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

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

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

今年初中共句容市委 、句容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意见提出各镇、街道等要积极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启动实施以“抢救保护古建筑”、“抢救弘扬老民俗”为重点的传统文化“双抢”工程。实施意见要求,大力挖掘句容符号、句容历史文化元素,保护好传承好秦淮花灯、马灯阵舞、张家镗舞、二龙戏珠等5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是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今年以来,后白镇以文化“双抢”工程为抓手,通过把“镗舞”等非遗传统文化与民俗活动、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进一步传承保护意识,倡树文明新风。

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

张家祠堂

张氏祠堂,建于明代中期,坐落于句容市后白镇芦江村,是1985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的,199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历史上,祠堂的主要目的是安放祖先神位、祭祀祖先,也起到了维系封建统治、家族利益的作用。既有封建文化的糟粕,也有传统文化的精华。虽然漫漫的历史湮灭了张氏祠堂当初的辉煌,飞逝的岁月更是无情地吞噬着这座规模庞大的建筑。

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
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

但幸运的是现在的张家祠堂还保留一厅——楠木厅,它坐北朝南,面阔五间,通长二十余米,进深飞十余米,檐柱高四米。整个楠木厅宽敞气派,又保存得如此完整在江南实属罕见。整个楠木厅,最引人注目的乃是建造的材料都是选用特级高档木材——楠木,厅内立柱下有青石覆盆柱础,连接结构采用简单的斗拱、蜀柱,正中间装饰三角形的简单木雕,故该厅以此为名。楠木乃是皇帝独享的御用奢侈品,可想而知,当时这座祠堂拥有者,身份是何等显赫?地位是何等超群?

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
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

△张家祠堂

千年“镗舞”

张家

镗舞

“镗”形如长矛枪,是后白镇芦江村张姓人氏先祖开创的从农具演变出的一种多刃兵器。以镗演练为核心,演变成每年正月十五的祭祖仪式,后由汉代良将张良完善,加以布阵,成为族人平时强身健体的文化娱乐活动“张家镗舞”。2006年“张家镗舞”被列为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
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

△张家镗舞

镗舞表演少则七八人,多则20余人,出阵后,有各式各样的阵式演示,如“八卦阵”,“四门阵”“长蛇阵”“梅花阵”,表演者手舞铁镗,抛耍转接,镗头铁片,当当作响,气势颇为壮观。

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
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

非遗传承

很长一段时间,镗舞没人重视,加上年轻人几乎全去城里了,镗舞在乡村差点销声匿迹了。

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
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

目前,会“镗”的村民已在逐渐减少,且大多数外出务工。最佳的镗舞表演要18-22个人,甚至有一段时间参加表演“镗舞”的只有4人,再加上现在的年轻人无人肯学,导致后继乏人。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出,在政府的着力推动扶持下,“镗舞”多次在村、镇大型活动上表演,还入选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在“双抢”实施以后,学习“镗舞”的人越来越多,表演的人数也增加到了30多人。如今的“镗舞”经常出现在句容的大小节庆活动上,非常受观众欢迎。

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
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助力乡村振兴‖后白镇实施文化“双抢”工程,张家镗舞焕发新姿!

“镗舞”作为后白镇乡村文化的印记和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寓教于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我镇通过非遗文化抢救性保护,与民俗活动、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营造文明和谐乡风,助力乡村振兴。但非遗文化仍需你我共同守护!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乡游后白微博,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转后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