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前四分之一的夜

酒吧前四分之一的夜

剛跟朋友從酒吧出來,說起來好久沒有遭遇這樣的奇葩了!!

成了家總怕喝酒誤事把理智的那根弦繃斷,但今天還是被朋友拖到之前常去的酒吧,試試看能不能在這裡找到工作的靈感。

吧檯裡的調酒小哥已經不記得我的臉,客氣疏離的詢問我的選擇,完全忘記之前是誰像親兄弟一樣勾肩搭背的跟我討論酒款。朋友還是一如既往地簡單純粹:“一杯威士忌不加冰,哦對了單一麥芽的,不喝調和威士忌”,恩,還是又作又軸。

酒吧前四分之一的夜

拿到酒,一口還沒過胃就一臉滿足跟我講喝威士忌當然只喝單一麥芽威士忌,不然就不算喝了威士忌,我對這樣的言論不做評價,但是想著這哥們今晚肯定又要開始他的演講。幾杯黃湯下肚,開始跟我侃起單一麥芽的發家史,渾然不管我是不是聽過三百次。

“哥們,我跟你說啊!

你這種不喝威士忌的人是沒辦法體會單一麥芽的魅力的,雖然他發家只有幾十年,但是人個性,這味兒獨特!誒(沒錯,一聲),個性就是王道。”

“誒,不對呀,那像你這樣說,難道不是應該越小眾越顯得個性嗎?”槓精本精需要上線蹦躂一下。

“不是我說,朋友你這個思想有點太狹隘了,你仔細想想當時的社會,怎麼說呢,單一麥芽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仰仗當時的社會背景,你想啊,那時候威士忌生產過剩又遇上歐美經濟危機,差不多的人都跑去和伏特加跟龍舌蘭這些酒了,沒幾個喝威士忌咯。可老話怎麼說的?上帝關上一扇門,又給你打開了一扇窗,那時候威士忌雖然不景氣但是間接打造了今天單一麥芽威士忌的盛況啊。

不過那時候也不是完全沒有單一麥芽威士忌,像樂加維林他們廠,生產的烈酒大部分都運到格拉斯哥調和用了,也有小部分拿來做單一麥芽威士忌了。”

“那這小部分最後是被誰喝了?”

酒吧前四分之一的夜

“誒誒誒,你問我我問誰呀,誰喝了還能告訴我嗎?這樣的歷史不可考!不可考!你再想想,1853年最早的調和威士忌「老調格蘭利威」(OVG),它啊,用的是不同酒齡的格蘭利威,其實也應該算是最早的單一麥芽威士忌了。不過這些品項都少,所以米爾羅伊(Milroy)兄弟在倫敦開「Soho Wine Market」專賣店的時候,就注意到只有格蘭菲迪、格蘭冠、格蘭利威和湯馬丁等四種單一麥芽威士忌,還有那些酒廠不願意賣的一點拉弗格。

你來猜猜,為什麼那時候的人不願意喝單一麥芽?”

酒吧前四分之一的夜

OK,假裝不知道吧——“還能為什麼,不好喝唄”

“去你大爺的,你這個沒喝過的沒資格說不好喝,那時候單一麥芽少得可憐,而且大部分只在蘇格蘭市場流通,你想喝也不一定喝的到。你說說威士忌加冰成本是不是降低了,所以咯,那時候喝調和的比喝單一麥芽的多多了

還有《品醇客》在我出生那年(哦,他82年的)就說了「10年前大概僅有30種單一麥芽威士忌,但由於其獨特的風格和個性而急速成長2倍,且如果DCL挾其45間酒廠的規模一一釋出單一品項,那麼這種潮流將更不可擋。”搖頭晃腦的背課文,的確實想打他。

酒吧前四分之一的夜

“那是不是隻有單一麥芽在你這裡才能稱之為酒?”我想挖個坑給他。

“誒可不敢胡說,這酒吧喝酒的人這麼多,你是想讓我被打死?酒嘛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當然了在我這威士忌還是要喝單一麥芽的。”

眼睜睜看著他高談闊論了大半個小時,我還是叫停了他,把話題轉到他今年八月的婚禮上。畢竟是個過來人,想跟他好好嘮嘮嗑。但剛說了沒幾句,時間就已經到了晚上九點四十,略尷尬的笑了笑“哥們,我今天還有另外一個局,我就先走了,你繼續嗨!”

“行!你走吧,賬不用付,待會我還有幾個朋友來,咱們下次再約!”

說到底我還是沒想過付賬,衝到在門口叫了個代駕,準備在十點半的大關之前回家,認命的做做家務帶帶孩子,再好好想想八月之後的朋友。

人生嘛,就該如此多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