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叫好不叫座,尴尬了谁?

“减负”叫好不叫座,尴尬了谁?

“减负”叫好不叫座,尴尬了谁?

今年教育的主旋律中就有一个词叫“减负”。从年初的教育部的“十项禁令”到许多地方延迟上学,从校外补习机构的专项治理,再到这几天网上热议的幼儿园小学化工作整治,主管部门文件发了一大堆,专项行动一个接一个。其实,从1955年第一道“减负令”算起,至今几十道、上百道各级“减负令”一道道地下,但“减负”的现状却是越减越负。“减负”成了教育界的好莱坞大片,大制作大投入,在许多专家的叫好声中却得不到家长的响应和拥护,实在有些尴尬。

站在国家层面,中小学校减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质的需要。但是正如前期火遍网络的一篇文章“请不要为我的孩子减负”,说出了千千万万家长的心声,在这个只认分的年代,一味强调减负,表面上是为孩子减负,实则是给家庭增负,最终的结果自然是越减越负。

但是不管是不是从减负的角度,当前教育市场中的补习机构和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是需要大力整治的。

“减负”叫好不叫座,尴尬了谁?

补习机构治理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今年来,从上到下,掀起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热潮。但整顿的原因个人认为并不是其影响了教育公平,而是为规范教育市场,避免由此带来的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

此次从上到下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内容核心是三个方面:

一是整顿没有取得办学资质的非法机构。现在社会上校外补习培训机构多如牛毛,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都是没有取得资质的。取缔这些非法机构的原因不言如喻。非法机构不仅对于学生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补习可能不仅不能提高学生成绩,还大大加重了学生负担,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二是整顿合法机构的超纲教学。许多以学生升学为目的的超纲、应试培训,其功利性非常不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从长远的角度,这属于严重的拔苗助长行为。

三是整顿在职教师的有偿补课。这着实是一个让人很纠结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增加一点自己的额外的收入,在这个市场经济时代,看起来也无可厚非,而且家长也存在这样的需求。所以管了,教师有怨言。但另一方面如果真的不管,人们担心的课堂内容课后补,强行要求学生课外补习的现象,没有教师能拍着胸脯说不会发生,你能保证自己但保证不了他人,勿喷!

在今年中考出分时,正好有一邻居孩子今年中考,问到孩子的分数,邻居有些伤心地告诉我孩子连建档线都未达到。邻居告诉我,对于孩子读书是花了大价钱的,每个学期在我县一补习机构补习,每学期6800元。我听了后很震惊,一方面震惊于补习的价格,另一方面也为孩子花了这么多钱感到不值。

这就是当前课外补习机构的现状,没有约束、没有监管。其实这并不是个案,网络中也常常传出花大价钱补习最后结果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在我的一篇关于校外补习的文章后面的评论更精彩,有网友说6800是良心价,他们那里68000的多了去了等等。

对于孩子为什么补习没效果,其实想想也正常,如果不是孩子平时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存在问题,他们在学校、在课堂就应该能学好,到补习机构除非一对一可能有点效果,再让他和其他同学一起去上大课,怎么可能有效果?

但是,从发文掀起治理热潮以来,文件看到不少,会开了许多,到地方,特别是小县城,却只听到见打雷声没看见下雨。在职教师能管,课外补习现象有好转,可对校外补习机构,却因为教育部门没有执法权,而其他部门没有积极性去管,即使是非法的校外培训机构依然坚挺。难怪有教师黑色幽默地以机构的口吻说,感谢治理让我们赚得裹满钵满。

虽然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个优秀学生是补出来的,但至少补习能使一部分学生有收获,成绩有进步。正因为如此,不管怎样整治,补习之风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有着巨大的市场。对此如果说完全禁止是不符合规律,也是不可能做到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去嫉妒校外培训机构,但规范补习培训市场需要下真功夫,动真刀子。

“减负”叫好不叫座,尴尬了谁?

幼儿园去小学化也不是一次整治能遏制的

幼儿园去“小学化”倾向不是一个新词,近年来在各级主管部门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的检查中,是否去“小学化”是一项重要内容。而近期,网络中“幼儿园去小学化”成为一个热点,我一进入头条后台,系统提示的创作热词就是“幼儿园”,原因则是7月5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为什么一个通知的发布会成为一个热点,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面积的讨论?说到底,还是和前期“减负”一样,触动了广大学校和家长的痛点。

对主管部门要求幼儿园去小学化的做法,其中的原因其实我们不用怀疑,这肯定是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举措。家长们在诸多顾虑之时应该要明白为什么我们用行政干预的方法,也要去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至少笔者认为幼儿园小学化有如下危害:

1.严重违背幼儿的认识规律,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2.游戏等益智活动才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有效形式,而小学化教学只会固化幼儿思维;

3.让孩子过早地被动听课写作业,孩子还未开始学习之旅就已经厌学等等。

但好的举措却为什么总是得不到学校的广泛拥护,家长的广泛支持呢?这绝对不是象很多专家们分析的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功利性那么简单。

先说学校,为什么幼儿园“小学化”是禁止的,却这么多年来,许多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依然严重。一方面是幼儿园自身也很无奈,你不小学化,家长就有意见,家长就不将孩子送到你学校,怎么办?另一方面“去小学化”,那幼儿园教什么,什么游戏、区间活动等,那是需要更多专业的幼儿教师,游戏、活动的组织是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的。许多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是根本没有这个能力的。个人就想,真的强制幼儿园去了小学化倾向,那在许多个人作坊式的民办幼儿园,那孩子将是过着怎样的学习生活?

再说家长,现如今,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普通是焦虑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许多孩子天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许多家长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力让孩子学点知识,在学校考点高分。因此,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功利化思维却不应是被谴责的。

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大,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幼儿教育方面,我们的基本还非常薄弱。特别是农村,由于公办幼儿园还是以小学附设的形式,即使是现在要求乡镇要建立中心园,但仍由小学中心校管理,使得小学办学管理压力加大,更因为师资、硬件等条件的影响,各小学办幼儿园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公办园发展非常缓慢。这样使得民办幼儿园成为了学前教育的主力军,而民办园更是以市场为导向,曾几何时双语教育成为许多民办园的卖点就是这个原因。而目前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使得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事变得很不简单,不然教育部也不会专门发文整治。

今年,教育部除了下发了专项治理的通知,也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幼儿园办园行为专项督导评估,同是还上线了督导评估系统。但可以肯定的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仍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而加快学前教育的投入,培养师资,规范幼儿园的管理体系才是基本的解决方法。

“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解决,老师累、家长累、学生更累的现象将在长时间内依旧坚挺。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正确理解,近期从中央到地方一个个减负令的意义。用部长的话“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在这个以内的,我们把它叫做课业、学业,叫做必须付出的努力。老师们、家长们、同学们,也许我们该自嘲,“负并快乐着”将是孩子成长的主旋律。

只是个人一直想不明白的是当前教育市场的一个奇怪的现象,各类培训班,民办辅导班、民办无证幼儿园遍布全国城镇、乡村,许多是无照经营,即使有的也是办一个什么教育咨询证,挂羊头卖狗肉。那他们由谁管理?开一个小商店都需要办营业执照,而教育这个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的行业,一幢房屋,几张桌椅,一个小作坊就可以圈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