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最美中醫|季節交替,最易咳嗽,中醫教你如何應對!

「健康」最美中醫|季節交替,最易咳嗽,中醫教你如何應對!

今天FM89.6武漢交通廣播《健康武漢》節目為您邀請到來自武漢市中醫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 丁念,和大家一起關注咳嗽。

最美中醫

「健康」最美中醫|季節交替,最易咳嗽,中醫教你如何應對!

丁念

武漢市中醫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博士研究生。 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青年委員;武漢市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武漢市醫學會呼吸科醫師分會委員;武漢醫師協會青年醫師分會理事。2013年在廣州呼吸病研究所跟隨鍾南山院士學習。發表專業論文20餘篇。擅長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門診時間:週二上午、週日全天。

中醫如何辯證咳嗽

中醫辨證咳嗽是指肺氣不清,失於宣肅,上逆作聲而引起咳嗽為其證候特徵。咳嗽、咯痰是本證的主要症狀。由於病因和機體反應性的不同,則出現相應的症狀和特徵。 外感引起的咳嗽、咯痰大多伴有發熱、頭痛、惡寒等,起病較急,病程較短;內傷所致咳嗽,一般無外感症狀,起病慢,病程長,常伴有臟腑功能失調的證候。

咳嗽的分類與特徵

風寒犯肺

早期咽癢作咳而咳嗽聲重,氣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狀,或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脈浮; 若從熱化,則痰和鼻涕由白轉黃。

風熱犯肺

常見咳嗽痰黃而稠,氣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黃涕,苔薄黃,脈浮數。

燥邪傷肺

乾咳無痰或少痰,鼻咽乾燥,舌紅幹少津,脈數。

痰溼蘊肺

咳聲重濁,胸悶氣憋,痰多色白粘稠,舌苔白膩,脈濡滑。

痰熱鬱肺

咯痰黃稠,胸悶氣促,舌苔黃膩,脈滑數。

肝火犯肺

氣逆咳嗽,咳引脅痛,苔黃少津,脈弦數。

肺陰虧耗

乾咳無痰,或見咯血,舌紅少苔,脈細數

咳嗽的病因

咳嗽與外邪的侵襲及臟腑功能失調有關。正如《醫學三字經》所說:“肺為臟腑之華蓋,呼之則虛,吸之則滿,只受得本髒之正氣,受不得外來之客氣,客氣幹之則嗆而咳矣;亦只受得臟腑之清氣,受不得臟腑之病氣,病氣幹之,亦嗆而咳矣。”咳嗽的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之邪;二是臟腑之病氣,均可引起肺氣不清失於宣肅,迫氣上逆而作咳。

1.外邪襲肺

外感六淫,從口鼻或皮毛而入,使肺氣被束,肺失肅降,《河間六書·咳嗽論》謂:“寒、暑、燥、溼、風、火六氣,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由於四時生氣不同,因而人體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區別。風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隨風邪侵襲人體,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風為先導,或挾寒,或挾熱,或挾燥,其中尤以風邪挾寒者居多。張景嶽說:“六氣皆令人咳,風寒為主。”

2.內邪幹肺

臟腑功能失於調節,影響及肺。可分其他臟腑病變涉及於肺和肺臟自病兩端。它髒及肺的咳嗽,可因情志刺激,肝失條達,氣鬱化火,氣火循經上逆犯肺;或由飲食不當,嗜食菸酒、辛辣助火之品,燻灼肺胃,灼津生痰;過食肥甘厚味,致使牌失健運,痰濁內生,上幹於肺,阻塞氣道,均可使肺氣上逆而作咳。因肺臟自病者,常由肺系多種疾病遷延不愈,肺臟虛弱,陰傷氣耗,肺主氣的功能失常,以致肅降無權,而上逆作咳。

咳嗽的病機

外感咳嗽屬於邪實,為外邪犯肺,肺氣壅遏不暢所致,若不能及時使邪外達,可進一步發生演變轉化,表現風寒化熱、風熱化燥,或肺熱蒸液成痰等情況。

內傷咳嗽多屬邪實與正虛並見。病理因素主要為“痰”與“火”。但痰有寒熱之別,火有虛實之分;痰可鬱而化火,火能煉液灼津為痰。他髒及肺者,多因邪實導致正虛,如肝火犯肺每見氣火耗傷肺津,煉液為痰。痰溼犯肺者,多因脾失健運,水谷不能化為精微上輸以養肺,反而聚為痰濁,上貯於肺,肺氣窒塞,上逆為咳。若病久,肺脾兩虛,氣不化津,則痰濁更易滋生,此即“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的道理。甚者病延及腎,由咳至喘。如痰溼蘊肺,遇外感而引觸,轉從熱化,則可表現為痰熱咳嗽;若轉從寒化,則可表現為寒痰咳嗽。至於肺臟自病的咳嗽則多因虛致實。如肺陰不足每致陰虛火旺,灼津為痰,肺失濡潤,氣逆作咳,或肺氣虧虛,肅降無權,氣不化津,津聚成痰,氣逆於上,引起咳嗽。

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還可相互影響為病,病久則邪實轉為正虛。外感咳嗽如遷延失治,邪傷肺氣,更易反覆感邪,而致咳嗽屢作,轉為內傷咳嗽;肺臟有病,衛外不固,易受外邪引發或加重,特別在氣候變化時尤為明顯。久則從實轉虛,肺臟虛弱,陰傷氣耗。由此可知,咳嗽雖有外感、內傷之分,但有時兩者又可互為因果。

咳嗽的診斷

1.咳逆有聲,或伴咽癢咯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熱等表證;內傷咳嗽,每因外感反覆發作,病程較長,咳嗽而伴見臟腑病變。

3.急性期,周圍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

4.聽診可聞及兩肺野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乾溼性吸音。

5.肺部X統攝片檢查正常或肺紋理增粗。

咳嗽的辯證

辨外感內傷

外感咳嗽,多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衛表證。內傷咳嗽,多為久病,常反覆發作,病程長,可伴見它髒見證。

辨證候虛實

外感咳嗽以風寒、風熱、風燥為主均屬實,而內傷咳嗽中的痰溼、痰熱、肝火多為邪實正應。陰津虧耗咳嗽則屬虛,或虛中夾實。

咳嗽的施治

外感咳嗽

1.風寒襲肺

症狀:咽癢咳嗽聲重,氣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熱,無汗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2.風熱犯肺

症狀: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嘎啞,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黃,咳時汗出,常伴鼻流黃涕,口渴,頭痛,肢楚,惡風,身熱等表證,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浮滑.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3.風燥傷肺

症狀:喉癢乾咳,連聲作嗆,咽喉幹痛,後鼻乾燥,無痰或痰少而粘連成絲,不易咯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口乾,初起或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舌質紅幹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或小數。

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內傷咳嗽

1.痰溼蘊肺

症狀:咳嗽反覆發作,咳聲重濁,胸悶氣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痰出則憋減咳輕。常伴脘悶,食少,腹脹,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濡滑。

治法:燥溼化痰,理氣止咳。

2.痰熱鬱肺

症狀:咳嗽氣息粗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質粘厚或稠黃,咯吐不爽,或有熱腥味,或吐血痰,胸脅脹滿,咳時引痛,面赤,或有身熱,口乾而粘,欲飲水,舌質紅,舌苔薄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肅肺,豁痰止咳。

3.肝火犯肺

症狀:上氣咳逆陣作,咳時面赤,咽乾口苦,常感痰滯咽喉而咯之難出,量少質粘,或如絮條,胸脅脹痛,咳時加劇。症狀可隨情緒波動而增減。舌紅或舌邊紅,舌苔薄黃少津,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肺,化痰止咳。

4.肺陰虧耗

症狀:乾咳,咳聲短促,或痰中帶血絲,低熱,午後顴紅,盜汗,口乾,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潤肺,化痰止咳。

「健康」最美中醫|季節交替,最易咳嗽,中醫教你如何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