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星巴克門店數量全球第一,其他新品牌還有活路嗎?

據統計,上海的星巴克已經達到全球第一的水平了,門店數量已經突破600家,超越東京,上海的肯德基麥當勞加在一起也只有7百多家店,星巴克1家就已經接近肯德基麥當勞門店之和。

上海人民的消費能力確實強大,幾十塊錢一杯的咖啡肯定不便宜,全中國也只有上海有這麼巨大的消費力可以支撐起這麼多的門店。所以,那句話,任何消費品,得上海者得中國,這是一句真理。星巴克在上海的絕對霸主地位同時也折射出的是上海本土飲料行業的失敗。上海沒有誕生廣東的喜茶、廣州的涼茶、香港的凍奶茶、臺灣的珍珠奶茶,沒有一樣自己的本土軟飲,實際上是一種缺失。另外,星巴克在上海的絕對霸主地位同時也折射出臺灣人對上海發展的巨大貢獻。2017年底(半年前),星巴克以13億美元現金收購臺灣統一(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麵、統一冰紅茶)經營15年之久的江浙滬區域所有門店另外50%股權,至收購時臺灣統一已在江浙滬區域開出1300家星巴克門店,其中上海就有近600家,而統一在臺灣本土開出的星巴克門店數量則為400家。

上海星巴克門店數量全球第一,其他新品牌還有活路嗎?

九十年代,幾十萬臺灣人來到上海,帶來了大量的資金,同時迅速提高了上海各行各業的水準。上海今天的繁榮離不開他們二十多年的苦心經營。

另外,不知道大家曉不曉得一個冷知,由於星巴克選址十分有原則和有技巧,因此一座城市裡有沒有星巴克已經成為民間判斷這個城市是否國際化的標誌之一,尤其是在日本,綜藝節目裡經常提及星巴克對於城市的重要性來進行調笑。

上海星巴克門店數量全球第一,其他新品牌還有活路嗎?

可能也有很多小夥伴好奇,為什麼許多活動只有“非江浙滬”地區才能參與,為何江浙滬地區才能進行加盟,這一切也都是由於江浙滬地區的星巴克控制權是由臺灣統一和星巴克總部合資控股的,隨著星巴克總部用13億美元現金取得江浙滬共約1300家門店的100%所有權,而這筆交易預期將會在18年全部完成,星巴克中國將會完成大統一。同時,星巴克現任CEO & President Kevin Johnson表示:“全面直營管理整個星巴克中國大陸市場,彰顯了對本地管理團隊的信心。按計劃星巴克將在2021年之前,將中國大陸地區的門店數從2,800增加到超過5000家。”那麼問題來了,在星巴克全面稱霸的中國連鎖咖啡市場中,新的品牌還有機會嗎?

上海星巴克門店數量全球第一,其他新品牌還有活路嗎?

雖然星巴克的門店數量增長驚人,但是咖啡在我國的歷史絕對算不上長,上世紀80年代雀巢的速溶咖啡傳入中國,開啟了中國消費者的咖啡啟蒙,1999 年星巴克在中國開設首家門店,逐步培養中國人的咖啡消費習慣,但是中國的咖啡行業市場體量相對仍然較小,據歐睿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咖啡廳行業市場規模約為 1024 億元,遠低於美國咖啡全年消費市場規模的 13 萬億元;但是從增速上看,中國咖啡年增長率在 10%左右,遠高於全球市場 2%的增長率。

整個咖啡館市場目前集中度仍然不高,CR5僅為 23.8%,其中星巴克遙遙領先,市場份額達 17.3%,比第 2-第 10 名市場份額之和還多。星巴克引領咖啡廳作為“第三生活空間”社交打法,霸主地位一直難以撼動。星巴克打開了國人的味蕾,培育了這個市場,但並不意味這星巴克就高枕無憂了,實際上,國內的咖啡連鎖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上海星巴克門店數量全球第一,其他新品牌還有活路嗎?

咖啡的文化價值,不僅僅代表一杯飲料,如果說奶茶=休閒&下午茶,我們想象它的場景是:和朋友逛街中,人手一杯喜茶,那麼咖啡=工作日&白領&商務洽談等,工作日的8、9點是星巴克最忙碌的時候。所以越發達的國家對於咖啡的需求度越高,比如香港,日本,韓國等,看看韓國弘大的街頭的咖啡店密度,你就知道我們的本土咖啡連鎖店還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