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前葉聖陶沒見過新娘,但因爲7個字,他選擇娶她,後相愛終身

提起葉聖陶,他的名氣雖說在一般人眼中沒有郭沫若等人那樣的如雷灌頂,但是對於對民國的歷史比較瞭解的人都知道這位比之郭沫若之列是隻強不弱的。不過這位在當時卻有一個詬病,那就是他的婚姻是包辦的,而不是自由戀愛。

結婚前葉聖陶沒見過新娘,但因為7個字,他選擇娶她,後相愛終身

葉聖陶在17歲的時候便當上了小學的國文老師,之後更是在二十一歲的時候開始編寫教科書。可見這位在當時絕對就是接受過先進教育,而且是有著創新精神的人。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接受了包辦婚姻,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一件事。

結婚前葉聖陶沒見過新娘,但因為7個字,他選擇娶她,後相愛終身

據記載,葉聖陶在婚前僅僅只看到過自己妻子的照片,別說見面,就連簡單的書信往來都沒有過。他與妻子的婚姻完全就是葉父與他妻子胡墨林的姑姑操辦的,雖說中間有葉聖陶的好友王伯祥當媒人,但是這絕對是一個典型的包辦婚姻。

結婚前葉聖陶沒見過新娘,但因為7個字,他選擇娶她,後相愛終身

一、葉聖陶對這樁婚事沒有意見嗎?

可以說葉聖陶對這樁婚事最初絕對是有意見的,但是其實並不是完全的不能接受。因為當時雖說許多接受過先進教育的人都崇尚自由戀愛,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當時還是一個主流,而葉聖陶作為一個孝子,在這件事情上還真就不是特別的看重。

結婚前葉聖陶沒見過新娘,但因為7個字,他選擇娶她,後相愛終身

首先對於葉聖陶來說他覺得思想的開放並不僅僅體現在婚姻上面,而當時既然父母之命還是主流,所以葉聖陶也就不想冒著讓父母生氣的可能來自由戀愛。再加上當時雖說葉聖陶身邊有不少的未婚女性,但是葉聖陶卻沒有喜歡的人。

結婚前葉聖陶沒見過新娘,但因為7個字,他選擇娶她,後相愛終身

再加上當時的媒人是葉聖陶的好友,葉聖陶最初反對這樁婚姻的時候,王伯祥就只說這個女子是一個新知識女性。這代表著胡墨林絕對是接受過先進教育,而且思想開放的人。葉聖陶對於女性的相貌反而不是多麼的看重,所以這件事便就這樣定了下來。

結婚前葉聖陶沒見過新娘,但因為7個字,他選擇娶她,後相愛終身

二、葉聖陶的婚後生活幸福嗎?

最初這樁婚姻並不是葉家定下來的,而是胡墨林的姑姑胡錚子看到了葉聖陶寫的一副對聯,這便有了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他的念頭。之後經過一系列的事宜,兩人終究是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而在此之前兩人是從來都沒有過任何的交流的,就只是看過對方的照片。

結婚前葉聖陶沒見過新娘,但因為7個字,他選擇娶她,後相愛終身

不過葉聖陶因為對父親的尊敬和對好友的信任,決定了結婚。在大婚當天葉聖陶第一次見到胡墨林,發現自己的妻子絕對是沒有辜負王伯祥的評價,不僅思想開放、談吐不凡,就連相貌也絕對算得上是清秀了。

結婚前葉聖陶沒見過新娘,但因為7個字,他選擇娶她,後相愛終身

兩人說是一見如故可能有些不恰當,但事實正是如此。只不過婚後的兩人卻很快就分開了,回到了各自的教育崗位上面。就這兩個人分隔兩地有了一段時間之後,才算是真正的到了一個學校任職,之後兩人經歷了戰亂與其他的種種,但依舊相濡以沫的廝守到了白頭。

結婚前葉聖陶沒見過新娘,但因為7個字,他選擇娶她,後相愛終身

三、包辦婚姻真的不可接受嗎?

這個問題就要說一下包辦婚姻的概念了,最為傳統的包辦婚姻就是葉聖陶與胡墨林這樣的,兩人在婚前完全都沒有見過。如今這種已經幾乎見不到了,更多的其實是相親。兩人經過長輩介紹相識,之後再由自己決定要不要步入婚姻的殿堂。

結婚前葉聖陶沒見過新娘,但因為7個字,他選擇娶她,後相愛終身

其實這件事無論從哪一點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雖說如今的狀況與民國時期非常相似:大多年輕人接受的教育程度與自己父輩相差極大。父輩為自己選的另一半往往不會有什麼共同語言,但是哪怕為了不惹父輩生氣這件事也是可以接受的。

結婚前葉聖陶沒見過新娘,但因為7個字,他選擇娶她,後相愛終身

再說如今的包辦婚姻雖說改名為相親了,但是其實就是一個認識新朋友的過程。並不像之前自己對於婚姻沒有一絲一毫選擇的權利,而無論是認識一個新朋友還是討自己父輩開心都是一件好事不是嘛?

結婚前葉聖陶沒見過新娘,但因為7個字,他選擇娶她,後相愛終身

所以說現如今的包辦婚姻並不是那麼難以接受,當然了這是以相親的概念來說。如果依舊是傳統意義上的包辦婚姻的話,那麼是一定要堅決抵制的。哪怕因此會讓自己的父輩生氣,但是也絕對不能以自己一生的幸福為代價。

結婚前葉聖陶沒見過新娘,但因為7個字,他選擇娶她,後相愛終身

而且這樣的婚姻往往影響的三個家庭,你的家庭與你妻子的家庭,還有你與你妻子所組成的新的家庭。所以說傳統意義上的包辦婚姻就是一次不對稱的賭博,輸了三個家庭毫無幸福可言,贏了也僅僅是自由戀愛所能給你帶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