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芳:唯願我們變得更美好

王瑞芳:唯愿我们变得更美好

她,身高不到1米6,體重只有90斤,嬌小的身軀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她,在教育戰線上拼搏了20多年,桃李滿天下,她不僅培養了數不清的優秀學子,還培養了無數的骨幹教師。她,就是杏園小學教務處副主任王瑞芳。

教師,擺脫不了的宿命

王瑞芳生於書香門第,父親和大姐都是光榮的人民教師,二姐上學時讀的也是幼教專業。在身邊很多人看來,教師這個職業似乎也應該是王瑞芳的不二選擇。可年輕時的王瑞芳偏偏對教師這個職業“不感冒”。“可能是因為一家人都是教師,我想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吧。”採訪中,王瑞芳告訴記者,1993年,她中專畢業後,進入臨沂的一家公司,成為了一名會計,“我從小數學成績就好,讀中專時學的也是會計專業,這份工作我很喜歡。”

憑藉著對會計事業的熱愛和過硬的專業知識,王瑞芳很快在公司裡嶄露頭角。不到4年時間,她便成為了公司財務科的骨幹人員,還擁有了一份即便以現在的標準來衡量,也算得上相當豐厚的薪水。但王瑞芳父親卻始終認為,相對於公司會計來說,教師這份職業顯然要更加穩定,也更加受人尊重。

在父親的一再勸說下,1997年,思考良久的王瑞芳最終辭去了自己的會計職業,考入了當時的相公高中,成為了學校教務處的一名工作人員。“因為我是非師範類專業畢業,按照相關政策,是不能直接當代課老師的,必須要有三年的過渡期。”王瑞芳說,當時她所在的那家公司的負責人得知她要離職的消息後,也曾苦口婆心地勸說過她,還承諾會再次提高她的工資待遇,但王瑞芳當時去意已決,婉言謝絕了公司領導的一再挽留。眼看無法挽回,那位公司領導親自開車將王瑞芳送到了學校,臨別前還對王瑞芳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相信以你的工作能力和態度,在任何一個崗位上都能有所成就。”

在相公高中教務處工作的 3年裡,王瑞芳一邊做好本職工作,一邊不斷充實自己,利用三年的時間,她不僅考取了教師資格證,還通過自學拿到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專文憑,之後又取得了該專業的本科文憑。

2000年,25歲的王瑞芳考入了河東區褚莊實驗小學,正式成為了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年輕時不想當教師,現在卻在這個崗位上幹了20多年,上學時,成績最差的就是語文,可偏偏又成為了一名語文教師。現在看來,這一切都是命運使然,是我擺脫不了的宿命。”想想過往,王瑞芳很是感慨。

老師,這些年您一點兒都沒變

初登講臺,一切都是新鮮的,也是毫無頭緒的。王瑞芳不僅是語文教師,還是班主任,以前在學校教務處面對的文件,一下子變成了60多個嘰嘰喳喳的孩子,一時間讓王瑞芳有些不適應。“我的眼鏡就是那時候配的。”王瑞芳笑著說,她近視不到200度,原本是不需要戴眼鏡的,但為了能看清楚那些調皮的孩子在課堂上的小動作,王瑞芳還是去配了一副眼鏡,戴上之後就摘不下來了。

回憶起這些年教過的那些孩子,王瑞芳又愛又恨,恨的是孩子們調皮起來,時常會把她這個年輕的女教師氣哭,看到老師哭了,孩子們還會沒心沒肺地笑。但說到愛,王瑞芳還是會哭,那是一種叫做感動的情緒。

王瑞芳既是語文老師,又是班主任,教學任務非常繁重。剛上講臺那會,因為長時間的講課,王瑞芳的嗓子啞了,啞到說不出話,甚至有時候只能通過手勢來表達她想說的話,“那時候,孩子們有的給我拿潤喉糖,有的給我拿胖大海,看著他們一雙雙小手捧著東西走過來,我一下子就忍不住哭了。”說到這裡,王瑞芳的眼圈紅了,調皮,是孩子們的天性,但愛,同樣也是由衷而發的。

也正是從那時起,王瑞芳開始慢慢懂得了如何與孩子們相處,如何做一名孩子們喜歡的老師。作為一名教師,之後又成為學校教務處副主任,王瑞芳有不少外出學習的機會,每到一處,王瑞芳都是自掏腰包,購買一些當地的特色零食,帶回來跟孩子們分享。她還會把外出學習時拍的照片做成幻燈片,利用一到兩節課的時間把這些照片上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這些年,每次外出學習,孩子們都會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我回來。每次回來沒等到教室,就會有孩子大聲喊,‘王老師回來了!’然後大家就會從教室裡跑出來,有的在我包裡翻好吃的,有的抱著我的大腿不放,孩子們笑啊鬧啊,那種感覺真的很美好。”說到孩子們,王瑞芳的話語中滿是幸福的味道。

現在,王瑞芳的學生有的已經讀了研究生,有的也步入了工作崗位,每年的教師節和春節,王瑞芳都會收到無數的賀卡和祝福,也有學生會結伴去學校去家裡看她,王瑞芳最喜歡聽學生們說的話就是,“老師,這些年您一點都沒變。”

重擔,任教一個月就迎來大賽

身為一名教師,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如何將你的所學表達出來,讓學生們更好接受,同樣是一名優秀教師必須要具備的。2000年秋天,剛剛入職1個多月的王瑞芳就迎來了一次挑戰。“當時學校要選拔5名教師參加河東區的講課比賽,我回家把這件事和父親說了,他鼓勵我報名參加。”王瑞芳說,父親的話讓她感到十分驚訝,原本她只是把這件事當成閒聊一般講給父親聽,沒想到父親竟然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在王瑞芳看來,自己在剛剛踏上講臺,怎麼可能去參加這麼重要的比賽,這也太過兒戲了吧。可父親卻這樣解釋給她聽,“你本身起步就晚,又不是科班出身,參加講課比賽是提升你教學水平最快的捷徑,我希望你能把握住這次機會。”

父親的話讓王瑞芳思索良久,最終,她還是報了名,除她之外,另外4名教師都是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正如她所想,學校很多老師對王瑞芳的報名很是意外,他們覺得作為一名新人,還是要多聽多看多學。剛剛參加工作就報名參加講課比賽,說好聽點叫勇氣可嘉,說難聽了就是不自量力。但當時學校的一名副校長聽過王瑞芳講課,覺得她的課很有新意,國家又剛剛提出了新課改,這位年輕的女教師或許能大家帶來一些驚喜,於是決定讓她試一試。

王瑞芳說,她骨子裡有股韌勁,別人不相信她能做好,她就偏偏要做出個樣子來。當時的網絡並不發達,王瑞芳到處蒐集名師的教學光盤和書籍,平時只要沒課,她就去其他班級聽老師們講課。就這樣,王瑞芳白天上課,晚上練習。經過1個多月的精心準備,王瑞芳的體重掉了10斤,卻在比賽中一鳴驚人,獲得區一等獎第二名的好成績,後來又代表河東區參加了市裡的講課比賽,獲得二等獎。

希望,我們變得更美好

如果說這次比賽只是小試牛刀,那七年後的一場比試真的讓王瑞芳終生難忘。

“抽到比賽題目我就哭了。”王瑞芳說,古文是語文科目當中公認的最難講的課程,內容枯燥無味,很難出成績。當時王瑞芳的內心所承受的壓力是巨大的,“這是我第二次參加講課比賽,如果這次的成績比七年前還要差,我無法原諒自己。”

這次,王瑞芳拿出了比上次比賽多得多的精力,有時寫教案到凌晨一點多。就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終於課講比賽的日子到來了。

王瑞芳準備的是兩首古詩詞,《泊船瓜洲》和《遊子吟》,一寫鄉愁,一寫母愛。至今,王瑞芳還清楚地記得她在這次講課比賽中最後說的話,“同學們,思鄉的詩寫了千百年,今天還在寫;思親的詩讀了千百年,今天還在讀。總有一天,你們長大了,去追尋心中的夢想。那時候,你們就會覺得故鄉和親人,是我們心中最難以忘懷,也是最魂牽夢繞的。”講完後,王瑞芳強忍淚水,鞠躬下臺離開。身後,全體師生起立為她鼓掌,雷鳴般的掌聲響徹全場。評委們給了王瑞芳的這堂課四個字的評語——— 登峰造極。

也正是因為這次講課比賽,讓王瑞芳產生了重回講臺的想法。2010年8月,王瑞芳考入臨沂杏園小學。這是一所新建學校,多數教師都是剛剛邁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他們有工作的熱情,但缺乏教育教學經驗。作為一名業務教幹,王瑞芳清楚地知道,青年教師隊伍的發展、壯大、提高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前提所在。於是,她在代好課的同時,開始引領學校的青年教師走教學研究之路,促進青年教師專業發展。

在以後的日子裡,輔導青年教師參加各級課賽成了王瑞芳的一項“額外”工作。只要有教師參加各級講課比賽,她的時間就沒有了上班下班的界線。從和老師一起選課題,到第一次試講,再到無休止地聽課、議課;從教學目標的確定,到各教學環節的教學策略,再到每一句話的字斟句酌;從課件的設計,到背景音樂的選用,再到板書的美觀;從教師的語感,到體態語的恰當運用,再到賽課時服裝的選擇搭配……點點滴滴,方方面面,她都會幫老師們反覆揣摩。2016年9月,年輕的徐萬曉老師要在第五屆市直小學教研節上執教一節語文公開課,教研節的前一天試講效果還不好,於是當天晚上,她通過微信語音一直和徐老師磨課到零晨四點半,徐老師終於在第二天的教研節上成功展示了《悠悠送別情》,得到了與會老師的高度讚譽。這樣的磨課還有很多,很多……近10年來,在王瑞芳的指導下,有兩位教師獲全國“語文主題學習”講課比賽特等獎,兩位教師獲省級優質課評比一等獎,兩位教師獲省級二等獎,13位教師獲市級優質課評比一等獎;20多位青年教師成長為全市的名師、教學能手、教學新秀。王瑞芳說,這就是她走過的20多年的教育歷程,回望來路,既不轟轟烈烈,也沒有豐功偉績,她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與學生、與同事、與教育,彼此之間變得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