對普通消費者,禮橙當然也準備了一份“禮物”:禮橙寶貝專車2.0版本。滴滴精選了更寬敞的車型,既能保證兒童座椅的安放,也能讓陪同的大人也能坐得舒適。當然,兒童的體驗也會更好,故事書和其他一些娛樂設施都已經在新的寶貝專車上有所體現。
寶貝專車將更高頻地切入到我們的生活。過去,乘客只能通過預約的方式使用寶貝專車,但今後可以通過預約結合實時叫車結合的模式。從一個“自私”的角度論述一下這件事兒:對我這樣孩子馬上面臨上學問題,而老人年事已高,開車完全不放心,擠地鐵太累的上班族來說,寶貝專車的普及真的是太重要了——我出門可以地鐵,但孩子真的需要一個更安全和便捷的方式去上學。
讓人尊敬的一個細分服務是“禮橙無障礙專車”。滴滴專門選擇了合適的車輛進行車輛的升級改造,讓讓殘障人士更加方便,同時司機也是經過專業培訓的,他有好的技能幫助殘障人士非常方便的上下車,讓更多人群有機會享受到專車出行的高品質服務。
前面講了這麼多,接著我們就應該分析一下:禮橙專車和這麼多的細分場景到底意味著什麼?
程維在發佈會上提到了他對滴滴的願景,他是這麼說:““第一個五年,我們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第二個5到10年,我們希望能夠成為引領交通和汽車產業變革的世界級科技公司。”
那麼,滴滴給未來的“世界級科技公司”定下了什麼願景呢?有三個:
1、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的出行平臺,把中國服務用戶的經驗產品輸出到全球;
2、共建汽車運營商平臺,推進新能源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產業發展;
3、成為未來全球智能交通技術的引領者,在自主知識產權的主流智能系統上實現突破。
不過,從我的角度看,這些意味著未來,儘管這些都是未來十年內的規劃,但以今天企業發展和迭代的速度而論,它們也確實長期規劃了。企業不能沒有未來願景,但也不能只有未來願景。今天,滴滴在出行市場還不是完全高枕無憂,美團在步步緊逼,滴滴勢必有一部分業務和精力還是要留在“決勝”戰場的,在“決勝”與長期目標之間,還是有要有一個順應時代,又能領先的產品與服務的,我們把這叫“領先半步”,在業界還有個著名的比喻:“領先半步是先進,領先一步是先烈”,能夠承擔滴滴眼下業務“領先半步”重任的,當然就是禮橙專車。
領先半步是企業在面對競爭中最好的護城河。
就拿美團和滴滴競爭的案例來說,美團是後來者,試圖插入到一個本來已經被認為沒有機會的市場,所以美團希望的是把水攪渾,通過補貼戰,再把滴滴拉回到共享出行野蠻生長和粗放發展的年代(畢竟公司的資源是有限的),對美團來說,如果成功地讓滴滴“倒退”了,那就意味著對手和自己在一個水平線競爭,捨棄了先發優勢,即便最後沒把對手打倒,也是一種戰略上的勝利,大體上,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就是這個含義。
但滴滴不能這麼玩,因為滴滴不可能放棄自己的先發優勢。那滴滴的先發優勢在哪兒呢?
首先,是積累的服務經驗。正如程維說的那樣,車上放不放一瓶水,都是從無數試錯總結裡得到的寶貴方法和實操經驗,這是對手就算明著抄,都抄不像的核心競爭門檻,企業要做的是,就是至少有一塊業務單元,能把這些積累的服務經驗轉化成標準與執行。
其次,規模基礎上的細分場景構建。為什麼細分場景的構建如此重要?因為它們是加強用戶粘性的必要手段,就如我在前面寫過的,可能平時出行的時候我會選擇地鐵,但寶貝專車就是不得不選擇的剛需了,而企業能夠提供的剛需場景越多,我們就越“捨不得”刪掉他們的APP,當然,細分場景可能是低頻的,甚至高投入的,所以一定要建立在“高頻”的規模基礎上。而且一定是先有規模再有細分場景。而對滴滴的競爭對手而言,既然是後來者,那一定是先顧及規模,無暇構建細分場景,對滴滴來說,快車決勝,禮橙優勝,就是一個狙擊對手和領先半步兼顧的選擇。
第三,科技與大數據積累的優勢。除了通過人工智能計算和調配運力這些基本的運營操作外,能不能和企業的後臺系統打通,能不能和客戶的航班信息打通?這些都是滴滴基於當下但是又切實領先的積累。
這就是禮橙專車的重要性,領先半步——著眼於先發優勢但是又基於現在,通過禮橙專車的發佈,滴滴如今依次從近、中、遠著眼的佈局也越發清晰了,“希望到2022年冬奧會,全世界人來到中國的時候,我們的出行服務能成為他們認識中國的一個名片。不僅僅因為因為滴滴可以切換成英文界面感覺到方便,還因為上車以後感覺到親切的微笑,感覺到在中國打車比其他國家更好、更舒適、更專業,而對中國有新的印象”,這是程維的念想,我們也相信,這念想一定會變成現實。
閱讀更多 商業與價值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