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大秧歌齐聚济南市商河秧歌古村演绎民俗文化

2018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初九)我作为枣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微创新媒商学院策划师应邀参加

山东(商河)秧歌文化旅游节在商河开幕!

届时山东省三大秧歌将齐聚秧歌古村

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轮番表演!

给你最浓郁的年味儿体验

过最热闹的年,看最地道的秧歌!

山东三大秧歌齐聚济南市商河秧歌古村演绎民俗文化

三大秧歌汇报演出

山东三大秧歌齐聚济南市商河秧歌古村演绎民俗文化

青少年鼓子秧歌演出

山东三大秧歌齐聚济南市商河秧歌古村演绎民俗文化

秧歌王技能大赛演出

山东三大秧歌齐聚济南市商河秧歌古村演绎民俗文化

商河县优秀秧歌表演

山东三大秧歌齐聚济南市商河秧歌古村演绎民俗文化

山东三大秧歌

被誉为中国民间舞蹈艺术奇葩的山东三大秧歌,是汉族北方四大民间舞蹈(山东三大秧歌、东北大秧歌、陕北秧歌、河北地秧歌)之一,誉满全国,名扬世界,均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鼓子秧歌气势磅礴,充满阳刚之美;海阳大秧歌是综合性的民间舞蹈形式;胶州秧歌,是舞、戏融合的一种秧歌形式。山东三大秧歌在历史的长河里历经几百年的传承与衍变,透射出山东人民鲜明而独具特色的生活习俗与精神风貌,浓缩了千百年来齐鲁大地的习俗风尚,承载着齐鲁儿女淳厚而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

鼓子秧歌

商河鼓子秧歌是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瑰宝,鼓子秧歌原叫“跑秧歌”“跑十五”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普遍称之为鼓子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是黄河文化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河鼓子秧歌被誉为中国北方汉民族男性传统舞蹈的代表。

山东三大秧歌齐聚济南市商河秧歌古村演绎民俗文化

“鼓子秧歌”在鲁北和鲁西北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雄厚的群众基础,据商河县调查,全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庄都有秧歌队,上至八十老翁,下至七岁儿童,都能上妆下场演出。

山东三大秧歌齐聚济南市商河秧歌古村演绎民俗文化

鼓子秧歌就伞、鼓、棒三种角色的基本动作,概括六句口诀:

脚膝微颤,臂走弧线。

手挽8字,吸蹁跨转。

扑盖搓挑,跑蹬跳窜。

山东三大秧歌齐聚济南市商河秧歌古村演绎民俗文化

秧歌古村是展现鼓子秧歌历史文化演变为主的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建成于2016年,求年于滳、沙场点兵和欢庆丰收三项表演深受游客们的欢迎,平时节假日周六周日都可以观看演出,秧歌古村也是本次三大秧歌汇演的主会场。

山东三大秧歌齐聚济南市商河秧歌古村演绎民俗文化

胶州秧歌

胶州秧歌俗称为“地秧歌”“跑秧歌”“扭断腰”“三道弯”,主要活跃在青岛胶州市的广大农村,保持着浓厚而纯正的乡土气息。它以男刚女柔、婀娜多姿、舒展大方的舞姿和“抬重、落轻、走飘”的舞蹈风格,胶州大秧歌“三弯九动十八态”,是真正的“扭”秧歌。其舞蹈、音乐曲牌和情节剧在中国秧歌群体中独树一帜。

山东三大秧歌齐聚济南市商河秧歌古村演绎民俗文化

胶州秧歌有两种流派。1920年,秧歌艺人陈銮增把武术动作技巧揉进秧歌中,使其具有粗犷豪放火爆的风格,群众称之为“武秧歌”,又称东路秧歌。把以刘彩为代表,以妩媚抻展细腻见长的秧歌称为“文秧歌”,又称西路秧歌。后来文武两派相互竞争,又相互学习,到现在逐渐融为一体。

山东三大秧歌齐聚济南市商河秧歌古村演绎民俗文化

表现在姿态造型和空间变化上是持续“三道弯”;表现在力度变化上是持续的“拧、推、抻”;表现在节奏变化上是身体各部的轮番“慢做快收”。

山东三大秧歌齐聚济南市商河秧歌古村演绎民俗文化

海阳秧歌

海阳大秧歌自明代形成,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海阳人民素以看秧歌、演秧歌为生活中一大乐事。当地群众有一句口头禅:“没有秧歌不叫年”。春节期间,大秧歌开始到各村演出,民间有“耍正月,闹二月,沥沥拉拉到三月”之说。自正月开始,各村秧歌队陆续“包头”,互相串演,共贺新春。

山东三大秧歌齐聚济南市商河秧歌古村演绎民俗文化

海阳大秧歌表演形式独特,其内容十分丰富,表现打鱼狩猎、农田耕作、大夫行医、货郎卖货、锢漏锯缸、艺人卖艺,还有扮演戏剧佳话、民间故事,粉墨浓妆,锣鼓伴奏,列成长队,踏拍欢舞,串街走巷。质朴优美,耍逗有致,情趣盎然,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山东三大秧歌齐聚济南市商河秧歌古村演绎民俗文化

海阳秧歌还注重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善于从生活中提炼丰富的舞蹈语汇,从不同角度、用逼真动人、惟妙惟肖的舞蹈语汇抨击邪恶、赞颂真善美。

山东三大秧歌齐聚济南市商河秧歌古村演绎民俗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