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徐阶、高拱和张居正这三个明朝首辅的关系?

斯巴鲁STIGDB


隆庆一朝的内阁成员是各有千秋的,如果论功业显著者,首推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这三人都是韬光养晦、深谋远虑、目光远大的一流政治家。但他们也各有明显的缺点,为了保持和获得更大的权力而纵横捭阖、互相倾轧。史载:“阶、拱、居正更用事,交相轧”。这三个人在隆庆朝的政治舞台上,不断有着分合的斗争及恩怨纠葛。我来简单聊一聊。

上图徐阶

徐、高的矛盾在嘉、隆之初就表现出来。

徐阶设计使严嵩下台后继为首辅,他没有沿用严嵩的做法,施政方针是宽大为主。当时嘉靖帝身患重病,较少参与政务,而朝野上下皆希望缓和和安定。因此,徐阶的政策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和支持,一时被称颂为“良相”。

高拱才堪大用,随着严嵩倒台,地位亦逐步上升。嘉靖四十一年(1562)为礼部左侍郎,并主持重录《永乐大典》的工作。四十二年,任吏部左侍郎。四十三年,升为礼部尚书。四十五年三月,因徐阶推荐,与郭朴同时进入内阁。

上图高拱

徐阶之所以推荐高拱入阁,有两个原因:第一,高拱在礼部和吏部工作时,表现出众,才能过人;第二:此时嘉靖帝病体沉重,朱载垕是唯一的皇位继承人,早晚会继承大统。高拱与朱载垕关系密切,情谊深厚。引进高拱入阁,自然有结好储君的作用,并有利于将来新皇登基后保留政治资本。

然而高拱入阁后,徐、高两人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徐阶为人谨言慎行,低调沉稳;高拱秉直率真,自视甚高,常常直言快语,我行我素。高拱对徐阶并不礼遇,有时议论朝政,还使徐阶下不来台。

嘉靖帝去世后,徐、高在《遗诏》起草、年号确定、财政、人事等方面都有不同意见。双方的拥护者也针锋相对,矛盾重重。徐、高的关系愈加紧张。

在徐、高的斗争中,张居正在两人之间搞平衡,既不倾向徐,又不倾向高。

张居正少年才俊,二十三岁中进士,年纪轻轻就步入仕途。由于勇于任事,颇有城府,关心国事,体恤民瘼,他作为一个实干型政治人才,一直受到徐阶和高拱的器重。他当庶吉士时,徐阶是其教官,他尊称徐为老师。他在国子监任司业时,国子监祭酒正是高拱,两人是上下级关系。高拱与张居正在隆庆朝中后期,曾密切配合,同心同德,并取得重大政绩。

上图张居正

但张居正对高拱飞扬跋扈的做派亦有不满。当初,徐阶辞首辅回乡。不久,高拱官复原职,很快升为首辅,对徐阶不断打击报复。徐阶的儿子也受到牵连。张居正为其向高拱进言,引起高拱不快。高拱的门客还捏造出徐阶的儿子曾贿赂张居正三万两白银的丑事。高拱信以为真,以此讥讽张居正。张居正指天发誓,信誓旦旦地申明自己从未做过此事。经核实,高拱不得不向张居正道歉。从此高、张两人之间产生了裂痕。

张居正和冯保在反对高拱这一点上走到了一起。穆宗得病,冯保知道好不了了,就秘密嘱托张居正预先准备遗诏。张居正正在起草遗诏时,恰巧为高拱看到了。高拱当即责备张居正说:“我当国,奈何独与中人具遗诏。”张居正面红耳赤地向高拱谢过,使高拱更加讨厌冯保,想把冯保驱逐出去。但是,穆宗突然去世,冯保和张居正合谋,在太子生母李贵妃面前说了高拱许多坏话。于是,他们成功地排挤了高拱,各自获得了所需的权力。

上图万历皇帝赐予张居正的御笔

隆庆朝内阁人员的升迁、罢免像走马灯一样,各派之间混战不休。徐、高、张之间关系的纷繁复杂,既有恩情,又有矛盾,并且牵连着朝野及宫中的各种势力集团。然而,只有张居正一人在这期间稳中有升,屹立不倒。他始终没有卷入派系之间的直接冲突,没有得罪各种利益集团。事实上,他是隆庆朝内阁中最大的获胜者,同时,为开启万历时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最终成为影响大明国运的改革家。


邓海春


高拱,(1515-1578),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严嵩在位其间,与其子严世番打压异己、扶持个人势力,徐阶、高拱和张居正等人为了拉严嵩下马,一度有长时期的合作,这时候,他们的共同敌人是严嵩。经过他们的艰辛布局和长期努力,嘉靖四十一年(1562),权倾朝野的严嵩终于倒台。

高拱画像

当共同的敌人倒台后,因为对利益分割的不同,以前的联盟内部一般会产生分裂,说简单点,大家一起一路拼杀过来,凭什么你现在指挥我?政治规则就是如此,在这种游戏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看似平静的表面下面,都藏着自我利益的角逐与斗争。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便属于此类。他们曾合作“倒严”,如今严嵩终于下台,内阁首辅的高位谁坐比较合适,能更服人心呢?生性秉直的高拱当仁不让,徐阶心生不满。于是他逐渐拉拢张居正联合倒高拱,其中还有后来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当一个人连续受到盟友背叛时,距离倒台就不远了。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的高拱,刘毓濵饰。

张居正表面与高拱合作,暗中却将相关消息告知徐阶和冯保,高阁老焉能不败?另有说法高拱和张居正在日常中也有隔阂。张居正膝下多子,高拱却没有,一日两人谈起,高拱说:“上天真不公平,为什么你这么多儿子?”张居正回曰:“子嗣多了养活起来很费钱啊。”高拱说:“你有徐某给你的三万金,还担心什么衣食啊!”意指张居正受过贿赂。自此张居正对高拱心有不满。高拱后来也回忆说,这件事可能是他们两人交恶的源头。

总体来看,高拱在职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任用贤良,加强边防,革除弊政,财政收入增加,为后来张居正大刀阔斧改革奠定了基础。至于此三人关系,实在不好言说,政治斗争中,身处其间的政客们为了能够存活下去,为了实现心中积攒很久的政治抱负,必须付出代价,即不择手段达到阻挡自己的人。他们三人反目是必然的,但是三人在位期间,并没有像严嵩一样搜刮民脂民膏,贪污过居。因此,历史人物的评价仅仅看其有无排挤他人,视野就太小了,也不能产生综合的看法。在笔者看来,如果没有无端陷害忠良,为了个人势力大规模打压异己,或许就应该有一个较为客观中允的评价。

《高拱全集》书影,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拱一生著述丰富,共有18种,遗失3种,还剩15种,涉猎广泛,其哲学、经学和文学思想研究还不够透彻全面,空间很大,学界仍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廷玉等:《明史》卷213《高拱传》,中华书局标点本。

2.岳天雷:《高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3.冯明:《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记者团成团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许飞


季我努学社


给大家理一下这三个人的关系。

徐阶斗倒严嵩之后成为首辅,先是拉了个老好人李春芳入内阁,接着主动向裕王也就是后来的明穆宗朱载垕的讲师高拱示好,拉了高拱入阁。

本来高拱应该感激徐阶,但是高拱为人,倨傲尚气,他并不领情,事实上他也确实不用领情,因为按照惯例,只要等朱载垕登基,他会自然而然的入阁。

徐阶为人比较内敛,高拱性格强势不甘屈居徐阶之下,两人在内阁多有龃龉,于是徐阶开始拉拢朱载垕的另一位讲师张居正。最典型的事情就是嘉靖去世,首辅草遗诏,一般会邀请一两个内阁成员一起,但是徐阶谁都没找,只找了尚未入阁的张居正。这事儿,让本来关系颇好的高拱和张居正有了嫌隙。

嘉靖去世,明穆宗朱载垕登基,张居正入阁。


高拱因为他的性格强硬,在内阁里和这么多人不和,终于被迫去职。

但是徐阶并不是真的想打压他一辈子,他知道高拱和穆宗皇帝的关系,他把徐阶赶走只是想让自己走得体面一点,在高拱去职之后一年多,在隆庆二年七月徐阶主动致仕。

隆庆三年,高拱再度入阁。明代内阁排名顺序,第一次进阁是按先来后到,但是后面如果因故离职,再度入阁后不是重新排名,而是按第一次入阁顺序排名,所以这时的高拱是仅次于李春芳之下的次辅。

把严嵩斗倒的徐阶尚且不被放在高拱眼里,何况老好人李春芳呢?

隆庆五年,李春芳致仕,高拱成为首辅。


高拱不倒,张居正就永远当不了首辅,张居正开始找盟友,倒还真让他找着了。司礼监的冯保。冯保此人和高拱是有矛盾的,因为高拱连续两次断了冯保的升迁之路,先后让御用监的陈洪和尚膳监的孟冲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而这个位子本来是冯保的。断人官路就如害人父母,冯保恨高拱入骨,终于在穆宗宾天之际走皇后和李贵妃(万历生母)的门路当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但是他也知道,只要高拱一日不走,他的位子就一日不稳。


于是内阁的张居正和司礼监的冯保开始联合倒高。

最终高拱因为那句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被故意曲解成了十岁幼童如何能当皇帝引起了李贵妃的猜忌,被勒令立刻出京回家闲住。


本来徐阶对高拱和张居正都有知遇之恩,高拱的性格稍微不那么强硬一点,不和徐阶结怨,不和冯保结怨,甚至不和张居正结怨,以张居正和高拱同为朱载垕讲师时候的正副手关系,未必不能和衷共济为大明保驾护航。

可以说,高拱失败就失败在自己的性格上,太过强硬太过高傲了。



凤妩一


徐阶是张居正的座师,高拱是隆庆皇帝朱载垕的老师,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与高拱曾经是好友,曾立志匡扶江山社稷,可后来张居正却在小皇帝和太后面前打小报告,害得高拱被勒令退休。

他们之间总的关系就是继任者关系,分别先后任职内阁首辅,先是徐阶,再是高拱,最后张居正。三人之间细微的关系错综复杂,都为最高权力而斗争不已。明朝自朱元璋废除宰相之后,内阁首辅就是权力最大的文官,有时权力甚至大过以前的宰相。

徐阶是靠斗倒嘉靖朝著名奸臣严嵩父子才得以上位的,他忍辱负重,厚积薄发,处处奉迎嘉靖帝的喜好,修宫殿,填青词,逐步获得信任。趁严嵩被嘉靖帝冷落之际,徐阶抓住时机,一击即中,一举将严嵩父子打倒,登上了首辅的宝座。他提拔学生张居正,嘉靖帝生前未立太子,嘉靖帝驾崩后,徐阶和张居正等人伪造遗诏,使隆庆皇帝顺利继位,避免了一场皇权争夺斗争。隆庆帝继位后,行为荒诞不经,徐阶多次劝阻无效,失望之余上书请辞,获得批准。

高拱在徐阶辞官之后进入内阁,他自恃才高,又做过隆庆帝的老师,根本不把时任首辅李春芳放在眼里,遇事专横,李春芳愤而辞官,高拱继任为首辅。高拱治国理政才能突出,极力促成了俺答封贡,使明朝边境再无战事之忧。力排众议,任用能征善战而又贪婪无度的殷正茂为总督,成功镇压广西土司叛乱。隆庆帝驾崩后,年仅10岁的万历皇帝继位,张居正在小皇帝和两位太后面前打高拱的小报告,将高拱曾在内阁说过的“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改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宣称高拱密谋拥立藩王,皇帝与太后大惊,下旨勒令高拱回籍。

张居正继高拱为首辅,他与司礼监太监冯保联合,又得到李太后支持,军政大事皆出于一身。他主持推行考成法(绩效考核制度),一条鞭法(赋税,徭役皆折合银两),实行多项改革措施,开创了明朝后期著名的万历中兴。可惜,英年早逝,死于首辅任上。他的改革举措触动了权贵阶级的利益,万历皇帝也对他实行的严格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使得张居正死后遭到清算和抄家,追夺一切封赏,差点被毁坟掘墓。

总体来说,徐阶,高拱,张居正虽然为了权力而勾心斗角,但他们都是治国理政的绝佳人才,在他们任首辅期间尽管朝廷中斗争激烈,但明朝的综合国力却是稳步在提升的。他们三人都不愧治世能臣之美誉。

历史茶坊,解密历史,畅谈奇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号!喜欢本文的朋友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历史茶坊


朱元璋利用刘伯温的聪明才智让淮西勋贵和骄兵悍将们一起成为了阶下之囚,开国需要他们用命搏出位,太平以后飞鸟尽,良弓藏。

中华文明百年的劫难,终于实现了汉文化的回归,大开大合之际需要用重典,治乱世用重典法,收复天下豪杰之士,重新建立天地君亲师的伦理纲常,而蓝玉之流则视天下为囊中之物巧取豪夺没有节制,自己先后任用的中书省左丞李善长和胡惟庸都出现了结党营私的现象,从此大明帝国废除了千年的丞相制度,皇帝统一中央集权。



后世子孙,朱棣政变夺了侄子的江山,磨平了天潢贵胄的藩王们的造反之心,夷了清流文人领袖方孝孺的十族,启动了特务统治,植入了宦官集团监督文官政府,让自己的内阁部长们与有欲难求的腌宦们一起看管江山。

明朝的内阁制和宦官监管制度从朱棣开始有了明确的框架,到了嘉靖皇帝的时候,已经成为了成熟的政治规矩。朱厚熜被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内定为明朝第十一皇帝,他在位期间开创了嘉靖中兴,为后来的张居正新政奠定了基础。



徐阶是一个谨慎的人,嘉靖皇帝把他作为次辅与严嵩一起主持朝政,高拱主持户部,张居正执掌兵部,严世蕃负责工部,大家都是内阁成员,大家分工负责各自领域,重大的事情由司礼监与内阁一起组织御前会议,由嘉靖皇帝亲自裁断。

徐阶与严嵩共事十多年,实行明哲保身的策略,尽量迎合严嵩的意见,同时徐阶写的一手好青词博得嘉靖皇帝的欢心,因此可以左右逢源。张居正是徐阶的学生,政治上的很多问题都向老师请教,终于领悟了韬光养晦之道。高拱则不同,天生火爆脾气,不党不伍,他担任朱厚熜的儿子裕王首席教授,肩负着未来天子教育重任,同时也需要为新皇帝开拓新局面,所以与严嵩不对付一心倒严。

徐阶为了大局着想,支撑着严嵩把控朝局带来的腐败混乱局面,在触及帝国重大原则问题上则是极力坚持,避免了国策的进一步全国执行过程中的扭曲。高拱看不惯这种首鼠两端的人,朱厚熜逝世后裕王继位,高拱抓住了徐阶族人在地方多有不法行为案件,让徐阶告老还乡了。高拱执政后,其火爆脾气越来越暴躁,很多国策及政见不合的人都受到了他排挤,高拱最反感的就是司礼监的太监们干政,其中就有冯保,张居正也只能韬光养晦。



朱载垕在位6年,因病去世,终年36岁。张居正作为太子的师傅,成为了李太后的核心决策圈依靠,作为新皇帝的大伴冯保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与张居正出于共同的政治利益联手拌到了高拱,李太后重用张居正展开了新政改革。

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夹在皇帝与百官之间的奶油,不能让皇帝不开心,也不能让百官公卿觉得自己不忠,这是一份两头难讨好的工作,同时还有宦官集团的监管,作为明帝国内阁的首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和心血,圣明的君王依赖他们统御百官和亿兆黎民,昏庸无能的君王则沦为他们的傀儡,他们可以祸国殃民。至于他们的友谊,我认为政治家没有个人的道德和利益,那么就不存在私交了,一切都要服务自己所在的集团。


唐俊龙55398571


明朝中后期嘉靖至万历年间内阁斗争非常激烈,内阁首辅之争异常残酷。

先是张骢在“大礼仪之争”中迎合嘉靖皇帝,取代了杨廷和成为首辅。

后来夏言当了首辅,严嵩处心积虑讨好嘉靖皇帝,千方百计陷害夏言,因为收复河套等事情夏言失宠被杀,严嵩终于登上首辅宝座,长期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残害忠良。

后来徐阶又斗垮了严嵩父子当上了首辅。

隆庆年间明穆宗的老师高拱当上了首辅,高拱也才华出众,很得隆庆帝宠信。

到了万历初年,次辅张居正和李太后、太监冯保结成同盟,共同驱逐了高拱,张居正当上了首辅,开始对朝政实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张居正是明朝权势最大的首辅,因为万历帝年幼无法执政,张居正总揽朝政,一手遮天成为事实上的摄政。

张居正死后受到清算,张居正以后的明朝首辅权力受到限制约束,再也没有出过特别厉害的角色。


流贼闻之心胆摇


题主问询的这三个人,都是堂皇的首宰之臣,也是大明赖以存续的铁骨脊梁,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都作出了相应的煌煌业绩,并被后世赞为忠良哺食之臣、首中良弼之辅。

所谓:疾风知劲草,国难显忠良

个人尤对小个子徐阶情有独钟,爱而有加。

徐阶虽乃一时明相,但却又是一世奸雄。为了扳倒严嵩父子,徐小个子甘于忍气吞声、降尊纡贵,甚至达到了主动苟合曲意逢迎的奴颜婢膝地步,对颜威赫赫的严氏父子,极近讨好之能,甚至昧着良心把女儿嫁给了严家,直接断送了女儿的大好前程。

而对于那些对严氏父子睚眦俱裂嫉恶如仇的正直人士,却冷面以对,趾高气昂。直至将全部胜券握于掌中之前,都一直对严氏父子跋前疐后亦步亦趋,使人们感到这个惯于见风使舵的奴才才是最大的败类和人渣。

所幸天机裕隆造化随人,及至徐阶终于扬眉吐气搬倒了严嵩,人们才看见了久违的那张笑脸,也真真难为了徐阶这个包藏宇宙之机的铮铮硬汉。

而他的贤契爱徒张居正,则分明过于胆大妄为了些。至于高拱,则过于跋扈,人臣非礼之数尽露,最终被罢相丢官也就在所难免。

毛爷爷有句名言:政治是争取最大的公约数,以达成最广泛的利益同盟

在对待严嵩父子一事上,他们无疑做到了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但涉及到了自身的利益纷争和官位荣享,则又凸显了豪横与争斗,纷纷亮出手腕儿与绝活儿,相互厮杀自相践踏,最终令正义蒙羞渔人得利。

但无论如何,这三个人都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代表,也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向往追求的一致方向。虽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又殊途同归,格物自知。


龙吟148119260


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三个人尖,是明朝嘉靖皇帝留给儿子朱载垕隆庆皇帝的最大“遗产”。历史上对嘉靖帝贬多扬少,但就凭识人、用人、驭人这一点,是该点赞的。徐、高、张都是能人、牛人、权谋高手、隐忍大师,这“三匹马车”之间的关系可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 : 既合作又斗争,既抱团又单干。是在合作中斗争,是在抱团中单干。这也是有明一代文官集团的共性与特点。用一句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个把一个晾到沙滩上!



第一,徐高张抱团斗倒严嵩。

嘉靖朝时徐阶为内阁次辅,高拱为阁员,由于严嵩父子专权,徐阶高拱张居正覃仓等等这些“清流”派文臣骨干们,自觉地团结在裕王为中心的门下,与严党抗衡斗争多年,最终合力扳倒了严嵩父子,徐阶坐上了内阁第一把交椅,高拱成了次辅。徐阶的权谋与隐忍此时表现地淋漓尽致。

第二,高拱把徐阶赶下了台。

隆庆皇帝登基后,重用徐、高等人大胆革新除弊一改嘉靖朝乌烟瘴气。但由于二人的性格差别导致其在政见、用人等方面严重分歧,最终,高拱凭借帝师的特殊关系巧妙利用海瑞将徐阶赶下台。不过,徐阶是明代公认的政治家,与张居正乃师生关系。这师徒二人的治国本领是在伯仲之间。自此,高拱如愿以偿成了内阁首辅,张居正依例升次辅。



第三,张居正又把高拱赶下了台。

高拱主持内阁时间不久,大明这个有限公司又换了董事长,年幼的万历皇帝登基。由于高拱比较专权,性格特别,引起阁僚们不满,于是张居正又成功地如法炮制,利用自己帝师的优势联合司礼太监冯保,利用太后把高拱赶下了台,高拱还未到退休年龄就被迫告別政治舞台致仕还乡。张居正名正言顺主持内阁成为首辅,开始放开手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圆梦人A


首辅,即内阁首辅大臣。明朝初期,朱元璋诛杀丞相胡惟庸后,取消了中书省,另设了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因大学士在皇宫大内就餐,侍皇帝于宫殿阁楼的下面,又叫内阁。太祖时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并无实权。仁宗时期,开始参与处理国家大是,成为了宰相的别称。世宗嘉靖时开始统领六部。类似于清朝的军机处。




徐阶,松江华亭人(上海松江区),嘉靖二年(1523年)殿试探花,后因触仵张孚敬被贬官,此话就变得谨慎,善变。因能和严嵩共事十余年,并最终斗倒严嵩,继任首辅。在其能首辅期间,为了稳固地位,先举荐了当了太子裕王九年侍读学士的高拱入内阁,后又引也曾裕王府讲读的学生张居正入阁,彼时,三人同心同德,关系密切。明世宗不豫时(病重),徐阶草拟遗诏时唯独t与张居正商议,致使高拱心生芥蒂。隆庆皇帝(穆宗)登基后,高拱又仗着是皇帝的亲信旧臣,想与徐阶分庭抗礼,并进一步把持朝政。却不料被老谋深算的徐阶抓住把柄,逼的乞休,回新郑老家养病去了。不久徐阶也乞休回了老家。徐高二人随成政敌。

隆庆三年,高拱再次入阁。他尽改徐阶的做法和规章,并对徐阶进行打击报复。明史载“拱再出,扼阶不遗余力”。专门找徐阶的错,来加重徐阶的罪行,所赖皇帝念着徐阶的好,一直都压着。可巧徐阶的后辈仗势欺人,横行乡里,被高拱抓住,尽夺其田,戍其二子。同为内阁的张居正因为受到老师的托付(令三子事居正瑾),就劝高拱稍抬手。却引起高拱的怀疑。虽然最终误会消除,可好同事好朋友的二人却分道扬镳。政见的不同却使他们最终成了政敌。高是惩治太监专政,加强内阁职权,形成内阁专政。而张居正则是联合太监,沿至前习。


最终,高拱失败,黯然回乡。而张居正并未像高拱对徐阶般对他,依旧以礼相待。是念曾经的友情呢?或是在心里认同高拱的政见呢?


用心读史


徐阶内敛,高拱张扬,张居正厚积而薄发,三人都是治国理政的能手,但性情、机遇各有不同。

徐阶入仕之初,因书生意气违逆内阁大学士张孚敬而被贬外任,受此挫折的徐阶从此谨事上官,可见此人较为灵活,能够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上下官吏大多喜欢和他来往。严嵩专权时,徐阶又及时调整策略,日常政事多顺从附和严嵩的意见,从不与他争执制造矛盾,并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一副恭敬顺从的样子。但一旦严嵩被皇帝冷落失势时,徐阶就立马不失时机得运作“倒严”,行动直击要害、干脆利落。在对嘉靖的态度上,徐阶又能积极迎合皇帝的意见和兴趣爱好,主持修建万寿宫, 擅长写作嘉靖喜欢的青词,并善于调和皇帝、百官、太监等各派势力的关系,合理处置国内外各类事件,因此能够长久得到嘉靖信任,安稳地坐在内阁大学士的位置上。



相较于徐阶,高拱的性格特点就显得格外突出、棱角分明。在京内京外任上,高拱励精图治,数年内政绩斐然,但他性情急迫、专横跋扈,导致与同僚之间的关系多有不睦。明穆宗朱载垕在位时,因高拱在朱载垕还未继位时就相交甚厚,故能仗着皇帝信任支撑一时。等到小皇帝万历即位,正是主少国疑的关口,高拱竟然又瞎说什么大实话“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引得两位太后大惊不已。张居正乘机联合司礼监冯保“倒高”,高拱被逐离权力中心。
相对于徐阶、高拱来讲,张居正的人生际遇更为幸运。在平稳过渡完嘉靖、隆庆两代皇帝,严嵩、徐阶、高拱三任大学士之后,气候渐成的张居正不失时机得联合司礼监一起驱逐了高拱,如愿以偿得继任为首席内阁大学士。凭借着“李太后、张居正、冯保铁三角”关系网,张居正得以在万历的头十年对日暮途穷的大明王朝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革新官场吏治、整顿土地财赋、充实国库收入、修复军备边防,成就了一番青史留名的伟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