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國有行10年分紅2.5萬億 未來高回報狂歡可期

隨著國有五大行2017年業績報告的相繼披露,各家銀行新一年的分紅預案也逐一揭曉。

《投資者報》記者查閱相關年報數據發現,今年五大行擬派發每股股息和分紅總額均高於上年。拉長週期看,2007年?2017年這十年來(2017年以分紅預案計算),五大行累計分紅超過2.5萬億元,平均派息率(當年派息總數/同年總盈利)到達32%。

近年來,監管層鼓勵上市公司以真金白銀回報投資者,五大行起到了不錯的表率作用。2017年分紅預案顯示,五大行繼續保持著大手筆的分紅計劃。其中,建設銀行方面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去年該行淨利潤增長近5%,該行相應提高了利潤分配的基數。

五大行慷慨發紅包

分別來看,素有“宇宙第一大行”之稱的工商銀行2017年度利潤分配方案顯示,擬進行的現金分紅超過858億元,即每10股稅前分紅2.408元,繼續捍衛了自上市以來蟬聯A股年度現金分紅總額最高的上市公司地位;建設銀行則向各位股東派發2017年度現金股息0.291元(含稅),現金股息總額超過727億元;中國銀行宣佈派發的2017年度普通股每股股息為0.176元(含稅),年度股利分配總額超過517億元;農業銀行發佈的分紅信息顯示,擬每10股稅前分紅1.783元,分紅總額也高達579億元;股本數量最小的交通銀行每10股派息2.856元,預計2017年總計分紅212億元。

儘管近年來銀行業整體淨利潤增幅有所波動,分紅比例隨之也有所不同,但在完善的利潤分配機制之下,五大行除了農業銀行在2007年上市之初至2010年未分紅以外,其他四家銀行近十年來每年均堅持為股民分紅。

十年來,分紅金額最高的非“宇宙行”工商銀行莫屬,2007年?2017年十年累計分紅達8105億元;建設銀行以6480億元排名第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以及交通銀行分別累計分紅4903億元、3050億元和585億元。

從派息率方面來看,上述五家銀行平均派息率達到32%,其中工商銀行與中國銀行最高,均為35%,建設銀行緊隨其後,為34%,農業銀行與交通銀行均為28%。

整體來看,五大行近十年來分紅總額突破2.5萬億元,平均派息率達到32%。建設銀行相關負責人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近年來,該行保持了現金分紅比例的穩定。其中,2011年?2013年度派息總額佔歸屬於本行股東稅後利潤的比例為35%左右;2014年度該比例為33%;2015年、2016年度該比例為30%。派息比例的確定是基於積累資本、滿足資本監管要求以及為股東提供合理投資回報等綜合因素的考慮。

對於去年持有五大行的股民來說,不僅今年分紅比例高,受益於去年藍籌股高歌猛進的結構性行情,五大行股價漲幅同樣較好,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股價更是逼近歷史新高。具體來看,2017年,建設銀行股價全年漲幅41%,工商銀行股價上漲40%,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以及交通銀行三家股價則不同程度地分別上漲24%、15%和7%。

在股價上漲的背景下,五大行的股息率(股息/股價)較2016年略有下滑。《投資者報》記者以4月11日A股股價計算,五大行平均股息率約為4%,較上年的5%有所下降。不過該收益率依然穩穩跑贏市場“寶寶類”理財產品。

未來分紅比例穩定

那麼,國有大行為何能夠持續保持高分紅比例?對此,中國銀行相關負責人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其主要考慮以下三點:一是該行近年來經營業績良好,ROE(淨資產收益率)保持穩定,淨利潤穩步增長,為穩定分紅提供了重要基礎;二是讓股東能夠分享銀行的經營成果;三是積極響應證監會和交易所鼓勵上市公司分紅的號召。

“上市以來,中國銀行一直採用現金分紅,未進行過股票分紅。對股東而言,股票分紅當期不會得到現金流入,且由於股本增大,會攤薄每股指標(如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等),市場普遍認為投資者應該更青睞現金股利。”中行上述負責人表示。

從監管導向看,證監會和交易所鼓勵上市公司更多采用現金分紅方式。近年來,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對有分紅能力卻中長期沒有現金分紅的“鐵公雞”要嚴格監管,發現違法違規行為的,一律依法嚴肅處理。

從業績來看,五大行淨利潤增幅在2016年創新低至1%,到了2017年五大行淨利潤回升,平均增幅達到7%,這也為保持高分紅提供了基礎。

五大國有行10年分紅2.5萬億 未來高回報狂歡可期

工商銀行行長谷澍在日前2017年業績發佈會上也表示,考慮到較好兼顧股東利益與銀行本身增強資本金的需要,該行會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保持30%左右相對穩定的派息率。應該說,在業績向好的情況下,未來大行分紅依舊可期。

享受分紅需考慮稅率

不過,投資者在期待上市銀行“發紅包”時也要考慮稅率問題。需要說明的是,上市公司分紅均為稅前金額,也就是股民需要為這部分紅利額外繳納稅費。

那麼,分紅稅費如何收取?以建設銀行為例,該行相關負責人向《投資者報》介紹,對於持有該行A股的個人股東,根據《關於實施上市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和《關於上市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的有關規定,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內(含1個月)的,其股息紅利所得全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實際稅負為20%;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暫且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實際稅負為10%;持股期限超過1年的,其股息紅利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此外,對於H股個人股東,一般按10%稅率代扣代繳股息的個人所得稅。

由此可見,對於喜歡短線操作的A股股民來說,其最終獲得的分紅收益比長期持有者會大打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