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後,總感覺睡不夠、肚子脹氣?老中醫:可能是溼氣在作怪!

入秋後,大家是否總感覺起床這件事越來越困難了,覺始終睡不夠?小腹變得突出了,時不時感到脹氣?渾身關節都痠軟無力?排便排不淨?舌苔厚,或黃或白等等,這些都是溼氣重的表現。

入秋後,總感覺睡不夠、肚子脹氣?老中醫:可能是溼氣在作怪!

說到溼氣,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些瞭解,那麼入秋後溼氣是怎麼形成的呢?

入秋後,白天仍然炎熱,但早晚寒氣漸盛,潮溼潮溼悶熱的環境,再加上飲食上面的多冷飲、重口味等因素,導致身體囤積了溼氣,水氣運行不暢。

中醫上講“溼則寒,寒則淤,淤則堵,堵則不通,不通則痛,痛則腫,腫則瘤”,所以對於寒溼,大家是萬不能小覷的,必以揪之,除去後患!

入秋後,總感覺睡不夠、肚子脹氣?老中醫:可能是溼氣在作怪!

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溼?

如果你在陰溼天氣時出現下列變化,說明你身體內的溼氣太重了:

腸胃不佳精神不濟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除此外還可參考大便的狀況和起床時的感覺

入秋後,總感覺睡不夠、肚子脹氣?老中醫:可能是溼氣在作怪!

看大便:(1)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溼氣;

(2)如果大便成形,但難以衝乾淨,也是體內有溼;

(3)如果便秘,同時大便不成形,說明體內溼氣已經很嚴重了。

入秋後,總感覺睡不夠、肚子脹氣?老中醫:可能是溼氣在作怪!

看起床狀態:早上7點還起不來,感覺很困,渾身沒勁,或感覺身體被包住。中醫裡講“溼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溼氣的感受。

入秋後,總感覺睡不夠、肚子脹氣?老中醫:可能是溼氣在作怪!

那麼溼氣重該怎麼辦呢?

一、中醫

中醫祛溼療法有很多,例如艾灸、拔罐、針灸、刮痧、按摩等(注意:艾灸補需虛人,刮痧治壯漢)。根據自身體質選擇合理的中醫理療方式,前提一定是要在專業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

入秋後,總感覺睡不夠、肚子脹氣?老中醫:可能是溼氣在作怪!

二、運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如跑步、健走、有用、瑜伽、太極等運動,有助於化氣活血,增強水分代謝。

入秋後,總感覺睡不夠、肚子脹氣?老中醫:可能是溼氣在作怪!

三、飲食

吃出來的健康不是吹噓的,吃東西除了補充身體正常的能量所需,吃對東西也可以治病。對於溼氣較重的患者,南老師建議一定不要吃偏寒性的食物,如梨、香蕉、海鮮等;去溼的食物有紅豆、薏米、芡實、胡蘿蔔、地瓜、山藥、綠豆、燕麥、糙米等等。

入秋後,總感覺睡不夠、肚子脹氣?老中醫:可能是溼氣在作怪!

推薦去溼食譜:

薏米茶——健脾祛溼

做法:

1、選用薏米300克,枸杞1把,棗幹2個,水適量。

2、將薏米清洗乾淨,瀝乾後放入鍋中,開小火烹飪至熟。

3、將枸杞和大棗洗淨,放入茶壺後加入烹熟好的薏米。

4、倒入適量沸水,浸泡5-10分鐘,即可飲用。

入秋後,總感覺睡不夠、肚子脹氣?老中醫:可能是溼氣在作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