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爲什麼自稱爲「朕」? 「朕」的本義又是什麼?

古代皇帝為什麼自稱為“朕”? “朕”的本義又是什麼?


朕這個字成為皇帝的專屬自稱,要從秦始皇說起。秦統一六國後,秦王嬴政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稱始皇帝,歷代稱之為秦始皇。秦始皇對中國歷史的貢獻,主要是開創了君主專制制度以及五德終始說,此舉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皇帝為什麼自稱為“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朕的本義為舟縫。另引申為跡象、徵兆。凡言朕兆者,謂其幾甚微,如舟之縫,如龜殼之裂紋也。舟縫指木造船的兩塊木板間隙,以其極為細小譬喻寡德以自謙,類似寡人之義。先秦時代朕的本意是“我的”或者“我”,是人人都可以用的,比如屈原就寫過“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古代皇帝為什麼自稱為“朕”? “朕”的本義又是什麼?


從當時出現頻率較高的幾個第一人稱代詞中來看,“餘(予)”作為自稱表示謙卑的意義,“我”是較為尋常的自我通稱,不具備特別的詞義色彩。而“朕”則具有尊稱形式,表示尊崇的意義。其次,先秦時期,“聯”的使用頻率持續下降,在戰國後期的口語中已經不常見了,故秦始皇將“朕”字作為自稱實際上避免了一些避諱上的麻煩。再次,古語詞“朕”還含有古雅、鄭重的色彩。

古代皇帝為什麼自稱為“朕”? “朕”的本義又是什麼?


在古代,“水”和“火”結合起來,就是老天爺的化身,而秦始皇用了這個“朕”字,剛好就是代表了老天爺,這也隱喻出他就是天子。所以自秦始皇開始,皇帝們再也不用“孤”、“寡人”了,因為這些都只是“人中龍鳳”的代言詞,哪有“朕”這個字的來頭大啊,代表的可是老天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