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生父亲殴打孩子:作为父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是病,得治!

小静,双胞胎七周男宝妈妈、爱好读书、喜欢美食、热爱工作……,公众号“小静读书”(ID:Hbxtxiaojingspeaking)的创始人。

今日看到一则新闻,60分钟内评论就有千余条:

在12月2日,河北廊坊的一个公交站点,一亲生父亲殴打孩子,不停打耳光、用脚踩,将孩子提起来往地上摔,不知是什么原因让父亲如此对待自己的孩子。

亲生父亲殴打孩子:作为父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是病,得治!

网友评论的矛头都指向父亲,都在谴责这位禽兽不如的“父亲”。

看到这里,我的肺都要气炸了,什么父亲,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好,还打骂孩子,这是病,得治

曾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妈妈分享说,“新生的就是亲生的啊!上一秒钟刚刚被我凶完,下一秒又在我怀里叫妈妈。”

这就是孩子,孩子对父母总是那么轻易就原谅了,可是我们呢?总是打着爱的名义在吼叫,甚至打骂着孩子。

我把这些通称为“暴力”。《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讲,暴力不仅仅指的是战争、打架、破口大骂……还指指责、嘲讽、随意评价、帖标签等。

对于这些有暴力倾向的父母应该怎么根治?

一、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亲生父亲殴打孩子:作为父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是病,得治!

在很多人看来,管教孩子似乎就是要声色俱厉的,吹胡子瞪眼,尤其孩子犯了比较严重的错或是屡教屡犯时,就常常会引起家长的怒火,继而引来一阵狂风暴雨似的怒吼。

办公室的李老师曾说过一句话,打孩子是一个家长最无能的表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是最后一招儿。

在这样的冲动之下,家长往往就会把本是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批评,变成了指责或者打骂,教育的效果顿时化为云烟,甚至还可能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家长如果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会跟着有样学样,甚至可能就此形成逆反心理。

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在批评之前,家长一定要让自己冷静下来,才不会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也不至于对孩子犯的错误上纲上线。冷静可以帮助家长对孩子的错误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与分析,也只有冷静,才能孩子易于接受,并解决问题。

有时候,孩子不是不接受你的批评,只是不接受批评的态度。

二、就事论事、不翻旧帐

亲生父亲殴打孩子:作为父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是病,得治!

孩子最不喜欢听的批评语式有哪些?“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又”“你看你,总是这样”……

其实,小时候的我,也是最讨厌听到父母对我说这样的话。而孩子呢?面对家长的喋喋不休,会开始嫌烦,家长说得越多,孩子越会把这些话当成耳边风。而家长的“总是”“又”“多少次”这样的话,更容易强化孩子的这些小毛病,还容易让孩子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改不了了。

三、尊重孩子、不随意打骂孩子

不当众批评:最伤孩子自尊的,估计就是在公众场所或是当着亲朋好友的面批评孩子了。那会让孩子感受很没面子,甚至还可能让孩子产生厌烦与反抗,既影响了亲子关系,又让批评的初衷得不到实现。

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也是我从小最恨的一件事,妈妈的批评中常常会带上“你看***得多好,你怎么就不能学学他”之类的话。于是那个常被做为榜样和我进行对比的“***”成了我儿时最痛恨的人,对他只有羡慕嫉妒恨,却没有一点想要努力赶上他的念头。因为在这样的对比中,孩子最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最容易给自己下一个“我不如别人”的评价。家长的比较式批评,也许是想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可惜,常常会适得其反。孩子只会觉得,“你的眼里只有他没有我”。

作为父母不是有爱就够了,但是你可以为了爱去改变自己!

在与熊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作为父母如果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你就开始口不择言了,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孩子对自己不自信了,开始怀疑,“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等等。

所以,管教孩子其实不是洪水猛兽,只要你注意方式,冷静对待,一事归一事,

当孩子犯错时,可以让孩子接受适当的惩罚,就是所谓的“后果自负”。

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在爱的怀抱里,给予孩子肯定,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孩子一定是会乐于接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