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在世、周公復生,慕容恪一聲堪稱完美,只是留下這點遺憾!

慕容儁去世後,慕容恪作為首席輔政大臣,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在慕容恪的統籌協調之下,燕國很快安定下來,從先帝慕容儁去世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慕容恪勵精圖治、禮賢下士,再加上慕容恪為人謙和、低調,雖然貴為首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從來不驕橫跋扈,在對待其他輔政大臣時,凡事都與陽鶩、慕容評商議而定,每次見到四朝元老陽鶩,都主動行禮,彰顯了獨特的人格魅力,贏得了朝堂民野的一致好評。

諸葛在世、周公復生,慕容恪一聲堪稱完美,只是留下這點遺憾!

慕容恪

諸葛在世、周公復生,慕容恪一聲堪稱完美,只是留下這點遺憾!

慕容恪

在用人方面,慕容恪不避親疏、任人唯賢。最能體現的就是慕容垂和李績了,古語有云:“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慕容垂雖然是慕容恪五弟,但是慕容恪確實量才使用,在慕容恪輔政當國期間,慕容垂如魚得水,充分展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一掃之前慕容儁時期的壓制和鬱悶;而在任用李績的問題上更是體現了慕容恪任人唯賢的作風,李績是慕容儁臨終前交代慕容恪要重用的大臣,李績也確實忠心為國、敢於直言進諫,慕容恪屢次嚮慕容暐請旨重用李績,但是都被他駁回了,主要是由於李績的直言進諫,在慕容暐未龍登九五時曾經當著慕容儁的面直接點明慕容暐有兩個毛病(樂於遊獵和聲色犬馬),慕容暐一直懷恨在心,最後實在被慕容恪煩透了,發狠說到:“國家大事全交給四叔,但是李績這件事,請讓我自己來決定。”慕容恪無法,只能作罷。

在帶兵統軍方面,慕容恪不尚威嚴,平易近人,專以恩義待人。貴為大司馬,統御全國軍隊,從來都是隻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細枝末節都簡政放權。對待部下以恩義結交,而不是靠權位壓制,往往使得部下感激涕零。而在對待士卒上,更是體現了慕容恪體恤士卒的仁義之風,慕容恪從攻打廣固到後期攻克野王再到圍攻洛陽,在圍城之後,幾乎不採取強攻策略,就是為了儘量避免將士無畏犧牲,反而圍城消耗,待到城內斷糧人困馬乏之後再行攻取。軍士有時觸犯軍規,慕容恪便派人悄悄放走,捕捉盜賊斬首來號令全軍。這樣一來,軍士紛紛感念太原王的恩德,一遇戰事,紛紛願效死命,而慕容恪一生也從沒打過敗仗,堪稱慕容家族的“千里良駒”,五胡十六國的“第一戰神”,更是配得上武廟72神將的歷史殊榮。

燕國在慕容恪的整頓下,國內的矛盾得到了緩和,綜合國力比慕容儁在位時甚至還要強盛,原本東晉、前秦都想趁著燕國國君新喪、主少國疑之際攻打前燕,但是在看到燕國在慕容恪的調度下,迅速穩定了下來,國力蒸蒸日上,前秦、東晉都紛紛望燕興嘆。這時燕國面臨的國際環境也較為複雜,前秦方面君主符生荒淫無度,被廢黜,符生堂弟苻堅繼位,苻堅寬厚仁德、禮賢下士,初繼位就顯明君風範,任命天下奇才王猛為宰相,前秦在這對黃金君臣搭檔下國力日趨強大;而東晉那邊,桓溫已經剪除了國內的政治對手,實現了大權獨攬。前秦在黃金君臣搭檔下、東晉在權臣桓溫的統治下,勉強與燕國呈現鼎足而立之勢,但是終慕容恪一生,燕國在於前秦、東晉的對抗中,始終佔據優勢,可想而知,慕容恪得有多猛,能把千古一帝苻堅和天下奇才王猛的君臣搭檔、名傳千古的野心權臣桓溫逼得無可奈何,慕容恪不愧為前燕的擎天一柱!當時慕容儁新喪,東晉君臣額手稱慶,紛紛鼓吹北伐,收復中原,只有桓溫異常冷靜:“慕容儁雖死,慕容恪還在啊!不來滅咱們就算萬幸了,咱們的麻煩還在後面呢!”由此可見,桓溫對慕容恪的忌憚。而在慕容恪死後三年,東晉、前秦紛紛進攻燕國,燕國迅速衰落、滅亡,前後一對比,慕容恪就是燕國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

就在慕容恪文治武功到達巔峰之際,慕容恪卻意外地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自己也覺得來日無多,慕容恪這時開始考慮起身後事了:自己攝政7年間,國家看起來一片祥和,不過自己清楚這只是面上的表象,國內的矛盾不過是被對外征戰的勝利所轉移掩蓋了,如果一旦發生事變,國內就會出現紛爭。而最令自己擔心的是皇帝慕容暐年僅18,雖然年紀也算不小了,皇帝也挺有主見,但是畢竟涉世未深,又沒有經過磨難,不知道草創事業的艱難,需要有人輔佐。當前國內功臣勳帥所剩無幾,無外乎慕容評、陽鶩、慕容垂、李績等人了。

諸葛在世、周公復生,慕容恪一聲堪稱完美,只是留下這點遺憾!

慕容評

慕容評雖然是自己叔父,但是這麼多年了,慕容評到底能吃幾碗乾飯,自己還是清楚的,讓他帶兵打一個局部戰役尚且小心,更不用說駕駛燕國這艘航空母艦了;陽鶩四朝元老,年紀已經大了,力不從心了;李績雖說是先帝託孤重臣,但因李績在慕容暐當太子時忠言直諫,慕容暐懷恨在心,慕容恪輔政後屢次嚮慕容暐推薦李績,但是慕容暐卻小肚雞腸、斤斤計較,始終無法釋懷當年李績對自己的批評,李績知道後最終鬱鬱而終;最令自己放心滿意的就屬五弟慕容垂了,慕容垂機敏果敢、謀略出眾,是慕容家的千里良駒,應該是自己身後最合適的首輔人選了,只是慕容垂深受先帝和太后可足渾氏忌憚,慕容垂和太后之間有殺妻之恨,難以化解。皇帝在先帝、太后的耳濡目染之下,必然對慕容垂深有忌憚,很難打開心結加以信任、重用。一想到這裡,慕容恪心中就犯堵。

諸葛在世、周公復生,慕容恪一聲堪稱完美,只是留下這點遺憾!

慕容垂

諸葛在世、周公復生,慕容恪一聲堪稱完美,只是留下這點遺憾!

慕容暐

為了緩解慕容暐、慕容垂之間微妙的關係,慕容恪只能拖著病體多次慕容暐推薦慕容垂:“吳王才能勝我十倍,才兼將相,先帝選我做輔政大臣,是因為我年長几歲而已,而且吳王是你五叔,是自家人,我死後請陛下把政務委託給吳王,這樣也算是親賢兼舉。”慕容暐嘴上答應著,但是心裡肯定有自己的主意和算盤。慕容恪看出慕容暐心中的想法,就想著多找幾個人說說話,說不定小皇帝就會改變主意了,於是就找到皇帝的哥哥安樂王慕容臧,對他說:“當今秦國、晉國強敵環飼,兩國時常都有攻打咱們的野心,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國家的安危在是否能夠得到賢才的輔佐,如果能夠任人唯賢,友愛宗室,兩國便不足為慮。我以平常之才,受先帝託孤之重,總是想蕩平關中、克成一統,但是現在時日無多,恐怕沒有機會了吳王天資聰穎,謀略過人,是大司馬最合適的人選。你們雖然才識明敏,但是沒有經歷過磨難,到時候你們要勸諫皇帝,千萬不要因為貪戀個人的權位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啊!”安樂王慕容臧耐著性子聽完了慕容恪的講話,對慕容恪說到:“侄兒謹遵四叔教誨!”但是心裡面肯定有無數個草泥馬飛奔而過,年僅十幾歲的少年,都處在叛逆期,有幾個能夠耐住性子聽一個嘮叨大叔的叨叨,哪怕僅僅是口頭上說的挺好的,只不過是虛與委蛇的迎合與應付,心裡壓根就油鹽不進。

慕容垂又找到叔父慕容評,說到:“叔父,您是大燕元老,我死之後,朝中之事就由您來主持了,不過大司馬一職請務必交給慕容垂,有他帶兵,您主政,大燕才能橫行天下。”慕容評答應了下來,但是這時慕容評已經不是年輕時縱橫沙場的慕容評了,現在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權力的誘惑,已經變得極端自私自利、貪慕權財,雖然嘴上答應了,只不過是不想跟臨死之人較勁。

慕容恪為了身後大燕帝國的安危奔走呼號,但是換來的卻是宗室的冷面相迎、虛與委蛇,直到公元367年7月,慕容恪病危,慕容暐前去探望,詢問慕容恪身後之事,慕容恪又憋著最後一口氣跟慕容暐老生常談道:“吳王慕容垂文武兼備,堪比管仲、蕭何,陛下如果委以輔政重任,國家就會安定,如若不然,東晉前秦兩國定會時常懷偷窺之心。”慕容恪說完就嚥氣了。

慕容家的第一功臣、五胡十六國第一戰神慕容恪英年早逝、享年47歲,自14歲統兵以來,帶兵33年,攝政8年,一生協助父親慕容皝退敵安民、幫助兄長慕容儁稱帝立號、輔佐侄兒慕容暐橫掃洛陽,無愧前燕歷史第一功臣!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慕容恪儘管幾近完美,但是管得了生前事,管不了身後事,在他死後,慕容暐並沒有按照慕容恪的遺囑,重用慕容垂,反而處處刁難、提防,最終成功地逼走了慕容家族最後的希望,最終也導致前燕輕易地被王猛所滅,這也是堪稱慕容恪一生中唯一的不足了。

諸葛在世、周公復生,慕容恪一聲堪稱完美,只是留下這點遺憾!

慕容恪

慕容恪一生匹馬縱橫、威名赫赫,他幾乎在馬背上度過了人生大部分時光,破石虎、滅段氏、克宇文、滅冉魏、下山東、佔洛陽,這一連串的經典戰役是慕容恪常勝將軍美名揚的最貼切註腳。

慕容恪一生鞠躬盡瘁、嘔心瀝血,攝政8年間,操持著燕國偌大的家業,誠惶誠恐、盡心盡力,在他的治理下,燕國蒸蒸日上,國內一片祥和,簡直就是周公再世、孔明覆生。

慕容恪一生左右周旋、苦口婆心,從慕容儁、慕容垂相互猜忌到慕容暐不信任慕容垂,慕容恪始終左右周旋,保證宗室安穩,乃至臨終之際,為了燕國的安危,苦口婆心地推薦慕容垂,但是終究是徒勞,這也是慕容恪為數不多的遺憾和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