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的不召之臣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雄安新区的不召之臣

宋元之际学者、诗人刘因(1249——1293),幼时名骃,字梦骥;后改名为因,字梦吉。容城人。刘因自幼天资卓绝,传说三岁识书,日记千百言。初为经学,研究训诂疏释之书,后来,又钻研程朱理学,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

元初,世祖忽必烈的次子真金任中书令时,幕名召刘因出仕。刘因受程朱理学的影响较深,固有不事异族而守“正统”的思想,但他也知道皇命难违,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于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出任承德郎、右赞善大夫。后以母病为由辞官归里。至元二十八年,朝廷又召他出仕,封为集贤学士嘉义大夫。为拒绝出仕,他给右丞相完泽写了一封信,首先阐明君臣之义,为皇上效力是“理势之必然,万古而不可易”,理应出仕报君;其次又申明自己疾病缠身,不能赴任,但对“恩命则不敢不扶病而拜”,希望丞相“俯加怜惘,曲为保全”。为此,连忽必烈也曾怀疑他是抗诏之徒,但因此信措辞严谨而又委婉,无懈可击,无由加罪,只好作罢。此信就是被人们传诵的历史名篇《上宰相书》,刘因也因此而得“不召之臣”的美名。

雄安新区的不召之臣

刘因的诗观和政治观一脉相通,他的诗作也非同凡响。因好酒,自称“醉不醒”,用“醉眼”看世事。其实他是人醉心不醉,对客观世界看得很清楚。请欣赏他的《山中月夕)一诗:

满怀幽思自萧萧,况对空山夜正遥。

四壁睛秋霜著色,一天明水月生潮。

歌传岩谷声豪宕,酒泛星河别动摇。

醒里似闻猿鹤语,百年人境有今朝。

雄安新区的不召之臣

此诗似一首醉歌,实际上他是用冷眼观察世事的发展变化,继而进行冷静的思考,诗的首句便是“满怀思”,他在“思”什么?还是用他的诗句作答吧“白沟移向江准去,止罪宣和恐未公。”(《白沟》)叹息宋王朝的国界线由白沟河移到了江准:“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原不为梅花。”(《观梅有感》)他在想,只恐怕江南也没有春天了,百姓也在遭受元蒙的涂炭之苦:“乾坤噫气三百年,一风扫地无留残。”(《白雁行》)诗人概叹有三百年历史,貌似很强大的宋王朝怎么就不堪一击呢?令人不可想象,刘因的诗多是伤时感事之作,既发泄了对宋王朝腐败无能的愤慨,也表达了对元朝残暴统治的深恶痛绝,因他是宋朝遗民,诗中多有缅怀故国之情。

刘因以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之语作座右铭,把自已的居所题名为“静修”,安于在“静修”寓所做学问,著作也称《静修集》,流传于世。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