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沈阳——伪满“警察署”旧址

伪满“警察署”旧址

这里是沈阳——伪满“警察署”旧址

沈阳“奉天警察署”旧址

沈阳“奉天警察署”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106号(中山广场西北角占地面积为8939平方米),现为沈阳市公安局用房。 1996年7月17日由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立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晋升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升级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楼始建于1929年,建筑风格非常古朴,早年是日本附属地奉天警务署和奉天警察署所在地。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国民党政府接收,国民党接管奉天警察署,将“东北剿匪总司令部”设在此地。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这里成为市公安局办公大楼。近80年多来,这座优秀建筑保存完好,是沈阳确定的首批不可移动建筑之一。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为沈阳市公安局所用。2007年6月,这座老建筑又纳入“中山广场及周围建筑群”,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1927年11月建新址(现址),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为地面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6440平方米,四壁用红色机制砖砌筑,地基础牢固,造型雄伟壮观,1929年9月建成使用。建筑呈古朴风格,外立面贴土黄色面砖。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国民党政府接收。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为沈阳市公安局所用。

一个小插曲,1906年日本侵占沈阳扩建”南满铁路附属地“,设立奉天警察署,负责”南满铁路附属地“地方的治安。地址最初在西塔西侧一俄国人住宅内。当年满铁奉天警察署是根据日本都督府令于1906年在奉天满铁附属地成立的,先在西塔后计划在大和旅馆处建立,满铁当局不同意,改为此处。

该建筑存有众多历史痕迹,如中共在沈阳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奉天支部第一任书记任国桢,就是被伪满奉天警察署逮捕的;任国桢原名任鸿锡,字子卿,又作子清,曾用名任国藩,化名刘子厚。1898年12月23日生于辽宁省安东县(今丹东市)帽盔山下的一个农民家庭。任国桢幼年时就显现了独特的性格,既承袭了父亲的聪颖倔强,又如其母沉稳善良,深得父母偏爱。

任国桢8岁(1906年)入私塾馆读书,虽“每日披星戴月,往返走读,跣足涉河,异常困苦”,但他从不懈怠,其顽强的学习精神由此可见一斑。在私塾馆里,他受到进步老师的影响,不仅在学业上有独到见解,且在内心深处埋下了爱国爱民的种子。他曾在作文时表述心迹,“家之所赖者国也。……为国民一分子,即尽国民一部分,乃至国势强大,而无侮我国者,又谁侮我家哉!”

任国桢以优异成绩考入安东县里中学。

任国桢考入北京大学俄文系。其间,他很注意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特别是李大钊的文章和讲演最使任国桢激动不已,他由此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听到了新世纪的钟声。在俄文教授亚力克塞·伊万诺夫的帮助下,任国桢顶着各种压力,投稿于苏联的《真理报》和塔斯社,介绍当时中国革命的情况,探索救国之路。

在奉天的工作

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人民首先举行游行示威,开始进行罢工、罢课、罢市。国内其他城市也先后进行了“三罢”,掀起了全国规模的革命风暴。为了加强在东北地区的工作,任国桢受中共北方区委员会派遣,离开北平,奔赴东北重镇奉天(今沈阳),开辟党的地下工作。

在奉天,一些进步社团如“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启明学社”、“木铎社”、“白杨社”、“文学研究会”等已相继建立,不断活动。任国桢从学生运动入手,通过进步知识分子苏子元等人展开了工作。

奉天学生为声援上海的反帝爱国运动而罢课、游行、请愿,掀起了著名“六·十”运动。任国桢参加了这次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

为了壮大革命力量,尽快建立组织,在任国桢的帮助下,“奉天学生联合会”于6月中旬成立。“学联”成立后,出版了会刊《奉天学生》,发表了《英日惨杀同胞泣告东三省同胞书》,号召学生及各界爱国人士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此后,任国桢以“基督教青年会”作掩护,开办“暑期大学”,亲自讲授“唯物史观及唯物辩证法”课程,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暑期大学”结束后,又组织了“同学会”(同志会)。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些思想进步的学员加入共产党或共青团,并建立了党小组。9月,奉天市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任国桢任书记。

奉天支部的建立,为党组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后,党员不断增加,组织不断壮大,斗争日益深入。

党支部得知奉天制麻会社的中国工人为要求增加工资举行大罢工的消息后,立即派党员杨志云等人与工人代表一起制定正确的斗争方案,带领工人取得了罢工的胜利。从此,奉天工人运动便从自发的经济斗争走向自觉的政治斗争。事后,敌人侦知罢工与任国桢等人有关,“奉天附属地日本警察署于6月29日在奉天春日町十三番地将杨志云、任国桢逮捕”,奉天党支部遭到严重破坏。任国桢被捕后,遭到敌人严刑拷打,但他坚贞不屈,始终没有暴露党的机密。敌人找不到任何治罪的凭证,只好把他释放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当天,这里也是日军向沈阳城发起进攻的重要据点之一。令人遗憾的是,其附属建筑“奉天警察署舍宅”却未能被保留下来,2012年的冬天已经被拆除了。

沈阳的老建筑保护志愿者们叫它“圈楼”,这座“沈阳最后一座圈楼”,它包括占据整个街区的环状建筑物,形成一个“口”字。这种建筑样式在欧洲大都市很常见,是与近代商业街区规划相匹配的建筑样式。中山路要保护所谓的“巴洛克街区”,不能只保护街面上着重门脸装饰的那种单一风格的欧式建筑,更应该保护这种更具建筑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历史建筑。

老沈阳的口碑中,中山广场打印象里面就是个钱堆出来的繁华地儿,银行金楼嘛,又哪个不是高楼大厦器宇轩昂的!

有人说把中山广场抻直溜儿了就是上海的外滩,这话多少有些夸张的成分。众所周知的是,百年间的近代建筑从南至北有个逐渐西化的过程,皆是受到当地诸多国外势力所带来的文化的影响。

比如大连的日俄建筑,青岛的德范儿洋楼,武汉的英法大厦等等……以中山广场为例,受影响最深的则是日式近代建筑风格。

日式近代建筑风格其实说来是个比较复杂,令人尴尬的东西,因其发展的本身也是柔和了西方古典建筑风格和近代建筑新思潮的结合体,而且建筑年代越晚,越呈现出工业时代的那种严肃风格。这些乱世中诞生的老楼,其身份或许是比较尴尬的。不过,遥想百年之中风云变幻,胜负皆成空,我们不妨把视线放得远些,视野放得更开阔些,让这些老建筑背后的历史和故事成为它们独特魅力的注脚,以一颗平和心在这太平世界再去回溯那段老时光,去感受这些老建筑历经岁月沧桑的建筑美。

谢谢大家,请多提宝贵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