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工作後和父母同住的你,每個月給父母多少生活費?

偶然間,小編在某論壇上看過一篇文章,一位網友小A因為拒絕到父母安排的公司上班,父母提出要求:無論以後小A從事何種工作,必須每月向家裡繳納1000元生活費。這筆為家庭分擔壓力的錢,在小A看來,是父母赤裸裸的威脅。

在合肥,工作後和父母同住的你,每個月給父母多少生活費?

不少年輕人畢業後,在結婚前都是與父母同住。那麼,大家對於給父母生活費有什麼看法呢?

曾經有人做過一項調查。有超過8成年輕人認為沒有給生活費的必要,最好不給生活費,若按月給生活費,一家人就顯得十分生疏,不像一家人,顯得很有距離感。

但也有不到兩成的受訪者認為,參加職場之後應該給生活費。如果年輕人和家人一起生活,應該力所能及地分擔家裡開支。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年輕人的責任意識和感恩意識。就算不給,也應該交交水電氣費意思一下。

小編認為,作為成年人,給家裡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費,聽上去是種合理做法。但像小周父母的做法卻不太合理。孩子有上進心,追求自己的夢想,想對未來發起挑戰,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現在的年輕人普遍缺乏追夢執著的毅力,父母應該給她更多認可鼓勵鞭策她前行,而不是安排她去走穩定的職業道路,用要生活費的方式來給孩子壓力,這一點是十分不可取的。

在合肥,工作後和父母同住的你,每個月給父母多少生活費?

從道德倫理上講,父母養育子女,子女應當給予回報,這是天經地義的。與父母同住到底該不該給生活費?以及該給多少?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不能簡單的說給了就是孝順,不給就不孝,要根據不同家庭的情況來定。有些家庭父母經濟條件比較好,不需要孩子給生活費,那麼子女就不一定非要通過給錢來表達孝心,如果父母生活困難,子女就竭盡所能讓父母過得好些也是應該的。

小編的好友,大學畢業後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她說"父母把我們兄弟姐妹拉扯大很不容易,我畢竟是賺錢的人了,應當給父母一些補貼。"但父母總覺得孩子賺錢也不容易,不願意要他的錢。於是,她就變著花樣交生活費。比如陪媽媽逛街,有喜歡的衣服就買給她;逢年過節,會給父母包個紅包表示一下心意;父母生日時,會送禮物製造一些驚喜;休假時,帶父母出去旅遊。去超市買菜主動付錢等等。有時候盡孝心並不需要花很多錢。而她的妹妹大學畢業後,沒有立馬上班,因為要考公務員,所以,足足一年的時間,沒有收入來源,所以她妹妹的生活費也是她給的。公務員沒有考上,也不打算繼續考了,便在58同城的白領專區,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工資比小編好友高很多,也很懂事,時不時給父母錢或者買東西。

在合肥,工作後和父母同住的你,每個月給父母多少生活費?

在很多父母眼裡,即使生活很困難,也不願意看到孩子為了補貼父母而生活很拮据,只要孩子過得好就行,很多父母甚至還拿出畢生積蓄資助孩子。但子女也必須懂得感恩,感恩不在於給父母錢的多少,父母與孩子間,精神的溝通勝過金錢的資助。子女要更多地在精神上給父母關心。比如陪他們散散步,幫他們做家務,和他們聊聊天,耐心聽他們嘮叨,這都是表達孝心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