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祕籍:這個老師的課我怎麼都聽不進去,該怎麼辦?

心理秘籍:這個老師的課我怎麼都聽不進去,該怎麼辦?

心理秘籍:這個老師的課我怎麼都聽不進去,該怎麼辦?

才開學沒幾天,就有學生對我說:

我們班的數學老師真是太差了,根本就不會講課,班上好多同學都聽不懂,我現在都不想上數學課了,可數學又是門重要的課程,我該怎麼辦呢?

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遇到過。

那麼,如果你覺得一個老師講得不好,該怎麼辦呢?

1 自我反省

檢查一下是不是自己心態的問題。這個老師有可能不是“講得不好”,而是因為某件事或某句話讓你在心理對他有了隔閡,無論他的課講得好不好,你都“聽不進去”。

當我們抱有情緒、偏見的時候,是無法分清楚“好老師”和“對我好的老師”的。

我小時候,一次上英語課,被老師嘲笑我的發音,還不斷地重複糾正我的發音,讓我難堪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從那以後就不願意學習英語,並且很討厭這個老師,結果,到期末考試,除了26個英文字母,別的就如同“鳥語”。

回到家裡,父母把我一頓好罵,我看著成績單,沮喪得要命。後來我想:我只是討厭這個老師,老師也不喜歡我,但我並不是討厭這門課程,相反,對於語言類學科我還非常有興趣。況且,她講課講得不錯,班上的平均分並不低。

如果我不聽課,對她沒有影響,而對我,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想明白了這一點,我就決心把她當成一個授課的機器人,我只聽她講課的內容,其餘的事情就免談。心理關疏通了,成績自然也就上來了。

跟老師的私人關係,會很大程度地影響我們接收她教課的信息。

你喜歡的老師,她說什麼,你都聽得進去;不喜歡的老師,她的道理說得再對,你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排斥。我們作為學生,是相對的“弱勢群體”,所以要儘量減小個人感情對學習的影響。因為“某個時期”的“某個老師”而拒絕某種學科的知識,實在是得不嘗失的。

心理秘籍:這個老師的課我怎麼都聽不進去,該怎麼辦?

2 正確判斷

我們是否能正確判斷一個老師講得好不好呢?

每個老師授課的內容和方式都不同,就像你去飯店吃飯,有的飯店合你的口味,你就覺得廚師手藝高超。但好吃是不是就是營養豐富,益於健康的呢?

在我們的知識還沒有達到某個程度的時候,而我們面對的是接受知識這樣一個艱苦的過程,在很多時候,對於老師對這門學科的傳授能力,我們是無法正確作出判斷的。

如果你輕易地就下了判斷,給某個老師貼上了“講得不好”的標籤,那麼,你就會更加浮躁,更加無心獲取知識。

少年時期的毛澤東,在長沙師範讀書的時候,對老師袁仲謙很是不滿,認為他講的課古板、乏味,甚至當面衝撞老師。後來,當他意識到自己對老師的誤解後,才盡心學習。多年後,他公開表示,自己非常感謝袁老師。

3 尋找助力

必須承認,確實有些老師就是講得不好。

任何行業裡都會有一些翫忽職守的人存在。有個笑話說:某次考試,老師照著答案上把題目講了一遍,結果,到了最後一題,才發現,出試卷的老師少出了一題,答案全都錯位了。

碰到這樣的老師,他自己是一團漿糊,學生更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以。

這樣的老師真的是教學能力不足。

咋辦呢?總不是等死吧!

首先,默認他講得好,相信再差的老師也比我懂得多。

李開復曾經講過他畢業之後在大學做老師的經歷,據說他當時上課磕磕巴巴,下面的學生都不耐煩,紛紛離場。李開復也承認自己剛畢業,表達能力很差。

對於老師而言,表達能力差確實是很致命的短板,但是他們會在職業生涯中慢慢彌補這個短板,並通過各種努力去完善自己缺點。而且他們成長得很快。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尊,都不會願意自己成為那個最不好的人。現在的李開復經常在各種場合做演講,根本看不到當年情那個羞怯的老師的影子。

假如你是李開復的學生,看到當年生澀的年輕老師,你當然會認為他講的不好,但你應該做的事情,不是去一味地責怪他,而是應該努力地發現他的長處,並要想辦法把他身上強於你的優點都學到。

既然你一定要坐在這個課堂裡,不如耐下性子,主動去尋找適應的方法,將疑難部分或老師無法講解清晰的點找出來,和老師進行有效溝通,促進老師和自己共同進步。

第二,尋找別的渠道,開開小灶。

如果你覺得就算調整了心態、努力學習課堂效率依然很低,那麼還有另外的方法來彌補。

可以考慮求助別的老師。如果你家附近有值得信任的老師或補習班,可以考慮線下補課。

還可以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通過教材+教輔+習題,很多同學也可以給自己設計出比較高效的學習模式。

信息時代,多途徑學習完全可以作為學校資源的補充,當然,那需要更多更高的自主學習能力。

無論什麼時候,老師只是學習的助力,而你,才是學習的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