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文怒斥!「公攤面積」被推到風口浪尖!你被公攤了多少?

買房的時候最在意錢有沒有花在刀刃上,

看房時一定要問一句公攤面積佔幾成?

我們為公攤面積付出的真金白銀,

而公攤面積目前並沒有強制性規定來限制,

面積可以“隨行就市”地改大改小,

甚至完全看地產商的良心變化。

近日,“史上最牛”公攤面積事件被挖了出來:根據新華網2010年4月6日報道(此後該事還被央視《焦點訪談》曝光過),當時山東高密市一處名為“貴賓首府”的樓盤,公攤係數超過52%,被戲稱為“史上最牛”的公攤面積!

實際到手面積不到銷售面積的一半!

最近,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又一同發文《“公攤面積傷民”矛盾亟待求解》,將公攤面積的討論推上了風口浪尖,文中追問:既然國際上基本都是按套內面積計算房價,為何我國計算房價、物業費等都要包括佔比頗高的公攤面積?職能部門治理房地產行業亂象之時,能否回應公眾關於公攤面積亂象的關切?

對於公攤面積很多人不瞭解,不瞭解就容易被開發商鑽了空子。也有些地方的開發商不走正規渠道賣房子,最後造成購房者被騙等不良後果。所以,弄清楚公攤的概念對於購房者購房來說十分關鍵!

新華社發文怒斥!“公攤面積”被推到風口浪尖!你被公攤了多少?

什麼叫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就是建築物的建築面積除去套內面積之後所剩得這部分面積。

新華社發文怒斥!“公攤面積”被推到風口浪尖!你被公攤了多少?

公攤面積包括哪些?

第一部分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等;

第二部分包括:樓宇(套)與公共空間之間的分隔,以及外牆(包括山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50%。

對普通的購房者來說,光是弄明白這些概念已經夠頭大的,更別提自己動手測量了。這個複雜的“公攤面積”,於是造成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物業管理所有的費用本應面向室內部分,但物業費卻是按建築面積收的。如果說這尚可接受的話,供暖費也按建築面積計算實在匪夷所思,因為公攤面積裡基本沒有供暖設備。

樓層越高公攤越大嗎?

首先是電梯,樓層越高需要配備的電梯就要多一些,因為業主出入都要用到電梯,如果只有一部那萬一出現故障就會影響使用,所以很多高檔小區中的高層都要配備三部電梯以上,所以會造成公攤增大。

住宅項目對於配備電梯數量要求:

1、十一層以下住宅,可設一臺電梯,但應兼具消防電梯功能。

2、純住宅功能層數在十二層以上、十八層以下,電梯不應少於二臺,其中必須有一臺兼具消防電梯功能。

3、純住宅功能層數在十九層以上、三十三層以下,服務總戶數在150戶至270戶之間者,電梯不應少於三臺,其中必須有一臺兼具消防電梯功能。

其次就是消防面積,樓層越高,居住的人越多,開發商在建設項目時就要求消防通道要增大,公攤就會增加;

最後是承重牆投影,樓層越高,承重牆就要加厚,但是牆體投影面積的50%都要計算公攤面積,所以會增加公攤。

不同類型的住房在公攤面積上也略有不同,以下對比圖供大家參考。

新華社發文怒斥!“公攤面積”被推到風口浪尖!你被公攤了多少?

公攤面積的公攤規則是什麼?

公攤面積是誰使用誰分攤。也就是說,商業的配電室商業分攤,住宅的配電室住宅分攤,劃分十分明確。但是部分開發商以公攤面積為工具,對購房者進行欺詐,利用格式合同條款誤導購房者,一些小區甚至連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幢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計入到公攤面積中,而國家法律明文規定這些不算公攤。

開發商這樣違法的情況,再怎麼艱難,業主好歹還可以維權。可是,由於截至目前國家並沒有明確規定公攤係數(公攤面積在建築面積中所佔比例)的上下限。因此在“合法合規”的條件下,開發商可以將公攤面積一再做大,一些案例中的公攤係數簡直“喪心病狂”。

這樣的情況下,公攤內容和麵積缺乏公信力,不便民、不透明,更不利民。如果“公攤面積”不實,購房者不僅要多支付房款,而且還得在今後的幾十年中不斷支付更多的成本,比如物業管理費和取暖費等。今後一旦開徵房地產稅,按“建築面積”買房、售房的不公將更直接地體現出來。

取消公攤會抬高房價嗎?

國外成熟的經驗表明,在市場經濟中,如果開發商試圖在壓縮公攤面積後佔購房者便宜,購房者肯定不會答應。為了贏得市場,開發商會更理性地選擇,根據客戶需要造出更好的房子。

新華社發文怒斥!“公攤面積”被推到風口浪尖!你被公攤了多少?

至於降低或取消公攤面積會推高“房價”之說,更是無稽之談。因為壓縮“公攤面積”或改成按套內建築面積計價造成的價格上漲,本身只是一個數字問題,並不會真正提高購房者負擔,相反會

降低購房者的未來資金壓力。有人擔心按套內建築面積計價會讓開發商鑽空子,只注意套內面積,忽視公用設施部位的建設,降低環境配套等公共公用設施的質量。

這個顧慮其實也是多餘的。因為購房者更在意居住面積的大小,其次才是公攤面積大小。而且,在市場競爭環境下,如果開發商試圖通過壓縮公攤面積佔購房者的便宜,購房者會用腳投票。為了生存和獲利,開發商會根據市場需要,造好房子。按套內建築面積計價的方式,不僅不會降低開發商在配套設施和環境上的標準,還會提高。

公攤面積問題積弊已久,非一劑猛藥可以完全治癒。取消公攤的支持方和反對方的拉鋸戰還會繼續。我們應以治理的思路考慮解決方案,但大可不必為這一不合理的制度振振有詞地辯護。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扭曲的做法會得到切實的改善,並終有一天會得到徹底糾正。

你家的公攤面積有多少?

為此花了多少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