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絲綢之路上的耀眼點綴——酒泉鐘鼓樓

鐘鼓樓是鐘樓和鼓樓的合稱,在中國古代城市中的鐘鼓樓,主要是用於報時的, 古代裡坊制城市(見裡)實行宵禁,早晚擊鼓為啟閉坊門的信號。鐘鼓樓有兩種,一種建於宮廷內,一種建於城市中心地帶,多為兩層建築。宮廷中的鐘鼓樓始於隋代,止於明代。它除報時外,還作為朝會時節制禮儀之用。

我國著名的鐘鼓樓相當多,都有不同的價值,今天,我們就介紹眾多鐘鼓樓中的酒泉鐘鼓樓。

古絲綢之路上的耀眼點綴——酒泉鐘鼓樓

酒泉鐘鼓樓位於甘肅省酒泉城中央,最早創建於東晉穆帝永和二年(前涼永樂元年、346年),前涼政權酒泉郡太守謝艾主持重修的酒泉城(時稱福祿縣城)東城門。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擴展城垣,將原東城門留於城中央,穿通四條大街,改為鼓樓。

古絲綢之路上的耀眼點綴——酒泉鐘鼓樓

鼓樓拔地27米。基座呈方形,周長112米,高8米。鼓樓為木架結構塔形樓,一樓每面三開間,牆體中鑲擎柱十二根,外有簷柱二十根,樓內四根粗壯的通天木柱頂貫三樓;二樓每面有12個雕花窗扇,嵌在十二根撐柱之間;外有走廊欄杆,東西兩面分別懸掛“聲震華夷”、“氣壯雄關”巨幅匾額,三樓為單間、單簷、四面開窗、四角高挑,外有迴廊護欄;樓頂裝有聚寶瓶。

古絲綢之路上的耀眼點綴——酒泉鐘鼓樓

古絲綢之路上的耀眼點綴——酒泉鐘鼓樓

門洞的四個磚券門楣上部,鑲嵌有突出壁面的仿木磚雕廊簷,其下各有一幅浮雕神祥畫,東為“二龍戲珠”是取酒泉東向大海的意思;西鐫“丹鳳朝陽”,是取了《山海經》上西方有“丹穴之山,五色而多紫”的典故;南則鐫“河圖洛書”,是引了大禹治水的傳說,此畫為頌大禹治水到這裡的功勞;北為“八仙慶壽”,是祈望人壽年豐的寓意。

古絲綢之路上的耀眼點綴——酒泉鐘鼓樓

浮雕下面是門額,分別為“東迎華嶽”、“西達伊吾”、“南望祁連”、“北通沙漠”。十六個大字,言簡意賅,點明瞭肅州的地理位置及其河山襟帶的優越形勝。券洞中心為八卦結頂,懸置伏羲八卦板一塊,起著指示天文方位的作用,是一座體現明代建築風格的古建築。

古絲綢之路上的耀眼點綴——酒泉鐘鼓樓

沿木梯登上鐘鼓樓,舉目眺望,德昌城郊景色盡收眼底,它的存在,也為酒泉這個古絲綢之路的黃金地段增添了無限魅力與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