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菌,無需放肉,放一點香油清煮就很美味

時下,正當是雲南野生菌成熟的時節,除了品種繁多以外,雲南野生食用菌的菌期還非常綿長,涵蓋夏秋冬三季。其中,就包括日漸成熟的銅綠菌。今天,紅廚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種在雲南當地十分受歡迎的菌類。

這種菌,無需放肉,放一點香油清煮就很美味

銅綠菌小檔案

銅綠菌,學名是紅汁乳菇,屬於中等大小的菌菇,菌蓋直徑4-10cm,未成熟時會呈現出,邊緣最初內卷,後平展,呈現胡蘿蔔黃色或深橙色。

這種菌,無需放肉,放一點香油清煮就很美味

在存放過程中,它會自己氧化,因而形成了像生鏽銅器一樣的銅綠色,手摸的時候也會發綠,切開以後,裡面也會有這樣的銅綠斑點樣,做熟以後顏色彷彿會更深,因而得名。當然,這不會影響口感。

這種菌,無需放肉,放一點香油清煮就很美味

主要產地

銅綠菌其實是滇中山野裡最普通的一種野生菌,生長環境極其純淨,主產於雲南滇西“三江並流”區原始森林地帶,生長在松樹或針葉林、闊葉林或混交林地,每年夏秋季為生長期。

銅綠菌均以成對形式出現,深林中只要發現一朵,在不超出一米範圍內必定能發現另一朵,子實體中等至稍大。在雨季來臨時,溝窪地帶最容易發現其蹤影。

文首提到,銅綠菌生長涵蓋夏秋冬三季,這是因為哪怕在晚秋時節,銅綠菌都會大量生長、成熟,而且在12月初,還可以採獲。

這種菌,無需放肉,放一點香油清煮就很美味

營養價值

銅綠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植物纖維等成份。而且,經過科學試驗表明,銅綠菌還有抗菌的功效,營養價值極高。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野生銅綠菌由於採購標準不夠嚴謹,有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這種菌,無需放肉,放一點香油清煮就很美味

而當食用完野生銅綠菌後,如感不適,有噁心、頭暈、嘔吐、看東西不清晰或幻視、幻聽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治療。

萬一來不及就醫,應立即採用簡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藥物,進行催吐、洗胃、導瀉或灌腸等處理,儘快排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菌或減緩有毒物質的吸收,從而減輕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經過這些處理後,還要儘快轉送醫院診治。

這種菌,無需放肉,放一點香油清煮就很美味

銅綠菌的烹飪

銅綠菌吸納山間露水清霜,所以有清雅脫俗。其入口細嫩,香味悠長,有濃郁的大自然清香氣息。用山泉水清煮,無需放肉,放一點香油或者雞油即可,最美味。

滇中人吃銅綠菌比較多,尤其是在宴席上,會有曬乾的銅綠菌做成的菜餚。曬乾以後的銅綠菌,不像其他曬乾的菌子那樣不好泡發,銅綠菌泡發以後口感也几几乎可以達到新鮮菌子的口感,所以它幾乎是唯一一個不被雲南人嫌棄的幹菌子。

不過,銅綠菌的香味和鮮味相對於其他菌類都顯得有些平淡,而且是非常不耐熱的一種菌類,所以烹調時間一定要短。適宜的烹調方法為炒和炸,也可以搭配脂肪含量高的畜肉一起燒、煨。

由於銅綠菌不耐熱和易變色的特性,若是採用滑油處理,銅綠菌的滑油時間多控制在10秒;滑油溫度控制在四五成熱。炒制過程中,儘量減少它在空氣中暴露的時間,不然會變色。

皺皮椒炒銅綠菌

這種菌,無需放肉,放一點香油清煮就很美味

皺皮椒炒銅綠菌,可以說是銅綠菌的代表菜品之一。皺皮椒跟銅綠菌一起煸炒,碰撞出獨特的香味,皺皮椒吸收了銅綠菌的清香,一點也不油膩,入口爽脆清香。

最後,再為大家附上銅綠菌的烹飪秘籍,希望能幫到大家。

熱水“衝擊”幹菌粉燒湯更鮮美

不論是鮮菌還是速凍菌,抑或是鹽漬菌,香味都不及幹菌那麼濃郁。所以在烹調這三類原料時,要加入少許幹菌粉,來補充菌菜的香味。

具體做法:

幹菌(可以根據菜餚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菌類,如烹製松茸,可選擇幹松茸;如烹製雜菌,也可以選擇幹雜菌)5克磨成粉,放入碗內,用燒沸的湯或者開水500克“衝擊”,靠熱氣將菌香激發出來,然後用來燒菌菜,香味就特別濃郁。

乾煸泡發菌,邊煸邊淋油

幹菌經過泡發後,會吸收很多水分,香味也會被“沖淡”,那麼如何讓幹菌烹調的菜餚更鮮美呢?方法很簡單,採用乾煸的手法處理。

具體做法:

乾鍋燒熱,放入泡軟的幹菌,小火煸炒至水氣慢慢消失,然後淋入少許色拉油,繼續煸炒一會,香味就會還原。

這種菌,無需放肉,放一點香油清煮就很美味

動物油脂炒菌菜

烹調菌類菜餚,一定要選擇動物油脂,因為它們不僅可以讓菜餚香味更濃,而且可以讓成品看上去更油潤。

在動物性油脂中,熟豬油和雞油是最佳選擇。但是如果冬季烹調,那麼一定不能選擇熟豬油,因為它很容易受冷凝固,炒出來的菜餚口感和賣相都會很差。

幹菌浸泡15分鐘足矣

幹菌本身的香味非常清幽,如果長時間浸泡,香味就會大量流失,所以浸泡時間一定要控制在15分鐘左右。

炒菌菜配蒜片

菌類本身是有一定異味的,因此烹調時,必須將其祛除菜餚才能鮮美。

祛除的方法特別簡單,就是配合大蒜片或者蒜塊同炒,異味就能消除,同時激發菌類的鮮味。很多廣東師傅在烹調時,會在蒜的基礎上,加入少許燒汁或者生抽,效果也不錯。

幹菌熬湯不要超過40分鐘

用來熬湯,是幹菌的用途之一。很多人在介紹菌湯時,都說熬製了若干小時,其實這種做法不合理,而且長時間熬製,菌湯反而會發苦。

這是因為野生菌類的內在含有一種物質,經過長時間加熱後,就會發苦。而經過我們多年試製,加熱時間在40分鐘以上,苦味就會出現,所以要提前將野菌撈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