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县“红绿蓝”三色织绘多彩之城

两当县“红绿蓝”三色织绘多彩之城

近年来,两当县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掀起了以传承红色文化为基调,以推进绿色发展为底色,以保护蓝天白云为重任的生态文明热潮,绘就了以“红绿蓝”为主色的多彩之城。

两当县“红绿蓝”三色织绘多彩之城
两当县“红绿蓝”三色织绘多彩之城

一、传承红色基因,共筑文明之城。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内核,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助推文明城市创建。一是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紧紧围绕甘肃革命武装第一枪“红军长征入甘第一站”这个闪光点,加大红色资源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了两当兵变纪念馆、两当兵变旧址、遗址、两当兵变部队侦查地东山、两当兵变部队改编地太阳寺、两当兵变前部队驻扎地杨店“一线六点”红色旅游景区,连续举行了四届重走红军路山地自行车邀请赛,举办了“相约绿色两当•博览红色经典”、“红色两当•圆梦陇南全国书法美术作品艺术典藏展览”、“美丽两当•红色福地论坛”等一系列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红色旅游宣传展示能力明显增强,两当兵变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期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县,两当兵变红色文化园区获得国家4A级景区。2013年以来,两当兵变红色景区共接待游客105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带动全县接待游客180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亿元,是过去十年总和的1.63倍。

二是建好红色教育基地。深入推进与省委党校、市委党校以及延安革命教育基地、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南梁革命纪念馆、会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省内外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的合作交流,青岛市委党校、南京大学等在两当兵变纪念馆相继挂牌教育基地,通过搭建红色课堂、开展红色体验、组织红色活动、倾听红色历史、参观红色基地等方式,不断完善红色专题培训体系,在挖掘红色资源、开展党的理论研讨、丰富培训内容、拓展教育方式、建强师资队伍等方面互帮互建,切实用红色革命的丰厚历史资源培养干部。目前,两当兵变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已承接来自南京、陕西等多个省及省内各市州的党性教育培训50多班次,累计承接学习培训近3000人。三是深化红色主题教育。以清明节、“七一”建党节为契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充分利用两当兵变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等资源优势,广泛开展祭扫先烈墓、敬献花篮、重温入党入团誓词、入团入队仪式、红色歌曲演唱、红色影片展播、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网上祭英烈”征文及网上凭吊、植树造林、传承文明家风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8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3万人次,使全县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进一步秉承革命遗志,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幸福美好两当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两当县“红绿蓝”三色织绘多彩之城两当县“红绿蓝”三色织绘多彩之城

二、守住青山绿水,打造金山银山。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扣五大发展理念,精心呵护生态环境,培育绿色产业,把青山绿水打造成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一是护好森林聚宝盆。按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要求,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荒山造林、生态植被恢复工程等重点工程,按照应绿尽绿的原则,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现了山上长绿与身边增绿同步推进。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2.15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87万亩,封山育林1.3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74%和83%。同时,大力开展城市生态绿化提升行动,自2009年起,实施了“一线二山八流域”绿化工程,完成县乡村绿色通道建设780公里,修建绿化园区11个,新建县城绿化板块150个40.5万平方米,使县城建成绿地总面积达8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8.67%,绿地率33.6%,人均绿地面积为12.4平方米。二是吃上绿色生态饭。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绿色有机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培育“三养一育”(养蜂、养菌、养鸡、育苗)富民产业,加强经济林果等建设,共发展食用菌900万袋,种植蜜源植物3.77万亩,养殖中蜂7万箱、生态鸡97.5万羽,繁育苗木2765万株,发展核桃420万株;加快深呼吸国际慢城和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步伐,推动全县生态旅游、健康养生、休闲养老产业快速发展,使全县旅游接待人数由五年前不足5万人次达到了年接待100万人次。2017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40.5元。

三是走稳脱贫致富路。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通过创新生态扶贫方式,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引导贫困户依法自愿流转、合作、入股等方式参与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全县累计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建设10000亩1047户,落实补助资金1100万,惠及贫困户456户;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按照“县建、镇聘、站管、村用”的原则,累计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261名生态护林员,每年每人落实护林劳务补助0.8万元,实现稳定就业脱贫261人;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旅游扶贫模式,利用森林景观兴办农家乐、农家客栈105家,直接带动478户2000余人增收。

两当县“红绿蓝”三色织绘多彩之城
两当县“红绿蓝”三色织绘多彩之城

三、护卫蓝天白云,建设宜居家园。坚持治理和保护并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打造天更蓝、水更清的宜居美丽家园。一是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突出改善水、气、土环境质量,强化河岸生态保护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先后立项实施3批次城区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建设城区污水处理厂1座、生活垃圾填埋场3个、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5家,饮用水源地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Ⅱ类标准,水源水质100%达标;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面源防治、扬尘防控、油烟治理、燃煤整治及锅炉、黄标车淘汰等工作措施,引导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改造。倡导环保绿色出行,投用公共自行车100辆,开通县城新能源公交车3辆,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1.9%;以林地、耕地、蔬菜基地及畜禽污染物防治为重点,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每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约12万亩次,实现了全覆盖。

二是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实施了城区环境卫生管理、路灯夜景、城区主干街道景观、摆摊设点整治、城区交通管理、园林绿化管理、户外广告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建筑工地管理、市民文明素质等“十大提升工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以国家级生态县、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市级生态村创建为抓手,投资1250万元实施22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开展路边、水边、景区周边洁化、绿化、美化“三边三化”环境整治,抓好农村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五改”工程。目前,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18项约束性指标全部达标,已完成国家评估验收;杨店乡、张家乡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中国绿色名乡、全国生态文明先进乡,杨店乡豆坪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村,实现了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三是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调动部门、乡镇、企业,走活全县环保“一盘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结合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矿山资源开发、水污染防治、畜禽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的督查力度,强化对违法违规企业及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行为的执法检查和责任追究,有力促进了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打好环境监管执法“组合拳”,实行零容忍、全覆盖,铁腕打击偷排偷放、违法倾倒、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2017年以来,共查处生态保护领域渎职案件1件6人。

两当县“红绿蓝”三色织绘多彩之城

欢迎大家积极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两当县“红绿蓝”三色织绘多彩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