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人多便祕,到底哪裡虛?

來源:《中醫健康養生》雜誌2018年5月刊

大腸傳導功能失常是導致便秘的主要病機,老年性便秘的原因常見於年老體弱、臟腑機能減退、氣血虧虛、大腸傳導無力。長期便秘的患者,不僅導致生活質量低下,還可能引起肛腸疾病(如下消化道出血、肛裂、痔瘡、脫肛等)。

對於患有高血壓病、冠心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因排便困難、排便時間過長、排便用力、腹壓增加、心肌耗氧量突然增加等因素,還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突發性病變。

坐診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杏貞堂的王爾吉,年少時便師從名老中醫張維新先生和杜顯文先生,長期致力於便秘的中醫治療。

王爾吉認為,該病不能盲目用芒硝、大黃等瀉下攻積藥。否則,可能加重氣血虧虛,從而加重便秘或誘發其他疾病。更不能依賴灌腸排便,以免造成腸道應激力減弱而加重便秘,進一步造成醫源性、習慣性便秘。

虛人多便秘,到底哪裡虛?

《景嶽全書·秘結》曰:“凡屬老人、虛人……多有病為燥結者。蓋此非氣血之虧,即津液之耗。凡此類者,皆須詳察虛實,不可輕用芒硝、大黃、巴豆……雖今日暫得通快,而重虛甚虛,以致根本日竭,則明日之結必將更甚,愈無可用之藥矣。”

王爾吉遵循古代醫家訓誡,在治療中十分慎用攻下類的藥物。(編者注:此類中藥大多苦寒沉降,主要適用於實熱積滯證的便秘,如大黃、芒硝、番瀉葉、蘆薈等,若非實熱證的便秘則不可用。)

治便秘應找準病根,辨證論治

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也是指導王爾吉臨床實踐的圭臬。王爾吉認為,肺、腎、脾、肝的虛弱或失調,都會引起便秘,找到患者便秘形成的真正病機,是便秘標本兼治的關鍵。

肺與大腸是表裡關係,肺的正常宣發肅降,使大腸腑氣通暢。如果肺失宣肅,大腸傳導功能就會減弱,大便就會秘結。

肺之肅降與大腸傳導息息相關,肺為水之上源,上竅閉則下竅不通,肺失清肅則腸腑閉塞不通。

所以,要想保持大便通暢,有些時候醫治肺部疾病,能起到“圍魏救趙”之功效。

虛人多便秘,到底哪裡虛?

腎陽不足會出現“冷秘”,腎陰不足津液虧損亦會出現大便秘結。所以,溫腎健脾就能潤腸通便。

《諸病源候論》雲:“腎臟受邪,虛則不能制小便,則小便利,津液枯燥,腸燥乾澀,故大便難。”

故便秘病根在腎時,要注重護腎。

脾胃受病,升降失常,就會腹脹,具體直接的表現就是便秘不下。調理脾胃使脾胃升降自如,腐熟運化有力,後天之本固,則病無處生。因此,從脾入手也是中醫治療便秘重要的途徑之一。

清代·葉天士在其《臨證指南醫案》中指出:“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脾氣升則水谷之精微得以輸布。胃以通降為和,胃氣和則濁氣下降,水谷糟粕得以轉化。脾升胃降,納化正常。氣機暢達,則五臟安和,六腑通暢。

虛人多便秘,到底哪裡虛?

肝主疏洩。人體的氣機通暢與否和肝有很密切的關係。氣周行全身,維持著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氣血流通,清濁分別,糟粕排出,全部是依靠臟腑的升降出入運動。

尤在涇指出:“氣內滯而物不行。”如果抑鬱惱怒,或者是長期情志不舒,就會影響肝的疏洩功能,而導致全身的氣機運行不暢。清氣在下,濁氣在上,腹脹滿。

同時,肝鬱久化火久之會傷及津液,使腸道失潤,大便乾結,排出困難形成便秘。

做好4個方面,保護腸道健康

便秘在今天已是常見病和多發病,尤其是在老年群體中表現更加突出。便秘產生的原因雖然有多種,但是隻要進行有效的提前預防,依然能讓便秘遠離自己。王爾吉認為,保持腸潤是預防便秘的關鍵,需要在生活中做到以下4點。

控飲節食 控飲以控制飲酒為重點,飲酒過多,容易聚溼生痰、化熱而致病。節食以節制食用生冷寒涼食品為重點,生冷寒涼食品食用過多,會傷害脾胃陽氣,導致陰寒凝滯,胃腸傳導功能變差,辛辣肥甘厚味也應少吃,反之會使腸胃過耗津液,大便乾結,形成便秘。

虛人多便秘,到底哪裡虛?

調節情志 氣血和經絡的通暢與否受情志影響。《靈樞·本神》有“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的記載。憂愁思慮過度,導致心脾氣機鬱滯,不能宣達,通降失常,運化失司,糟粕內停,不得下行,氣機鬱滯日久,又可化熱化火,加劇便秘。

現代流行病學也指出,便秘與患者在抑鬱、疑病症和綜合心理痛苦等方面關係密切,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便秘的發生中起著很大的誘因作用,保持情志舒暢是預防便秘的重要策略。

冷暖適宜 《素問·舉痛論》雲:“寒則氣收。”外感寒邪可以導致陰寒內盛,凝滯腸胃,失於傳導,糟粕不行而成冷秘;若熱病之後,腸胃燥熱,傷氣耗津,大便失潤,可致大便乾燥,排便困難。所以,身體寒冷時要及時添衣,熱時要及時減衣,讓身體處在冷暖適宜的狀態中。

虛人多便秘,到底哪裡虛?

慎用西藥 部分西藥的副作用會導致便秘。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或腸神經系統的藥物阿片類藥(如嗎啡)、抗驚厥藥(如氯氮卓)、三環類抗抑鬱藥(如阿米替林)、抗震顫麻痺藥(如鹽酸金剛烷胺)、擬交感神經藥物(如麻黃鹼)、抗精神病藥(如氯丙嗪)等,作用於平滑肌的藥物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如鹽酸維拉帕米)、抗膽鹼能藥(如阿托品)等;抗組胺藥(如苯海拉明);改變腸道內容物的藥物如消膽胺,化療藥物如長春新鹼;止瀉劑如抗酸藥等都會引起便秘。因此,預防便秘,關注藥源性便秘也是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