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的白「晶睛」,能否等來拯救她的至尊寶?

娃哈哈的白“晶睛”,能否等來拯救她的至尊寶?

看過《大話西遊》的人都知道,至尊寶一次又一次的通過月光寶盒穿越到500年前,是為了救自刎的白晶晶。不管最後有沒有等到至尊寶,白晶晶的結局似乎早已寫好.....

·1·

哇哈哈靈魂人物宗慶後曾在公開場合指出“電商衝擊不了娃哈哈”。或許,電商真的衝擊不了娃哈哈,但是連年下滑的營收能直擊這位六旬老人的心底。

4月底,娃哈哈推出了一款名為“天眼晶睛”發酵乳飲料,並進軍微商。此舉被娃哈哈官方解讀為“社交零售”,先不去計較字面上的社交零售或微商,且看這件事的確是老品牌的新生意。

看到產品的包裝設計元素後,首先讓我想到的就是“白晶晶”,而微商模式便是屢敗屢戰的“至尊寶”。對於一年推出新品達上百種的娃哈哈來說,這次被關注的焦點並不完全在於產品“白晶晶”,而是其“至尊寶”銷售模式。

娃哈哈的白“晶睛”,能否等來拯救她的至尊寶?

綁定動漫IP,涉足微商,承接新生代消費者需求,或許只是娃哈哈化解“中年危機”的第一步。那麼,微商到底能不能化解哇哈哈的“中年危機”?

·2·

首先我們得清楚,娃哈哈銷售額接連下跌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品牌、產品及營銷老化。

雖然每年都會推出近百個新品,然而真正為人熟知的產品依舊是營養快線與AD鈣奶,這在更迭頻頻、新品層出不窮的飲料市場中極為不利。

同時,盲目跨界,推行多元化戰略也分散有限的精力,拖累轉型;

此外,高度集權的管理模式也令娃哈哈的未來走向不明朗。

“走下神壇”做微商,或許能夠解除業績下滑的危機,但能否幫助娃哈哈長遠發展還未可知。

獨木難支

明星單品乏力,新品無以為繼

作為娃哈哈的“當家花旦”,營養快線上市曾幫助娃哈哈迅速突圍。2005年,營養快線的問世開拓出發酵乳這一新品類,此後風靡全國,在2013年銷售額攀升至200億元,這也為娃哈哈貢獻出鉅額利潤。

然而受到“肉毒桿菌”等謠言影響,2014年之後,營養快線營收急轉直下,宗慶後回應稱,“至少損失了近四億元”。由於品牌結構單一,這也使得娃哈哈品牌形象大打折扣,逐漸淪為三四線城市品牌。

為扭轉頹勢,娃哈哈不斷推出新產品。2017年,力推蘇打水,同年又推出U-YO冰淇淋風味酸奶、AD鈣飲料;據統計,2018年娃哈哈發佈十大新品,在2015到2017年間,娃哈哈也曾推出三十餘種新品。

然而,這些新產品的市場表現並不佳。如主打年輕人市場的貓緣咖啡在市場上並無太大反響;新品富氧水因宣稱“溶解氧含量超過普通飲用水6~10倍”而備受輿論質疑……年年出新品,卻再難有“爆品”出現。

娃哈哈的白“晶睛”,能否等來拯救她的至尊寶?

這其中固然有環境變化的因素。飲料業在經過十餘年的充分發展,市場更加多樣化,現調飲品異軍突起,強烈衝擊傳統飲料市場;而在傳統飲料內部,也有著不同種類產品的殘酷廝殺。

各種發酵乳類飲品在營養快線之後湧入市場,分享紅利,其後隨著市場變遷,消費升級,含乳類飲品風光不再,主打“健康”、“運動”、“低熱量”的品類受到消費者追捧,維生素水等產品大行其道。

顯而易見,只靠一個單品打天下的娃哈哈在這種市場格局下有些不合時宜。

同時,原有的“聯銷模式”也在無形中阻礙著新品的推廣。所謂聯銷體經銷商模式,是將經銷商與銷售團隊進行利益捆綁,損益共擔,形成多層級,精耕細作的銷售模式。

在早期,這種模式幫助娃哈哈迅速實現渠道下沉,佔領市場。但在新品市場反應不確定時或利潤不足以滿足多層次的經銷商時,推廣便遇到阻礙。

更重要的是,縱觀娃哈哈的成長史,多靠模仿起家。如根據可口可樂推出的非常可樂,緊跟樂百氏果奶而生產的AD鈣奶,而營養快線更是脫胎於小洋人妙戀。

因而,娃哈哈所謂的創新,更多是抄襲和跟風市場中反響較好的產品。這種簡單、粗暴的發展策略確實使娃哈哈完成了早期積累,但在消費升級的市場環境下,要贏得消費者,需要自主創新,而非簡單效仿。

轉型失利

看不懂的多元化

早在2010年,伴隨著“再造一個娃哈哈”的口號娃哈哈謀求轉型。當年宣佈進軍奶粉行業,推出產品高端嬰幼兒奶粉“愛迪生”,同時也在2010年涉足商業地產,以中產階級消費為主要目標,銷售較低知名度的歐洲品牌,開設首家娃歐商場。2013年,在白酒行業已結束紅利期時,高調推出領醬國酒。

在近十年的發展中,娃哈哈的跨界令人眼花繚亂,但卻收效甚微。宗慶後曾坦言旗下的奶粉業務並未盈利,位於杭州的娃歐商場也在2014年被曝出虧損嚴重,因拖欠租金而撤離。至於領醬國酒,早已在市場中銷聲匿跡。

娃哈哈的白“晶睛”,能否等來拯救她的至尊寶?

多元化本身並無可厚非。對於多數企業而言,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常面臨多元化與國際化的考慮。然而,跨界的前提是要清楚企業自己的主業與優勢,為了跨界而跨界並不能幫助企業發展。有業內人士認為,娃哈哈跨界乳業、白酒尚屬零售業範疇,而娃歐商場則無從發揮原有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娃哈哈的主營業務並未得到穩固。在這種情形下的跨界,似乎更帶有轉移危機的意味。而這種盲目發展的多元化戰略,最終會消磨娃哈哈的渠道優勢與品牌形象,分散集團的專注力。

在近期的採訪中,宗慶後稱,娃哈哈將宣佈開發中老年保健品、代餐粉等產品,向養生方向轉變,同時接觸其他項目,涉及人工智能等。

高度集權

娃哈哈減去宗慶後等於零

在一次訪談中有這樣一段對話。主持人問宗慶後,“娃哈哈加上宗馥莉等於什麼?”“等於更強大的娃哈哈。”主持人轉而問及宗馥莉,“娃哈哈減去宗慶後等於什麼?”“等於零。”

宗馥莉進入娃哈哈集團多年,始終沒有進入核心管理層,由她主導的宏盛集團是娃哈哈的代工廠,承擔三分之一的加工業務。而在多家媒體報道中,娃哈哈是一家高度集權的公司,宗慶後是最高決策者,有玩笑稱“娃哈哈的董事會議就是走一個過場”,雖是誇張,但公司至今沒有設立副總經理一職,大小事務仍有宗慶後決定。據悉,早期產品為人所詬病的廣告、設計、營銷均由宗慶後指導策劃。

推崇人治、依靠“人情”的宗慶後,相比數據與分析更願意親自跑在一線,會見經銷商。這就意味著,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娃哈哈的決策更多依靠於一個人的經驗與直覺。對於早期民企而言,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現代企業發展要義在於完善的管理體制與良性自循環的運作系統,而非一言堂。

從校辦經銷部,成長為中國飲料業巨頭,娃哈哈無疑實現了巨大的飛躍。但在當前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僅僅依靠與資本對接是不能完全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更需要娃哈哈引入新的管理模式與對外溝通體制。聆聽新一代消費者的需求與訴求,真正以消費者為核心進行創新與改造。

結語:

最後,不管“晶睛”是走社交電商還是微商,先做一個營銷型小程序吧!

營銷型小程序之於社交電商,就是金箍棒之於至尊寶啊。讓社交電商模式所向披靡的營銷型小程序是啥樣!可以先來看一看、學一學牛商微講堂本週四的小程序課程。也到週末了,有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可以關注“牛商網”,領取“學習福利”,找到“課程回放”即可免費學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