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育角度談談「男女平等」

人類社會歷史上,人權的概念從被提出至今已經有了200多年曆史。我國受儒家思想的限制,直到19世紀末期才開始普及婦女教育。20世紀初期,婦女的權益被國家機構正式承認,新中國成立以來,毛主席提出“婦女能抵半邊天”的先進思想,極大地推動了婦女解放運動。但是在生育問題上,能不能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呢?

從生育角度談談“男女平等”

近年來,國家統計局對生育女性年齡階段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婦女初次生育的年齡顯著推遲,高齡產婦人數逐漸增多。其原因多種多樣,社會因素(經濟轉型、社會分化導致的階級差別以及女性經濟地位的變化)佔主要因素,此外有效避孕措施普及應用,也生育年齡推遲成為全球趨勢。

在熱播劇《夫妻那些事》中,正處於事業高峰的女主角(35歲左右)有著這樣一段對白:“現在40歲以上生孩子的女性很多,所以目前我想好好拼事業,暫不考慮生育問題。”現實生活中,常有50+、60+歲的男性生兒育女,女性是否也可在生育問題上如此“任性”呢?

一、 女性生殖系統的生理變化

女性的生育力儲備從出生開始呈現快速消耗的過程。在女性育齡期,規律的月經週期中,卵泡數量更以每個月1000個左右的速度下降,37歲以後卵泡數目下降加快。總體來說,正常女性一生中只有約400~500個始基卵泡能夠發育成熟並排卵。

女性的生育力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下降,35歲後下降趨勢更明顯,而超過40歲更是如跳水般直線下降。年齡的增長不僅僅使卵母細胞數量減少,其質量下降才是關鍵,主要表現為細胞內線粒體的數量及功能異常,非整倍體增加及表觀遺傳學的改變,懷孕後導致胚胎染色體異常、停止發育以及妊娠併發症的增加。

從生育角度談談“男女平等”

二、 年齡VS生育期體內環境

隨著年齡的增加,新的不利於生育的致病因素逐漸產生,如女性常見的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輸卵管炎症和子宮內膜病變等,以及俗稱“老年病”的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等等。這些慢性病均會引起妊娠期併發症以及早產兒、體重異常新生兒、死胎、死產等不良後果,極大地影響了母兒健康。

三、 認識最佳生育年齡

目前的研究認為,女性年齡與卵巢儲備、體內環境等有密切關係,女性年齡是反應生育能力的最佳指標,最佳生育年齡在25~30歲左右。因為個體之間的差異,實際年齡和卵巢的生理年齡並不總是對等的,因此即使是年輕的女性,在備孕和準備試孕時期,出現卵巢功能減退徵象,或是伴有家族性的絕經期提前,等到30多歲想生育時,不孕就發生了。

因為女性的社會權益得到尊重,女性的婚育權也得到彰顯,不可能再像舊時那樣把女性視為生育的工具,婦女可以選擇有效避孕措施,決定自己的生育。使得一部分女性延誤了生育年齡,也有一些適齡女性找不到合適的配偶而無法生育。

四、 高齡女性的備孕建議

生兒育女是女性的能力而不是必要責任,因此為了不錯過“最佳生育年齡”而“閃婚”、“閃孕”實在沒有必有。對於一些沒有在“合適的年齡遇到對的人”的高齡、有生育要求的女性,美國生殖年會的專家共識明確指出:對有生育要求的女性進行醫療諮詢,使其重視對年齡、生殖能力影響的重視程度;對於年齡大於35歲的女性,積極試孕超過6個月未孕,應接受專業醫師的卵巢功能的評估,如有必要,應積極助孕。

結語

從生育角度談談“男女平等”

看了以上內容,很多女性會覺得灰心喪氣,認為“女人難做”,在生育年齡這一項上,就輸給了男性,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和人生計劃。其實不妨換一個角度去想:女性妊娠期要承受很多生理上的改變和負擔,最佳的生育年齡其實是大自然對女性的保護,讓女性在年輕、身體情況好的狀態下孕育新生命,這對下一代的撫育也有積極作用。

科學的數據顯示,女性的生育節點是40歲,而男性的生育節點是50歲。希望大家掌握“生育年齡”,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人生規劃,真正做到“女性獨立、男女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