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教我们如何学习菩萨忍辱的精神

《无量寿经》教我们如何学习菩萨忍辱的精神

所以我引用怎么去修德?我们看《无量寿经》第三十一品里面讲,「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广,喻若须弥。」「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净如水,洗诸尘垢。炽盛如火,烧烦恼薪。不着如风,无诸障碍。」「旷若虚空,大慈等故。」这一段讲到这里的时候,它就是在讲忍辱的时候,它是什么样的一个境界?《无量寿经》第三十一品里面,就跟你说明真正的忍辱波罗蜜是到什么境界?这一段在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里面他是这样说,他说,这个是表示极乐世界的菩萨自利利他的德行,「二利之德行」,他首先表我们的忍辱、我们的性德、我们的智慧就像大海一样,所以比喻菩萨的智慧,他的广大宏深,「宏」就是广大。就像《华严经》里面讲的,「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们每天念三皈依,「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然后他给你描述,我们每一个人的性德,这个忍辱的性德是什么呢?用须弥做比喻,他为什么把菩萨的这个忍辱行用须弥做比喻呢?因为须弥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最高的中心点,最高的山,又称为「妙高山」。宋朝的《宋译》里面讲,须弥山又称为什么?「坚固不动,如须弥山」。你要做到坚固不动,忍辱行就出来了。我们都会动啊,人家稍微给我们言语刺激、侮辱,我们就动了。所以他这个地方用这样做比喻,因为须弥山是四宝所成的,这个地方四宝的表法,我们一般讲的四宝以为是金、银、玛瑙、琥珀等等这些,其实这个四宝的表法是什么?常、乐、我、净,所以表示菩萨的菩提是万德庄严,用须弥山来比喻,那个菩提的高广「更无有上」,不会再超过这个菩提之心,所以这个山它代表妙光,比喻智慧光,「山之妙光」比喻智慧光,「常照世间」。「山之安明」,「安」表示「妙定,如如不动」,「明」代表「洁净,如宝无垢。」「威光」就是「威德之光」,就是「智慧之光」。

所以黄念祖老居士里面的注解,把「忍辱如地」,《无量寿经》的「忍辱如地」,他说,大地「平等忍辱」,它离开一切分别。在《往生论注》里面讲,「如地负荷,无轻重之殊。」忍辱要到什么境界呢?忍辱要到什么?就像大地在负载一切万物一样,它没有分轻跟重,「大地载物,重者轻者,同一负荷,无所拣择」,没有分别。这表示「菩萨忍辱之德,远离一切彼我、恩怨,违顺之别」,这个意思。「清净如水」,就是菩萨的智慧清净得像净水一样,「能洗除种种尘劳垢染」,「洗诸尘垢」就是能够洗除一切的烦恼。

「炽盛如火,烧烦恼薪」,这个智慧之火可以烧掉烦恼,像木柴一样把它烧掉。所以「菩萨智慧猛利,炽盛如火,断除烦恼」。菩萨他的作用呢?他的智慧作用呢?他忍辱的作用呢?「不着如风」,「不着」就是不染着一切境界,像风一样,「风性流行,一切无住」,像风在吹一切都不会停止的,「亦无执着」。所以因为无执着的缘故,所以到各种世界都能够「自在无碍,如风行空」,就表示菩萨无住而生其心那种境界。「旷若虚空,大慈等故」,用虚空比喻菩萨的平等大慈像虚空这样「宽广无际」。所以《魏译》里面讲,「犹如虚空,于一切有,无有着故。」「故以虚空之无着,表慈心之平等。」《无量寿经》在这个地方是比较深了一点,那我把《无量寿经》这一段,把它来解释菩萨忍辱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