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PK北京上海!生活成本排名里有哪些亮点和槽点?

从1971年开始,瑞银集团就会每三年统计一次全球主要城市的生活成本和收入水平。

在上个月公布的2018年版报告中,瑞士的苏黎世和日内瓦各自蝉联了生活成本榜单的前两名。如果算上房租的话,香港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中国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香港PK北京上海!生活成本排名里有哪些亮点和槽点?

而在这份报告里,还有北京和上海两座内地的城市上榜,不看不知道,一看才发现——如果去掉了房租因素,香港和内地城市的差距体现在哪里,你绝对想不到。

所以,今天学姐就以这个权威排名为基础,做一个香港PK北京上海生活成本的大对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或者没有房租因素,香港与内地城市的生活成本差距到底在哪?

香港PK北京上海!生活成本排名里有哪些亮点和槽点?

据瑞银介绍,它们在今年1-4月收集了全球77座城市总计7.5万个跟居民收入、生活成本相关的数据,并以纽约的生活成本为基数(100 分)做排名。

像薪酬数据可能来自普华永道、毕马威等会计事务所,也有像房租数据使通过当地中介拿到的。在考虑各地的通货膨胀水平和消费习惯,瑞银给数据赋予权重。

最后综合统计出包括生活成本、工作小时、年薪、租房、餐食等在内的各种生活/工作指数。

香港PK北京上海!生活成本排名里有哪些亮点和槽点?

图片源自好奇心日报

香港计入和不计入房租生活成本排名的反差,则准确地展现出了这座城市当下经济运作中的焦虑

房租排名对比,香港什么时候输过?

这项PK对于香港来说,毫无压力就可以轻取“胜利”,而且香港房屋的月租金甚至是全球首高

按照瑞银的测算,如果在香港租一间带家具的两房或者不含家具的三房,平均一个月要花3946美元,比纽约还贵113美元。

事实上,自2003年以来,香港的房价上涨了430%!所以有香港的建筑设计师尝试改建了水泥管作为一种廉价“公寓”——带厨卫但没有窗的一居室,月租金3000港币。

香港PK北京上海!生活成本排名里有哪些亮点和槽点?

香港PK北京上海!生活成本排名里有哪些亮点和槽点?

图片源自好奇心日报

北京和上海算上房租,排名也没有太大变化。然而两地之间的房租水平,对比2015年,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增幅。

三年前瑞银发布报告时,北京和上海的房租还差不多,而纽约是北京的4倍多;今年北京的平均房租已经达到每月1523美元,差不多是上海的1.7倍

,而纽约的房租约为北京2.5倍。

同时,北京和上海的差距也得到了数据支持,其中包括中国社科院和某同城生活交易网站发布的报告数据。社科院称,今年4月,北京房租中位数6930元列全国第一,上海则是5500元。

香港购买力指数是北京上海的3倍

香港尽管生活成本高,但排名全球第九的购买力指数,也抵消一部分高物价带来的生活压力。

北京和上海的购买力指数排在全球第61和62,购买力在整个排名中不算高。

香港PK北京上海!生活成本排名里有哪些亮点和槽点?

图片源自好奇心日报

相较于排名中的其他城市,中国内地生活成本最高的北京和上海,若只看数字是要便宜不少,但生活在这些城市里的人恐怕不能完全认同。高生活成本和低购买力,是北京和上海的共同现状。

大部分城市都有针对当地居民的各种福利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部分生活开支,但对于生活在那里,暂时还没有取得福利资格的人来说,可能就要面临短期高昂的生活支出。

这一点,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体会,在香港读书时没有政府补助,学费和住宿费的成本都较高;

而在香港工作以后,有了收入来源会一定程度减缓生活成本压力,拿到永居身份后也会逐步享受到更完整的福利措施(如税务减免、公屋、财务盈余派钱等)。

在香港工作75小时就能买iPhone X

提到购买力,自然也离不开工作相关的计算。对于工作时长的计算,瑞银也有一套相对完整和公正的测算系统:

用一个特定城市的iPhone价格除以该城市15个行业的平均时薪。

香港PK北京上海!生活成本排名里有哪些亮点和槽点?

图片源自好奇心日报

假设一个人每天有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纽约作为测算基准,在这个城市要工作54.1个小时才能买iPhone X。

香港则是要工作75.3个小时;而在北京和上海要工作314和306个小时才买得起一部iPhone X。

最后做一个总结吧,如果抛开房租不说,香港真是一个靠勤劳双手就能高效率地获得较高回报的宝地啊!只是,算上房租的话,整体生活成本的质量就需要自己来找一个平衡点啦~

本次完整报告主要包括了

「生活成本」、「收入水平」、

「购买力指数」和「工作时长」

想要看更详细地数据

*素材选自好奇心日报,制图:冯秀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