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教育」是怎麼發展火熱?一門網絡課程價值3000多萬元?

”互聯網+教育“是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互聯網科技與教育領域相結合的一種新的教育形式。信息化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教育領域中,一場信息化的顛覆性變革正悄悄地發生著。

“互聯網+教育”是怎麼發展火熱?一門網絡課程價值3000多萬元?

2012年初,人們開始為斯坦福大學兩位教授創立的Coursera在線免費課程僅用4個月的時間就擁有了100萬學生而驚歎不已;

2013年,清華大學發起建立全球第一個中文慕課平臺——學堂在線,致力於以互聯網技術探索解決中國乃至更大範圍的教育問題;

2014年,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成立;

2015年,包括阿里巴巴、慧科教育等在內的社會力量主動牽手高校,基於在線教育,在大數據、雲計算等方向參與設置課程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構建人才培養的“雲平臺”;

2016年,學堂在線推出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連接師生的智能終端,將課前—課上—課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全覆蓋,力求讓課堂互動“永不下線”;

……

大家可以注意到僅僅6年的時間,在線教育從驚歎“狼來了”,發展到今天的逐漸接受和熱情擁抱。

“互聯網+教育”是怎麼發展火熱?一門網絡課程價值3000多萬元?

據悉,一位北大經濟學教授的網絡專欄,擁有超過17萬付費訂閱者,價值近3500萬元。

從2010年起,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薛兆豐每年都在北大講授《經濟學原理》和《法律經濟學》兩門課。而如今,藉助互聯網,他的學生已經超過17萬。

他們並不坐在北大的課堂裡,而是每天拿著手機,聆聽薛兆豐錄製的10分鐘音頻課程,在線回答他前一天提出的思考題。“學費”是一年199元的專欄訂閱費。

“互聯網+教育”是怎麼發展火熱?一門網絡課程價值3000多萬元?

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深度普及,互聯網內容也雜亂無章、良莠不齊,為用戶帶來篩選的困難。優質內容越來越成為稀缺品,分答、得到、知乎Live等知識共享平臺的湧現,預示著知識付費春天的來臨。

你們對待如今的“互聯網+教育”有什麼自己的看法呢?會不會到了未來某天,大家不用再坐在課堂上課了,在家也能學知識呢?

對此,小編更加擔憂的是信息的安全和信息健康的篩選,是否能健康積極的引導人們學習到正確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